APP下载

浅谈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

2015-10-21林伟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软基处理方法市政道路

林伟

【摘要】在市政道路的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经过软土地质的区域。为了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改善软土地基的地质情况十分的重要。软土地基的抗压性和稳定性过差,在软土地基上进行道路施工,施工完成以后,道路的质量和耐用性不能够满足实际的要求。如果在施工中对软土地基处理不当,不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寿命,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因此应当充分了解软基的特点及危害性,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因素

近年来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迅速,人们对行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目前情况来看,车辆与日俱增,加重了道路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对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软基路段的工程施工,对于道路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更大,所以,在进行软基施工时必须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软土地基中的软土,也就是软粘性土、淤泥或淤泥质土,是指压缩性高、强度低的较为软弱的土层,如果在施工过程中不对软土地基加以处理,容易发生路基稳定性变差或者是出现沉陷的问题,通行道路被破坏从而影响车辆的正常通行。

1、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有很多,下面从表面表层处理方法和深层处理方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只有对大多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都有所了解之后,才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形不同路段的道路工程进行施工,真正做到因地制宜,按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处理方法。

1.1表面表层处理方法

1.1.1添加砂垫层方法。当软土地基含水程度高时,可以采用在软土地基上层添加砂垫层的方法,厚度大约为0.5~1.2m左右即可,能够对软土地基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主要用在软土地基的浅层处理方案中,先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将路基下的软土挖去,再换为强度比软土高的粘性土或者是砂石、卵石等材料作为垫层,之所以采用添加砂垫层的方法,能够使其降低水位成为填入内部的地下排水层,对上部也起到排水的作用,添加垫层后能够起到明显的固定作用。

1.1.2表层排水方法。这种方法比较常见,使用广泛。一般在填土前,开挖深度约0.5~1m,宽度约0.5m的沟槽来排除地表积水降低地基的含水量。挖槽前需要考察清当地路段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利用自然地形的坡度来达到排水的目的,每个沟槽间的距离要减小,这样可以增加整个地基的排水能力。排除地下水后回填入透水性能较好的碎石和砂砾。

1.1.3抛石清淤方法。对于一些常年积水的低洼路段,在建设道路工程时,对于排水的施工难度较大,就可以用抛石清淤的方法,抛投进直径不小于30cm的片石,如果有直径没达到要求的片石,其含量也必须控制在总量的20%以内。从路堤的中段开始抛投,先往前抛投,再往两边抛投,从而利用抛投进的片石达到清淤的目的,抛投完成后再借助重型压路机来反复碾压,采用这种方法对软土地基加固其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1.2深层处理方法

1.2.1竖向排水固结方法。为了使地基排水固结,可以缩短排水的距离,在地基中设立垂直放置的排水柱,适合用于饱和粘土和有机质粘土的地基。常见的排水柱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砂井排水柱和纸板排水柱两种,多采用前者,同时还可以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对于砂井排水柱,需要在地面预先铺好砂垫层,设立排水沟后再打入深度大约为15~20m的排水柱,为了保证良好的透水性,砂井中得砂需要选用优质的粗砂,排水的间距不宜过近,防止出现地基不稳的现象。同时在水平方向添加排水砂垫层予以配合,采用中砂或粗砂,并与竖向排水相连通,采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排水固结的目的,还能起到挤密地基的作用,施工方法与所需设备也比较简单。

1.2.2粉喷桩加固方法。粉喷桩的施工情况需要参考实际道路工程中的各项施工参数来确定。在正式打粉喷桩前可以先进行试桩,借以确定正式施工时的钻进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内的喷粉量等施工参数,对于粉喷桩的材料也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尤其是其中的水泥材料,不能用结块变质或者是受潮的材料,防止因为粉喷桩使用材料的劣质而出现坍塌沉陷等事故,施工人员还需要随时监测粉喷桩的安装情况并及时进行记录,方能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1.2.3灌浆方法。通过往软土地基中灌浆,让水泥或灌入的其他浆体在地基中形成浆脉,不断地渗透、填充并压实,因为灌入了浆体,靠近浆体的土层原有的性质被破坏就会形成塑性变形的区域,而那些离浆体较远的土层就会随之发生弹性形变,地基的密度变大,形成复合式地基,对于提高地基的稳固程度和控制地基的沉降起着一定的作用。

1.2.4强夯法针对大面素填土地层地基处理,强夯法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开夯前应检查夯锤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因为若夯锤使用过久,往往因底面磨损而使重量减轻;落距未达设计要求的情况,在施工中也常发生,这些都将影响单击夯击能。因强夯施工中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常有发生,故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建筑物结构类型进行布置。对某些基础面积较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可按等边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夯击点,对办公楼和住宅建筑等,可根据承重墙位置布置夯点,一般可采用等腰三角形布点;对工业厂房可根据柱网来布置夯击点。

2、软土路基的特点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习惯上常把淤泥、淤泥质土、软粘性土总称为软土。道路软土路基具有以下特点:

2.1含水量较高、孔隙比较大

因为软土主要由粘土粒组和粉土粒组组成,并含少量的有机质,在不同地址环境下呈现絮状结构。软土一般含水量35~80%,空隙比为1~2。

2.2具有明显的流变性

在剪应力的作用下,软土承受剪应力的作用产生缓慢的剪切变形,并可能导致抗剪强度的衰减,在固结沉降完成后,软土还可能产生可观的次固结沉降。

2.3压缩性高,透水性差

软土的压缩模量Es<4MPa,其压缩性随着液限的增大而增大。软土渗透性小,一般竖向渗透系数在(10-6~10-8cm/s)之间,因此土层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达到完全固结所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

2.4抗剪强度很低

我国软土天然不排水抗剪强度一般小于20kPa,有效内摩擦角20~350。在荷载的作用下,如果软土路基能够排水固结,软土抗剪强度将产生显著变化。软土排水固结速度越快,则其强度改善效果越明显。

3、结束语

软土地基在道路工程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没有对软土地基进行處理或者处理的方法不当,就容易造成地基不稳定或出现沉降的现象,对车辆行驶的安全造成隐患,对通行道路的使用寿命也有损伤。因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软土地基的重要性并在实际道路工程的施工中加以警示。

参考文献

[1]何帅,陈龙,黄玲玉,等.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J].山西建筑,2011,37(8)

[2]文光鑫.试析市政道路软土地基施工方法[J].大陆桥视野,2010(11)

[3]李文富.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施工方法综述[J].价值工程,2010,29(21)

[4]许碧成.分析市政工程道路软基处理施工方法[J].中华民居,2012(4)

猜你喜欢

软基处理方法市政道路
市政工程施工中的软基加固技术分析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路桥过渡段软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软基条件下桥台病害机理分析及处治
探究发射机风机运行中常见故障原因及其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