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困生”的转化对策研究
2015-10-21李德华
李德华
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所进行的地理新课改,旨在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在老师系统科学的教学下,高效率的接收知识,并让自己有能力转化为适合自己的信息,以解决学习以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但高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群体里的个体是有差异的,其学习成绩有好有差,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有浓有淡。教师的教授方法可能只适合其中的某一部分学生,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甚至很差,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这就是高中地理教育中的“学困生”。通过对高中地理学科学困生特征的调查,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实际原因,从中寻求转化高中地理学困生的对策,学困生必须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实现自我转变;社会、学校、家长与老师要摒弃传统观念,对学困生要关怀备至,给予关注与激励,尤其教师要增强责任心和爱心,一视同仁,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实行因材施教,为现代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造型人才。
一、地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1.学科认识有误区
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地理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所研究的对象即地理事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分析,又要抓住各事物之间的主要矛盾。地理学科的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还延续初中地理的学习模式,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和推理,坚持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而且进入高中后,学生仍保持着初中时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他们普遍认为地理是一门“副科”,虽然国家的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不再进行文理分科,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评价观念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很多高中学校仍然在变相进行着文理分科教学,使一部分喜欢或擅长学习理化生学科的学生就把学习重点放在理科课程学习上,地理学习态度不端正,地理学习的动力不足,课上精力不集中,课后几乎不学地理,久而久之地理问题越来越多,进一步导致学习难度加大,最终影响了学习成绩。因此,走出观念上的误区是学好地理的关键之一。
2.教材知识结构体系不科学
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地理基础差。中考制度不考地理,九年级不设地理课程,到高一再进行学习,大部分知识已经忘记,普遍学生地理基础差。现阶段教材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然而现行高中地理教材编写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等多方面知识,编写时为了方便教师教学,教材编写内容涉及面广但是解说不透,以概念原理为主,虽然设计了一些“活动”“问题研究”等栏目,但是由于教材编写简单,背景材料少,学生不喜欢看,不愿意学。特别是教材把自然地理放在高一编排,而自然地理与学生生活联系少,学习时需要有其他科目知识做铺垫,例如学习“地球运动”时需要物理学科物体运动基本特征的知识背景,而高一学习“地球运动”时物理科还没学习物体运动相关知识。地理教材对这部分背景知识又无补充,导致学习难度大,更加大了教学的难度,这也是产生高中地理学困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地理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尊重“学困生”的自尊心,为其树立自信心,实现自我转变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而“学困生”的自尊心还较强。其实“学困生”身上也有闪光点,因此,学校、教师应该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即使成绩很差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有过人之处,老师要善于发现,哪怕他取得了一次小小的成功,都要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對自己充满信心,憧憬未来。批评其缺点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感到教师对他们是有所期望的,为他们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从而树立起自信心。
2.社会、家庭予以高度关注与激励,是学困生实现快速转化的重要动力
教育从来就不是单方面的,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共同配合,老师要想办法协调好学困生与家长的关系,让父母对孩子充满信心,而来自父母的积极评价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学困生的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困生受到父母的表扬称赞普遍少于指责批评。教师要顺势做一个“好人”,借机会让父母给他们一次表扬,学生得到了父母久违的表扬心里很舒畅,多种心情的催化下,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进步就更大。家长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会直接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家长们自小对孩子学习的指导和帮教能很好地促进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家庭对孩子施以良好正确的教育,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会极大鼓励、促进孩子有序的发展。为此我校每学期按年级组组织家长会,每班按季组织家长会,进行沟通和交流。特别对学困生家长,在如何切合实际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帮助上大做文章。
特别是针对缺少家庭温暖型的转化策略是:给予这类学生更多的关爱,增加家访次数,确定家访的主题,让这些学困生感觉到老师在关注自己的成长,唤起他们心底对爱的渴望,让他们已经冷漠的心重新温暖起来,在学习上多加鼓励。这类学生只要能重拾自信心,往往转化的成功率较高。
3.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教知识”而轻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困生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地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加强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制定有效学习计划和目标,能让学困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事半功倍。学习过程主要有:制订计划→课前预习→精心听讲→课后复习→解决疑难→独立作业→系统小结→课外学习等有机联系的几个环节,其中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环节。“让学生学会预习,让学生学会上课,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总结”。
对地理学困生的转化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教师们胸怀为学生终身负责的态度,一视同仁,关怀备至,持之以恒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用爱心、细心、耐心去感化与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引导学困生学会学习,为他们的学习清除障碍,让其摆脱阴影,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识,重塑坚强的信心,实现自我转变;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予以高度关注与激励,促使学困生快速转化。只要学困生有一点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优点,就要及时予以表扬、巩固与强化,使他们体味到学习成功的快乐,让更多的学困生实现转化,尽早脱离学困生的队伍,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