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控制
2015-10-21叶展鹏
叶展鹏
摘要:本文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环节,从混凝土原料,混合配比、施工强度调整、混凝土浇筑技术以及后期养护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整体质量的控制。
关键词:质量控制;浇筑技术;大体积混凝土
1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原料管理与配制
1.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全部入场的水泥制品都要有合格证和检测报告,只有合格的原料才可以入场。存放原材料时,必须注意防雨、防水、防潮。特别是水泥等接触雨、水容易变质的材料。施工时注意观察水泥质量,如果发现受潮或者存放期太长的水泥必须弃用。而且在下雨天过后,一定要测定砂、石含水率,如果石含泥量超过1.0%,粗砂含泥量超过3.0%,要把超过标准的原材料清理出现场。施工中很多原材料都会非常容易受到温度影响,因此,在夏天必须做好对施工材料的遮阳措施。砂、石材料可以使用冷水降温或者直接在配制时使用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而在冬天施工,则要做好原材料的保温工作。把原材料放在暖棚里且在配制的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加热。可以用热水进行加热,也可加入热砂、热石等提高温度。
1.2 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配合比一定要满足强度、耐久性以及和易性等相关指标。选择材料时,应选用具备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特性的矿渣硅酸盐水泥。选择骨料时,应选择连续级配的石子,并且粒径控制在40mm内,以中粗砂为主。在绝热温升中,每立方混凝土减少10kg的水泥用量,温度一般会相应降低1度。还要严格控制骨料中的含泥量,如果含泥量太高,则会增加混凝土收缩程度,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另外,也可以掺入缓凝减水剂、块石,减少有一些水泥用量,以避免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减弱水化热的发生速度。从而确保混凝土配比达到设计要求,防止出现混凝土由于温度影响出现裂缝的情况。
2 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调整环节
2.1 强度调整
混凝土强度的调整必须结合施工单位具体情况。混凝土强度的确定要根据自身的标准,按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加上1.645倍标准值的方法来确定。这样可以使得混凝土强度的保证率在95%以上,这也为提高建筑物安全性提供了的理论支撑。
2.2 用水量调整
在确保混凝土强度条件下,水灰比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与实验室适配中所用到的砂、石不同,施工现场存放的砂、石因为受到气候等自然环境影响,其干燥程度相差较大。因此,在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对现场的砂、石测定其实际含水量。再根据实际含水量,在现场对用水量加以调整,准确减去砂、石中的含水量,保持水灰比稳定不变。
2.3 配料要准确
施工过程中,准确配料可以有效的缩小配料误差,确保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如水泥、外掺混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以确保混凝土强度符合施工要求,从而提高建筑质量。
3 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浇筑环节
大体积混凝土因为其承受荷载量非常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具备较高的整体性,从而实现一次连续浇筑完毕。在现代建筑施工中,常常会使用到全面分层、分层分段和斜面分层浇筑法这三种浇筑方法,如图1所示。
3.1 全面分层浇筑
根据相等的厚度把建筑结构分成多个浇筑层,从每层的一侧向另一侧逐步进行浇筑。必须保证每一层的浇筑要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前完工。使用全面分层的方法浇筑时,结构的平面尺寸要适当,不宜过大,不然则会容易导致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完成的浇筑量过大,增加混凝土浇筑的难度。
3.2 分段、分层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时,为了达到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的目的,一般会采用分层、分段浇筑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厚度不大而面积或长度较长的结构。先把建筑结构分成很多的小段,然后对每一段进行分层,逐层逐段的浇筑。进行浇筑时,布料不能在同一个部位。具体的做法是在2-4m范围内水平移动泵管,布料位置应尽可能与模板垂直,浇筑厚度一般是在300-500mm的范围内。如果要求浇筑厚度超过500mm时,必须按照1:6-1:10坡度对其进行分层浇筑,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冷缝形成,利于水热化散失。
3.3 斜面分层浇筑
对于一些长度严重超出厚度且混凝土具有较强流动性的建筑结构,可以使用斜面分层浇筑的方法。在进行斜面分层浇筑时,混凝土必须一次浇到顶,保持混凝土充分流畅,形成自然的斜面。混凝土要从浇筑层下端开始,然后逐渐向上移动。斜面浇筑一般要求斜面坡度小于1/3。适用于结构长度较大,一般超过3 倍厚度的情况,多适用于泵送混凝土工艺。
4 提高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后期养护环节
4.1 混凝土测温
完成混凝土浇筑后,安排专人负责后期的养护工作。在后期的养护中,主要是对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检测,避免出现温度裂缝,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留置测温导线。也就是通过人为方法来控制混凝土施工表面温度,以提高混凝土的质量,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情况。
(1)连续测温:要安排专人负责测温工作,按时按量测温,做好同步的测温记录,不能遗漏。并且要保持测温工作的连续,只有等到混凝土强度和刚度达到时间要求和设计规范时,才能停止测温工作。
(2)工作人员在测温时,如果发现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与部分位置温度差值已经达到25°C或者出现异常温度时,应立刻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测温工作可以在电子液晶数字自动显示测温仪器下进行,这样就可以充分地保证测温合理和读数准确。
4.2 养护方式,提高质量
浇筑完成后的4h内,必须及时用草垫、麻袋、锯末等吸水性良好的材料覆盖好裸露的浇筑结构,现场要准备足够的保湿材料。初期应先使用喷洒进行浇水养护,等到过几天后才能用水管浇水,但具体浇洒的情况还是要以保证覆盖物持续处于湿润状态。在墙柱插筋之间的狭窄空间是保温的薄弱环节,必须加以注意。对于较大面积的混凝土要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持续到28天。在大面积混凝土周围可以筑起水面高度在40-60mm的临时小堤进行灌水养护。若是在夏季施工,应对混凝土加强冷水降温养护,使得水温和混凝土温度的差异保持在20°C的范围内;当若是冬季施工,则应注意对混凝土的加热养护,通过使用保温模板等保温材料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5 结语
为了提高施工的质量,必须足够重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本文研究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环节,对施工原材料和施工质量的控制,主要是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控制浇筑后期养护等部分,提出了具体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与养护,都必须有工程负责人与施工人员负责,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理措施,增加大体积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王兆银,王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29)
[2]黄绪普,王文斌.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術新产品.2011(15)
[3]王娇,李晓龙,胡宗民.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不确定性分析[J].工程质量.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