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运输安全问题及防范

2015-10-21付宇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规章制度运输铁路

付宇

自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建成通车后,铁路便作为中长途货运、省区间物资调运的骨干和主力,成为货运巩固和发展的重点,快速遍及全世界。铁路运输安全问题随之而来。继1830年9月15日在瑞因罕尔发生“火箭”号撞死一人的全球第一起铁路安全事故发生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印度、中国等国都发生过伤亡数过百的铁路运输安全事故。对各国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近几年来,我国铁路运输伤亡事故在相关部门的严重关注之下,有所改观。国家铁路局《2013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我国2013年全路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和旅客列车较大铁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路外死亡人数同比下降5.7%。但铁路运输安全事关国民的性命和财产安全,对其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和防范是应该不断重视的社会大问题。

铁路运输安全事故分类

目前,常见的铁路运输安全事故总体分为行车事故、旅客伤亡事故、行李包裹事故和货运事故等几种。

行车事故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险性事故和一般事故4种。发生的原因通常是铁路运输技术设备的故障或铁路运输人员作业上的过失或重大自然灾害。产生的事故主要有冲突(列车冲突、调车冲突、其他冲突)、脱轨(列车脱轨、调车脱轨、机车车辆脱轨等)和列车火灾等。旅客伤亡事故主要指铁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旅客人身安全事件,一般分死亡、重伤和轻伤 3种。行李包裹事故分为火灾、被盗、丢失、破损、票货分离或票货不符、误交付和其他7种,损失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等。货运事故分为火灾、被盗、丢失、损坏、腐坏、污染、湿损、票货分离和其他9种,并按其损失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等。

铁路运输安全事故分析

铁路运输的安全状况反映的是铁路的管理水平、设备质量、人员素质和社会秩序的状况,是铁路运输质量的重要表现。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般也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归结为以下5种。

1.铁路运输工作者违章操作

铁路运输发展至今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已经比较齐全,若严格规章制度办事,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会显著降低。但是几乎每年都会有安全事故是有人员违章操作所致。例如甬台温铁路工程黄岩桥梁垮塌事故,就是因为擅自将桥梁支撑钢架拆除所致。

2.铁路运输规章制度陈旧

随着电气化改造和动车组开动,铁路运输全面提速,安全技术装备也不断更新。但与之相应的规章制度却跟不上,设备失修债务过多,维修制度不完善,维修质量不把关,检验制度不落实,有的施工改造或改建项目从设计、施工到验收各个环节把关不够,有些失控,这些都可能造成设备不良事故隐患。甚至有很多工程整体或部分环节的规章制度处于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边摸索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效的成文的约束条款和监督方法。因此,保证完善制度和做好监管工作是运输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要不断地开发出与新技术新设备配套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3.部分职工素质相对较低

铁路运输高速度、大规模发展,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队伍建设却没有跟上步伐。职工队伍老化、薪酬体系没有竞争力、人才引进数量和可用资金有限,难以招到高素质的员工。由于人员不足导致员工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难以保证,而且员工的技术培训时间和经费也得不到满足。但大量新装备的加入和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技术人才,人员技能跟上了铁路运输安全隐患自然就减少了。

4.铁路工程需求大,工程建设力量不足

目前,几乎全国各省都在增设铁路建设项目,全国各地的铁路建设工程量暴发性增长,而与之相配套的从设计、监理、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优秀人才供应却严重不足。项目组为了完成项目不得以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技术水平、熟练程度、工作责任心等方面不足的应急人才,这样建成的工程在某些环节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5.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观念陈旧

我国铁路运输至今仍习惯性采用 “事后”管理模式,以事故指标考核铁路安全工作的。这种管理模式容易陷入安全事故、安全措施、安全改善、安全放松、事故”的恶性循环。此外,对事故的处理方式过于表面化,急于定性定责,缺乏对事故内在原因的深入分析。这种做法不能适应铁路现代化大生产的现状,更无法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稳步发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和清除安全隐患。

解决铁路运输安全问题的途径

为了保证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铁路运输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从改善技术设备、加强运输管理、健全法制等方面对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进行防范。

1. 改善技术设备

只有技术设备的进步才能带动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改进技术设备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从最初的机车连汽笛都没有。1833年5月4日,在英国列雪斯特至斯翁宁顿铁路的贝格窝斯道口上,机车将一辆双轮马车撞倒。事后根据经验教训,为了能在运行途中及时发出警报,在该机车上安装了第一个汽笛。从19世纪30年代第一架固定信号机的问世到信号与道岔的连锁、自动信号、调度集中,以至铁路行车指挥自动化和列车运行自动化系统的采用,都是经过无数的事故教训,随着新技术的发展,逐步改进的结果。近年来,自动控制行车速度的装置和自动检测各种设备故障、线路故障的装置的采用,对保证行车安全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要保证交通运输安全,技术设备的更新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加强运输管理

健全运输规章制度和严格纪律是保证运输安全的基本环节。铁路初创时期,列车运行采用时间间隔制度。到1839年出现闭塞系统,用空间间隔制度取代了时间间隔制度。这在行车管理和规章制度上是一个巨大进步,对保证行车安全起了重大作用。为了有效地贯彻执行各种运输规章制度,各国铁路都注意职工的技术业务训练和纪律教育,有的还开展安全月、安全周、安全第一和安全竞赛等活动,并制定安全奖惩办法。同样对于安全事故中的责任并需也应该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货物运输可以负责运输为原则,即货物和行李包裹从承运时起,到交付时止,由铁路企业负责安全。发生事故,由鐵路企业赔偿。由于发货人、收货人的责任,使铁路企业遭受损失,由发货人、收货人负赔偿责任。对旅客运输,一般实行人身保险。旅客在运输途中发生意外伤害,按照伤害程度,可取得一定数额的保险金。这些都是保证乘客安全的简单易行的管理办法。

3. 健全法制

加强法制,健全有关铁路法律是增强运输安全的重要保证。英国鉴于运输事故不断发生,曾在1873年法案中要求所有铁路公司每年报告闭塞系统和信号与道岔联锁装置发展情况;在1878年法案中要求各铁路企业在旅客列车上安装连续制动装置;在1889年进一步强制铁路企业在客运铁路线上使用上述 3种设备。美国在1893年法案中也强制铁路企业使用列车连续制动装置。目前世界各国,有的在一般法律中列入有关铁路安全的条款,有的制定关于铁路安全的专门法律,如铁路安全法、劳动保护法,以及其他一些关于特种设备、特种运输的安全法规。为了保证国家有关铁路安全法规的贯彻,19世纪40年代英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贸易委员会指派铁路监察员。后来,许多国家都设置监察机构,监督检查铁路企业执行国家有关安全法的情况,调查处理事故。有的国家的监察机构还对新建铁路的技术标准和运营铁路的技术设备进行安全检查。有的监察机构有权对违反安全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理。中国铁路各级管理机构中设有安全监察机构,监督检查安全规章的贯彻执行。这些都是通过健全法制的方式进行铁路运输安全控制。必要时,对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的控制也可以采用强制力的法制形式。

猜你喜欢

规章制度运输铁路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墙化”更需“强化”
2017年铁路暑运创新高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散杂货运输专栏
你是否有逆反心理?
综合运输
运用“热炉法则”做好安全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