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2015-10-21尹松柏
尹松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公路建设进程不断地深入,公路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命脉之一,为社会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公路灾害问题也日益严重。当前公路建設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公路地质灾害的问题尤其突出,为减轻或规避出现公路地质灾害,降低公路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找出科学有效的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技术,是现阶段首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造成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借此希望为防治公路地质灾害提供基础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技术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路建设与运营共同推动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随着近几年公路地质灾害事故屡次发生,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公路地质灾害所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其灾害性、严重性令人感到触目惊心,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每年因公路地质灾害造成损失可达十亿以上,因此,为了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公路地质灾害发生率,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下面对造成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作出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1. 当前造成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
地质灾害是众多公路危害中易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一种灾害类型,一旦发生公路地质灾害,就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极大的损失,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在此,对造成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作出了分析。
现阶段造成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中滑坡是指在雨水天气的影响下,斜坡土体岩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向着顺坡滑动,而造成整个土体结构的松散,滑坡按照类型可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小型滑坡、中型滑坡、大型滑坡、巨型滑坡,由于滑坡的危害性较大,一旦出现滑坡现象,就会给公路周边的环境带来重大的影响,例如淹没村庄、毁坏房屋、毁坏农田等。崩塌也可称之为塌方,即是在重力作用影响下,斜坡的土体岩体崩落下来,按照崩塌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巨型这四类,易于造成崩塌的自然因素包括降水、地震、地表冲刷等,发生严重崩塌时,就会出现掩埋公路、掩埋铁路的情况,一旦发生崩塌,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崩塌成为公路地质灾害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对象。还有另一种公路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即是指在雨水、冰雪融化等自然现象的影响下,瓦解了土体岩体原本的构造,使其泥土、石块与水融合一体,直至出现间歇性洪流,按照泥石流的严重程度可将其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巨型这四类,由于泥石流的发生有着极大的突发性、偶然性、危急性,一旦发生泥石流,将会带来大面积的危害,给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失。
2.公路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
2.1 滑坡的防治与技术对策
引起滑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例如暴雨、地震、地下水堆积等,根据不同的防治要求,制定相应的滑坡防治对策,可从两个方面着手,其一,阻止滑坡继续发展,其二,改变滑带土性质。为了阻止滑坡继续发展,建设坑滑工程,例如抗滑挡墙、抗滑桩、抗滑片石垛、预应力锚固抗滑桩、抗滑墩、预应力锚固、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拦砂坝工程、钢架抗滑桩等。在公路滑坡防治中抗滑桩是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建设可供浅层土体挤压的滑坡,从而减轻滑坡现象。锚固与挡土墙也常用于滑坡治理,锚固在浅部岩层滑坡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用岩体和锚杆增加磨阻力,进一步阻止岩块向下滑动。挡土墙属于一种支挡建筑物,具有稳定性强、操作方便的特点,常用于防治滑坡,通常情况下,挡土墙建设在滑坡前缘,预埋深度应大于两米以上,放置于滑面下。改变滑带土性质可通过灌浆处理、焙烧处理、电渗排水、化学处理等方式来进行处理,其中灌浆处理包括灌注水泥浆、石灰砂浆、粘土浆、灌注石灰浆等。
2.2 崩塌的防治与技术对策
崩塌的防治与技术包括削坡、锚固、喷射混凝土等,削坡是指在岩体斜坡上,根据标准的预定坡度将危险斜坡岩体爆破处理,从而减轻斜坡体的重量,将岩体表面的松散物质祛除,直至恢复理想的斜坡坡度,但此种方法不适用于岩体过于破碎、稳定性不强的岩体上。锚固是一种防止崩塌进行岩体加固最有效的方式,锚固具有操作方便、环境要求小的优点,但要通过全面观测坡面情况,才能做出有效的锚固作业。喷射混凝土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施工技术,此种方法具有施工速度快、环境要求小、机械化程度高、价格适宜的优点,在土体岩体表面喷射混凝土,借此加强坡面的承载力与稳定力,造成崩塌的最大诱发因素是地下水,通过采用喷射混凝土,有效隔绝地表水向下渗透,将大大提升斜坡的稳定度,但喷射混凝土覆盖坡面的同时,也将造成坡面植被无法生长的现象。
2.3 泥石流的防治与技术对策
防治公路泥石流,首先要明确公路的周边环境,确定当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能够按照设计渠道流通,虽然此种方法不能够直接保证公路的安全与经济,但是可有效控制泥石流的发展,从而降低泥石流所造成的损失。由于一旦发生泥石流,将很难对其作出抢救,如要抢救,所花费的资金数额也相对较大,根据多年来泥石流的治理经验,我们总结出通过改善泥石流流域的角度来防治泥石流,才是切实可行的措施。泥石流的防治措施包括引水、排导、林业、管理等,引水排导是指将泥石流周边的水体引出主沟,减少形成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减小泥石流规模,对泥石流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林业措施是指加强山区林业建设,从根本上消除泥石流的形成,促进土体与植被的和谐生长,根据地区土体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林业建设,加大坡面的稳定性。管理措施则是一件长期的工程,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保护森林与环境,实现生态的自然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公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加强公路建设是当前首要研究的课题,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降低公路地质灾害发生率,减少或规避灾害带来的损失,最大限度保障国家、人民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在分析了造成公路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后,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可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积极做好后期防护工作,保障公路的使用周期。
参考文献:
[1]毛敏芬,叶丽.浅析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科技风,2014,14:246.
[2]张毅.山区公路路基地质灾害评估与防治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3]马焕焕.公路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2:245.
[4]许成云.浅析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