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方案浅析

2015-10-21白崑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公路路基设计方案高原

白崑

【摘要】一直以来,在高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中普遍面临着高原冻土这一难题,冻土严重影响着高原公路路基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路路基的正常施工。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高原冻土地区公路项目日益增多,为全面满足与日俱增的发展需求,我们应加大在高原冻土地区公路中的研究力度,结合以往工作经验,不断总结和优化其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案。本文先简单介绍高原冻土地区公路建设标准和高原冻土,然后又分析了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着重探讨了公路路基的设计方案,希望能为高原冻土地区公路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方案

前言:在高海拔严寒地区存在大量的冻土,主要包含多年冻土以及季节性冻土这两种。伴随着基础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始在高原冻土地区建设公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虽然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我国在高原冻土中的研究较少,高原冻土地区公路施工技术尚不成熟,依然无法准确掌控公路路基的稳定性。因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参照相关研究成果,浅析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希望能为高原冻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高原冻土地区公路建设标准

高原冻土地区的公路主要为三级,伴随着工程项目的不断开展,一些国道几乎达到了二级标准。对于二三级公路,主要具有以下特点:构筑物较少、路基较窄、抗灾能力不高。

二、高原冻土

高原冻土主要包含多年冻土以及季节性冻土这两种,其中多年冻土是指冻结时间达到三年或者超过三年的土层,它主要包含对活动层和多年冻结层[1]。对于活动层,一般夏天融化,冬天冻结,而多年冻结层常年不融。冻土通常出现在寒冷地区,我国青藏高原等地区存在大量冻土。季节性冻土是指夹杂冰块的岩石和土壤,主要包含短时冻土、积极冻土和多年冻土。

三、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高原冻土具有地表温度较高、厚度较小、稳定性不高的特点,因此,高原冻土十分复杂[2]。高原地区的公路病害一直困扰着各国人民,在具体的路基施工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病害:

(一)热熔沉陷

在夏天,伴随着地表温度的不断升高,冻土层随之融化,进而出现路基的差异性沉陷现象;

(二)热融滑塌

在高原冻土中,因在具体的冻结过程中,层上水会转换成较厚的地下冰。地下冰呈现斜坡式,一旦融化,冻土将会顺着坡度逐渐滑动,引发热熔滑塌,存在掩埋路基的可能性;

(三)冻胀

因天气严寒,土层内部的水分在较短的时间内便能膨胀结冰,且尚未冻结的土层中的水分会流向冻结区域,不断膨胀。土质条件、土壤中水分含量等,共同影响着冻胀效果。

另外,高原冻土路基施工中还存在裂缝等并多种病害。综合来说,融沉和冻胀是最为常见的施工病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原地区公路建设进程,并使其缩减公路面临较大的质量问题。

四、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方案

(一)多年冻土路基

1.整体设计方案

参照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紧密结合多年冻土路基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总体设计方案:

(1)对于多年冻土厚度小于4米的地带,实施融化,将多年冻土层清理完全,回填砂砾;

(2)对于多年冻土厚度大于4米的地带,实施控制融化,通过主动冷却和相应的保护措施保障其稳定性。

2.详细设计方案

(1)少冰、多冰地带

以1.8米为路基的临界高度,对于冻土厚度位于2.3米左右的地带,实施自然融化。对于厚度超过5米的地带,应实施控制融化;

(2)饱冰、富冰地带

冻土厚度在2米以下的地带,实施加速融化,上限小于2米的,完全清除,并将路基最小高度控制在1.8米。多年厚土上限超过2米的,使用厚度在1.2米的片块石摊铺路基,将最小高度控制在2米。冻土厚度位于2-5米范围内的地带,实施控制融化,为降低对多年冻土的影响程度,通常按照先清除后填方的方案施工[3]。

(3)含土冰层地带

多年冻土厚度在2米以下的地带,且上限不超过2米的,实施加速融化,完全清除,将路基填方高度控制在1.8米左右;上限超过2米的,使用厚度为1.5米的石头填筑路基,将其最小填筑高度最好控制在2.5米;冻土厚度在2-5米范围内的地带,实施控制融化,将最小填筑高度控制在2.5米。对于地形条件十分复杂的地带,应以桥代路。

(二)特殊路基

1.湖塘路基

多年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经过一段时间后,会进行发育,冻土退化,若地下水位较高,将会形成形状、大小迥异的湖塘路基,据相关调查可知,湖塘路基的局部地区存在淤泥,局部地区不存在淤泥,淤泥的厚度通常为1米左右[4]。参照具体的地质勘查结果,首先清除存在淤泥的地带,然后,借助砂砾或者片石进行填筑,待填筑高度超出水面0.4米,使用片石进行填筑,待填筑高度达到30厘米左右,对其进行冲击碾压操作,最后依据一般路基完成填筑工序。对于不存在淤泥的地带,通过片石或者砂砾进行填筑,直到填筑高度超出水面0.4米,依据一般路基填筑上部。对于利用片石开展填筑的路基,应依据填石路基有序、合理开展相应的施工组织与质检工作。

2.冰雪害路基

在高原冻土地区公路施工中,有时会遇见冰雪害路段,这主要是因为冬天温度较低且长时间持续,外加降雪量较大,雪花不容易融化,引发路面冰雪害,这对日常行车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参照具体的与冰雪害相关的调查结果进行设计,放缓偏坡,装设冰雪存储台,在某些风口路段装设挡雪墙,以此来降低或者避免雪害,并配备充足、运转良好的除雪除冰设备,进而确保公路的正常运转。

3.崩塌

基岩崩塌是最为常见的崩塌类型,主要形成在砂岩等岩质较硬的地带,在岩质较软的地带比较容易出现风化层崩塌[5]。岩体损坏,节理缝隙发生一定的转变,通常不同尺寸的碎石土和岩基块等多个组成部分共同构成崩塌体,有时在崩塌过程中出现碎石崩下的现象,路线与崩塌地带之间的距离越短,对路线的影响程度越大。为降低崩塌对路线的影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崩塌,我们应及时清除崩塌体,在坡面、坡脚等位置装设支撑装置。

结语:现阶段,高原冻土地区路基施工是工程人员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高原冻土不仅影响了公路建设质量,还制约了公路建设的正常开展,因此,我们应高度关注高原冻土地区路基施工,结合高原冻土的具体特点,不断探索,寻找解决对策。大量工程实践活动表明,合理的路基设计方案、顺畅的排水和全方位的保温措施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能降低具体施工过程中的差异性沉降等不良影响,还能为路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这对高原地区公路项目的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涛,陈凯.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方案浅析[J].露天采矿技术,2014,(1):92-93,96.

[2]陈水君.高原多年凍土地区路基施工及其质量控制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2,(7):30-31.

[3]樊凯,俞祁浩,袁堃等.多年冻土区高等级公路新型调控路基技术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9(z1):1681-1687.

[4]刘东峰.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设计方法[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4,(7):38-39.

[5]张有安,王玉金.青藏高原边缘山区公路路基、路面抗冻设计研究[J].冰川冻土,2012,34(3):645-649.

猜你喜欢

公路路基设计方案高原
《小学英语时态-现在进行时》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云南省电视广告监看系统智能化升级设计方案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中式琴房设计方案
高原往事
浅析公路路基施工管理要点及管理对策
公路路基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分析
粉煤灰路基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