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发展对历史街区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15-10-21张婷娟朱红兵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历史街区生活质量

张婷娟 朱红兵

摘要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从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4个层面影响感知,对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调研结果表明,屯溪老街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感知评价高于负面的评价,居民对旅游发展持积极支持态度,表明旅游业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还是较为积极的。

关键词旅游影响;居民感知;生活质量;历史街区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214-03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375010)

作者简介张婷娟(1992-),女,安徽望江人,本科生,专业:旅游管理。*通讯作者,助教,硕士研究生,从事旅游影响研究。

居民作为旅游影响的切身感受者,其感知与态度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在某种意义上是当地旅游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旅游目的地居民对发展旅游所带来的影响感知和态度是评价目的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1]。国外对于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的研究始于20世纪 70 年代,涉及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的认知以及对旅游环境和经济影响的认知等不同领域[2];而国内起步较晚,2003 年以后受到重视,研究成果的数量不断增加[3]。从研究案例地来看,国内外旅游发展对居民影响研究主要集中于世界遗产地、乡村、海滨旅游地、大型节事活动等层面,而针对历史街区居民影响感知的研究较少[4]。通过不同类型目的地發展对居民带来的影响研究,能更有效地探求和分析旅游发展的阶段与演进规律以及旅游的综合社会文化影响等问题。

笔者以我国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等方式,对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为当地政府制定旅游业发展规划及政策,加强管理和进行市场营销提供科学依据,以此促进历史街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研究区域与研究设计

1.1研究区域概况

屯溪老街起于宋代,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是徽州建筑、民俗、文化精髓的集大成之地。屯溪老街由不同年代建成的300余幢徽派建筑构成,是中国保存最完整、最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古代街市,也是中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屯溪老街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根据实地调研,屯溪老街现有商铺376家,以旅游工艺品店、特产店、古玩店、文房四宝店等为主。而近年来在政府注重对老街风貌历史文化景观整治与恢复下,游客人数逐年递增,2012年屯溪老街接待国内外游客411.9万人次。

1.2研究设计该研究的问卷设计包括居民感知量表和样本特征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居民生活质量感知变量的调研设计,该量表综合以往关于居民对旅游发展感知的研究文献[5],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了居民生活质量影响感知的潜变量。题目的选项设计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级量表法进行测量,1~5分代表由“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的变化。第二部分是被调查居民的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居住时间等内容。问卷编制好后,请相关专家对居民生活质量感知量表的内容效度和问卷问项措辞进行评价,并修改完善,在部分居民中进行测试,最后确定正式调研问卷。

问卷发放时间从 2014年9月3日持续到10月15日,发放地点选择在屯溪老街内。被调查对象包括了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收入水平、居住时间长短不同的居民,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问卷共发放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92.7%。问卷数据整理完成后,采用SPSS19.0进行计算分析。

2实证结果分析

2.1居民人口学特征分析

被调查居民中,男性居民比重(53%)略高于女性居民比重(47%)。居民年龄大部分都集中在19~50岁,其中19~30岁年龄段的居民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35%,其次是31~40岁年龄段的居民,占总人数的28%,41~50岁年龄段的居民占总人数的24%。从居民的学历来看,屯溪老街及附近居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学本科、研究生以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6%,绝大多数居民的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占总人数的44%,其次是初中学历,占总人数的26%。从居民来源来看,本地居民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85%,而非本地居民人数占15%,这些居民中大多数是外地商家。据老街居民反映,近几年来,进入屯溪老街的外地商家不断增多,与本地居民相比,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投资管理经验,在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竞争的不断增强,很多规模小,成本低的本地商户逐渐淘汰。从居民的居住时间来看,49%的居民为土生土长的屯溪本地居民,居住时间长达21年以上,23%的居民居住时间在11~12年,18%的居民居住时间为5~10年。

2.2屯溪老街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分析

该研究将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分为4个层面,包括经济层面感知(8个变量)、社会层面感知(11个变量)、文化层面感知(7个变量)及环境层面感知(6个变量)。每个层面的变量既包括正面影响感知,也包含了负面影响感知。同时,为了进一步了解居民对老街旅游业发展支持程度,也对居民对老街认同感及对未来旅游发展的态度进行了调查。

2.2.1屯溪老街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

屯溪老街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经济影响感知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正面经济影响感知强烈,而对旅游负面经济影响感知相对较弱。旅游业发展对目的地居民经济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本地的经济发展(均值为3.89),提高了本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均值为3.66),为本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均值为3.57)等。对于旅游带来的负面经济影响, 居民感知较弱。由此可以得出,旅游业发展已经成为黄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黄山市经济发展,为居民带来更多就业机会,但某种程度上也使得当地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物价和房价上涨,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甚至导致了居民贫富差距扩大。

2.2.2屯溪老街居民对社会影响的感知。

从调研结果来看,老街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的正面感知同样要多于负面感知(表2)。从正面感知影响来看,居民对旅游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认同度最高,均值为3.97;其次是“改善了基础(如交通)和休闲娱乐设施”、“提高了居民文明礼貌程度和自豪感”、“提高了本地社会治安水平”,平均得分分别为3.59、3.57和3.54。负面感知影响主要表现在旅游发展“降低了居民之间的信任程度”(3.34)、“带来了很多不良的娱乐现象”(均值为3.02),某种程度上也对本地生活安静、交通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2.2.3屯溪老街居民对文化影响的感知。

对旅游的文化方面影响,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积极感知和消极感知基本处于同一层面。积极方面表现在增强了居民对徽文化的保护意识(均值为3.74),提高了居民保护历史建筑的动力(均值为3.71),促进了居民学习和了解外来文化(均值为3.58),加强并丰富了不同文化交流活动(均值为3.62)等。但在旅游发展对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方面,居民感知也处于中等水平,体现在旅游发展导致本地风俗文化的破坏(均值为338),降低了本地特色工艺品的制作水平(均值为3.29),同时也使得本地文化商品化和庸俗化(均值为3.08)(表3)。

2.2.4屯溪老街居民对环境影响的感知。环境影响感知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的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强烈。积极影响包括“改善了本地自然环境质量(如绿化等)”、“保护了本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增强了政府和居民的环保意识”等观点上,居民的认同度大致相同,基本维持在3.5左右。随着黄山市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政府和居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改善了本地自然环境质量(如绿化等),保护了本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由于游客人数的不断增加,也会出现噪音增加、水和空气受到污染,生活垃圾增多,处理不及时等不良现象。2.2.5屯溪老街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态度的感知。

與居民对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影响的感知相比,老街居民非常喜欢在老街居住,对老街有特别深厚的情感,对目前的生活状态也基本感到满意。同时,多数居民表示经常关注屯溪老街旅游业发展现状,并且非常支持屯溪老街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相信旅游业将使屯溪老街未来发展得更好,同时也希望自己和家人能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旅游业中。由此可见,老街居民对旅游发展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并对屯溪老街发展现状感到满意(表5)。

3结论与讨论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历史街区经济的蓬勃发展,也带来历史街区社会、文化、景观等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传统的历史街区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在旅游发展的冲击下逐渐退却。与一般旅游地不同的是,旅游开发之后历史街区空间具有双重性质,既是居民的生活居住空间,同时也是游客的游览观光空间,空间的有限性使得功能重叠的空间成为游客与居民直接对话和冲突的场所[6]。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如何减少或避免旅游业发展对历史街区人居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成为关系到旅游地形象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笔者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作为研究案例,对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生活质量感知态度进行了实证研究。总体来看,屯溪老街居民对旅游发展带来的正面影响感知评价高于负面的评价,说明旅游业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还是较为积极的,这与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7]。总体而言,许多调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往居民对旅游影响认知态度研究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拓展了旅游发展对居民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案例范围。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

参考文献

[1]

张文,何桂培.我国旅游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调查与分析[J].旅游学刊,2008,23(2):72-79.

[2] 王莉,陆林.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5,20(3):87-93.

[3] 李德山,韩春鲜,杨玲.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综述及中外研究比较[J].人文地理,2010,25(5):142-147.

[4] 王忠福,张利.旅游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经济地理,2010,30(9):1563-1579.

[5] 欧阳润平,覃雪.目的地居民旅游影响感知量表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3):47-52.

[6] 彭丽娟,徐红罡,刘畅.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西递古村落私人空间转化机制研究[J].人文地理,2011,26(5):29-34.

[7] 郭伟,柳玉清,张素梅,等.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认知态度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57-61.

猜你喜欢

历史街区生活质量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