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村(社区)图书阅览室资源的有效利用
2015-10-21姜曦
摘 要:群众文化建设中,公共图书阅览室发挥着重要的知识传递和信息服务功能,是群众服务活动的主要发展阵地之一。凤城街道下辖的14个村13个社区均配备有图书阅览室,本文就如何有效利用图书阅览室资源开展群众活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群众活动;社区图书馆;村级图书馆
2013年10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文化部下发了《十一五全国乡镇综合文化建设规划》。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不断完善,各地市先后建设起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与此同时,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馆服务工程建设也纳入了规划。各地先后承建了设施各异、面积不等的村镇、社区级图书阅览室和农家书屋,旨在为更多市民及村镇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传播科学知识,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这些公共服务设施成为农民群众求知、娱乐、休闲的理想去处。
凤城街道位于重庆东部,地处长江北岸,隶属于长寿区主城区域,是长寿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7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20余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万余人。街道经济发展以第三产业为主,如休闲观光农业、煤矿产业、木材加工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凤城人民迎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原本固守土地的农民群众开始打破僵化的思想,尝试在自身精神文化的不断进步中寻求发展,寻求最新的科学技术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在此背景下,公共阅览室作为凤城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活动阵地之一。
凤城街道辖14个村共203个村民小组、13个社区共119个居民小组。每个村(社区)均配备了公共图书阅览室。各阅览室位于村(社区)办公楼,面积约15-20平方,藏书数量1000册到3000册不等,由村(社区)图书管理专职干部负责管理。公共阅览室建成以来,各阅览室工作人员围绕阅读、教育等开展了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得村民和社区居民阅读的积极性有所提高。
随着时间不断拉长,公共阅读服务体系却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刚开始的新鲜劲头过去,各村(社区)图书阅览室逐渐受到冷落,少人问津。原本为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精神生活、为村民提供便捷的获取知识的渠道的村(社区)阅览室渐渐成了摆设。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根據凤城街道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策略,目的在于改善综合文化站服务方式,合理使用阅览室资源,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文化活动服务。
一、加强图书流通,扩大借阅范围
凤城街道村级图书阅览室藏书数量约两千五百余册,社区图书阅览室藏书约一千余册,藏书种类并不算少。但相比大型书店、图书馆,村(社区)阅览室依然显得冷清。目前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非常丰富,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终端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任意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村(社区)图书馆要想吸引更多居民,就需要提供更多专业性、针对性的书籍和系统化的学习资料。
凤城街道14个村13个社区共有公共阅览室27个,各阅览室可与区图书馆、各村(社区)农家书屋开展相互流通服务,整合自身优势资源,定期实行图书配送、流转、更新,不断丰富图书室图书量,扩大群众借阅面。同时在图书采购时可由街道文化服务中心统一调配,事先通过问卷调查紧密掌握居民需求,根据居民意愿采购专业性较强的图书,如少儿类、教育类、农业科技类等。只有满足群众所需才能更好地吸引群众积极参与到村(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二、设立借阅制度,延长免费开放时间
公共阅览室虽有上千册图书,但许多村(社区)阅览室图书不能外借,而工作日时阅览室开放时间与居民作息时间严重重叠,导致阅览室平时人影寥寥,借阅量较少,图书利用率受到极大的限制。
公共阅览室可设立借阅制度,为村民办理借阅卡,居民凭借阅卡可免费借阅1-3本书籍。同时村(社区)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和村(社区)农家书屋每天8小时免费开放,周末则可以配合居民作息延长开放时间。一方面满足上班族、学生课余时间的阅读需求;另一方面图书外借制度也可避免阅览室面积较小带来的人数限制,使得更多村民可以便捷地在家、在外进行阅读。
三、加强互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公共图书阅览室发挥着重要的知识传递和信息服务功能,是群众服务活动的主要发展阵地之一。文化服务中心应围绕公共阅览室资源制定年度活动规划和各种临时发展计划:一方面可利用综合文化站平台,在阅览室开展各类扫盲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党员干部教育等有针对性的文化教育活动,精准定位群众需求,主动发动居民参与活动;另一方面可依托区图书馆乃至市图书馆等大型公众平台,与村(社区)之间形成互动,邀约科技专家、社会名人、知名教师等进行学术报告、演讲、答疑等,聚焦居民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活动。
四、挖掘特色,打造村(社区)阅读品牌
相对图书馆等大型公共平台,村(社区)阅览室受资金、地域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面积较小、藏书量较少、设施不够先进、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然而村(社区)阅览室也有自身的优势,即覆盖范围较小、人员分类较为集中、各村(社区)特色较为鲜明。村(社区)阅览室可针对本地居民特点为居民提供个性化服务,打造本土特色的阅读品牌。如以亲子阅读为特色、以设施农业知识为特色或以养生为特色等。各阅览室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各自特色分明的完整体系,一区一特色,一村一品牌,各村(社区)又同时为凤城街道整体品牌形象服务。
此外还可与社区联合举办家庭图书漂流、电子阅读普及等各类趣味性强群众参与度高的互动活动,进一步提高阅览室资源利用率。只有将文化服务中心、社区、农家书屋、公共阅览室等各类服务资源互相融合,共同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探索更多路径。
作者简介:姜曦(1963–),女,重庆人,大专,晋升群文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