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高中历史课堂“四部曲”
2015-10-21张文华
张文华
新课改为课堂教学带来了崭新理念。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些教学新观念已經呈现于课堂教学。高中历史课程具有自身特点,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也与学生学习成长的规律相一致。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采用常规手段激活课堂教学,从不同维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选择。
一、激活主体,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多或少还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对课堂的控制较多,将双向和多向教学活动,变为单向控制,这势必要走向“满堂灌”的老路。教师需要摒弃自我为主意识,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活动起来,也让课堂活动起来。要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主动学习感知课程内容,体现学习主观能动性,充分张扬个性。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优良环境,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服务者。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中“百家争鸣”,学生对诸子百家早有耳闻,对孔子、孟子、儒家、道家、法家等内容也有一些认知基础。为激活学生,教师没有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过多讲解,而是直接提出一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思想领域的大繁荣景象呢?产生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有哪些?儒家学说为什么会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呢?”学生开始阅读文本,查阅相关资料,自发进行讨论。成果展示时,教师让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先把自己的学习过程做简单介绍。通过学生介绍学习体验,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启发,有利于今后的自主学习。高中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学生能够看懂的,教师就没有讲的必要。
二、激活思维,提升学生的思维强度
历史课堂教学需要记忆一些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还是要调动学生的思维,将历史知识进行具体化、形象化、感情化,消化掌握。历史内质联系紧密,学生对教材内容研读时,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对不同因素进行整合归化,形成个性认知,将这些思维结果进行多维验证,最后形成较为完善的历史认知体系。激活学生思维,就是要让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中,能够找到思维的角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深度剖析,对占有材料进行认知筛选,对所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这样才能将历史学活。在学习《魏晋隋唐时期儒学的发展》时,教材重点强调了“三教合一”的内容,教师让学生思考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面临严重挑战的原因有哪些?要厘清这个问题,需要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发展现实进行全面掌握,还要求学生能够调动思维对相关社会现实进行综合性分析研讨才能得出结论。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导到各个历史画面之中,并对各种纷繁社会现象进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术探讨,其思维含金量是很高的。学生通过多方面渗透式学习,最后从三个方面加以总结:首先是佛教盛行,其次是道教传播很快,再就是儒学本身存在缺陷。
三、激活讨论,强化学生的讨论维度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如今这合作学习已经成为各科课堂学习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讨论是最常见的合作学习,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讨论,能够借助集体智慧解决个性问题,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学生讨论学习中,要积极设置思考问题,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教师还要注意营造良好的讨论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大胆发言,对学生的优良表现要给予鼓励式评价,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学习《王阳明的心学》时,教师设计了一道讨论题: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还存在哪些不完善的地方?为调动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第一组找宋明理学科学的一面,第二组找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问题提出之后,学生都积极行动起来。学生开始讨论,有的学生竟然先争辩起来。教师只是针对讨论的问题进行了分组,学生讨论的热情就被点燃,讨论学习的效果自然是值得期待的。
四、激活实践,历练学生的实践效果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教材文本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习历史,这也是新课改大背景下的教学时尚做法。历史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师要注意抓社会实际热点焦点问题,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特点,让学生在实地考察、社会调查、人物访谈、搜寻资料、视频观摩、历史演绎等实践活动中,真实地感知历史的沧桑巨变,亲身感受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在《三大进步思想家》学习时,教师设计了一道教学实践题:列表分析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生活背景、思想主张、代表作、思想成因等,总结三人思想主张的共同点。学生开始实际操作,教师适时给予指导。成果展示时,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为提升。
通过激活学习主体、激活思维、激活讨论、激活实践这“四部曲”,教师为学生创造了充满活力的历史课堂,在培养与提升学生较高应试能力的同时,全面塑造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