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多元手段,提高语文教学课堂效率
2015-10-21曾祥伟
曾祥伟
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那么,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元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
1.采取多种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风格等具体情况,设计出精妙出彩的课堂导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师的讲授产生高度认同,师生之间始终保持良性互动,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良性竞争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没有竞争就没有公平,没有竞争就无法突破,没有竞争就不能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教师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之中开展竞争。如:在学习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得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看法准确全面,谁的发言有创意。比赛的形式可以是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良性的竞争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探索多元阅读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在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上,在语文阅读课型的实施上,教师要根据文本的情况、学生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采用不同的课型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多用,让学习成为一项轻松有趣、人人都想参与的活动。
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深度,也不符合阅读信息解读的基本要求。因此,尝试将读物推荐课、精读方法指导课、略读方法指导课、诵读课、演讲体验课、批注阅读课、比较阅读课、读书交流课、阅读赏析课、自主阅读课、阅读成果展示课、自主阅读课、迁移拓展课、读写结合课等课型结合,采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形成“综合阅读方法”,就能达到较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目的。这种多元阅读教学方法,更好地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功能,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根据不同体裁,指导不同的阅读方法
文学体裁的门类众多,一般包括文章体裁: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不同体裁文章有不同的特点,抓住这些特点开展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同一体裁文章的共同点找出来,有利于学生对这一类文章的学习。
说明文我们可以就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点等三个方面进行阅读。我们在讲授说明文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和学生一起,先将这些共性的问题讨论清楚,为本文和后续文章的学习做好铺垫。
诗歌的首要特点就是典型的抒情性。诗歌一般借助于“意象”或通过各种“意象”来达到间接地抒情的目的。意象-寓意-作者情感三者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抓住诗词作品中的意象,就是找到了进入诗词作品的一把鑰匙。如果在诗词的教学中先和学生讨论“意象”这个古代诗词普遍存在的现象,就可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小说中的人物、情节、环境以及把人物典型化,应该成为小说教学的重点。抓住人物的个性或特点进行传神的描写,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以及作者对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体会,都是小说教学的重要内容。
我们课文中出现的散文,一般都是非常精美的文学作品。教师应该从散文的语言特点入手,重点体会散文语言的抒情性、生活化、意境化、形散神不散等特点,在静静阅读之中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慰藉和净化。在戏剧教学中,我们要抓住文本体现的矛盾冲突,在语言的品读上把握人物情感和故事细节,引导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戏剧创作的精妙。
四、引导学生课后多元阅读,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1.寻找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继续阅读课文中的人物故事。如学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教师可指导学生阅读其他作品中大量有关鲁迅的故事。通过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不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还能使他们的思想感情不断得到熏陶。
2.阅读与课文知识有联系的课外书。如学习了《太阳》,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海底世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类课文后,引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的科普文章和其他作品;又如教学《赤壁之战》后,学生对这个故事意犹未尽,就可以让他们去查阅有关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
3.语文教学要紧扣时代脉搏。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及时向学生推荐相关读物。如读了“神州六号发射”,可推荐学生读《我们爱科学》等科普报刊,帮助他们了解我国科学技术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