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与对策

2015-10-21张学才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新课程

张学才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删减了原有教材中“难”、“偏”、“旧”等方面的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很多高中教师都遇到了教学困惑,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改革存在的困惑

1. 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发生冲突。新课程的改革增加了较多新的教学内容,使得高中历史教材的容量过大,但是教学课时是十分有限的,这就产生了教学课时少与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对此,很多历史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省略了课堂教学中一些对学生思考有意的探究环节,学生的自主性思考能力得不到较好的发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保证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教材内容。

2. 走入了“少讲多活动”的教学误区。主要表现是:对于课堂中的专题教学,很多历史教师一般只讲10~15分钟的内容,剩下的课堂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进行“参与式”小组活动,在过多的课堂时间里,学生都在收集资料、进行课堂辩论等。如此,虽然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得到了发挥,但是主动性思考能力却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没有较好实施。

3. 学生的学习认知跟不上教材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程改革增加了教材难度,很多学生都跟不上专题教学的学习进度。从学生的学习认知来看,很多学生没有较为强硬的历史学习基础,对很多历史知识都不清楚。由此,在开展专题教学时,对于教学内容中一些没有交代因果联系的事件,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没有较大的学习积极性,造成了教学进度缓慢。而且,高中历史教学课时又少,教师很难向学生细讲每一个基础知识,这就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对策

1.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给历史教学增加了新的内容,鉴于有限的教学课时与大容量教材内容的冲突,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对于历史专题的教学,有必要按照“三講三不讲”原则来进行。向学生讲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此为“三讲”。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或者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就掌握的历史知识可以不讲,对于那些即使教师讲了学生也不能理解的历史知识也不要讲,此为“三不讲”。高中历史课程具有较为庞大的知识体系,教材容量又大,教师应该根据新课标的教学标准对教材内容加以有效整合,删减不必要的内容,做到有详、有略、有重点,尽最大努力节省教学时间,优化课堂教学。

2.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更为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不能够在课堂上多讲,教师要走出“少讲多活动”的教学误区,做到教学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在课堂上,教师应该想学生多讲授一些重点的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用互动的方式解决学生难懂的问题,如此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对于一些学生可以自己理解的历史知识或者通过课前预习就可以解决的历史问题,教师完全没有必要用课堂讨论来解决,浪费课堂时间。

3. 科学分化教学任务。在历史教学中,对于教材中一些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内容,在学生的认知水平没有达到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先把这些内容放一放,先讲其他部分的内容,等到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所提升、理解水平有所提高后再讲授这一部分内容。同时,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于历史研究,教师也有必要向学生讲授一些基本方法,例如如何判读史料、如何用多维的角度更为全面地对历史观念加以阐述等,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年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文史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按照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合理设计课堂教学任务科学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体制改革序幕全面拉开,并不断深化。但是,在改革进程中,新课程改革给高中历史教师带来的新挑战,出现了许多新困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探究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教学重难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与学生共同成长。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高中历史新课程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运用创新理念整合与运用历史教材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