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新景
2015-10-21唐大山
唐大山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传诵千古的宋词,用在拉萨河上却不那么贴切。
微风拂面,我在拉萨河3号闸面东而立,此时草长树绿,昔日犹如一条带子的河水,由于水闸功能的发挥,展现在面前的是偌大的一个湖泊。碧波荡漾,沙鸥云集,附近偶尔经过的车辆和三三两两的行人不仅没有惊扰它们,反而勾勒出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水墨丹青。
天上有个太阳,水中也有个太阳;天上有几朵云,水中也有几朵云。涟漪中的云,可以尽情欣赏;潋滟着的太阳,谢绝了我羡慕的目光。只好避开耀眼的它,左右拓宽视野,南北两面合抱粗的柳树已如雁翅般延伸开来。这些柳树是刚移栽的。和内地相比,这里似乎更适于柳的生长。据说,西藏的第一棵柳是文成公主带来的,当地人亲切地称之为唐柳。剪不断的乡愁,使她经常回首东北望长安。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柳也像她一样,身子向左旋去。圣城内外,这种左旋柳随处可见,尤以宗角禄康公园中的最为典型。
一聽说改造某个地方,往往令人头皮发麻,心想生态平衡遭破坏,眼前的利永远弥补不了将来的弊。拉萨河城区段3号闸滨河公园景观给人的印象正好相反。改造前的河两岸,枯水期满目沙滩、砂石,汛期河水肆虐、危险。3号闸建成后,高原出平湖,丛林衬公园,鸭凫水鸟鸣,风光已初显。美中不足的是,水中南山的倒影仍是光秃秃的。在高寒干旱缺氧的自然条件下,树木很难在山上成活。为了让河有景、坡见绿,拉萨市政府连续多年绿化两岸、请树上山。我多年参加义务植树,遍布山坡的太阳能微滴灌溉解决了水的问题。如今,市区以及周边谷地绿化率的提升,让人感觉圣城既充满民族风情,又是天上的避暑胜地。
前方,水汽升起的地方,慈觉林大桥横跨拉萨河两岸,它是专为通往《文成公主》实景剧场而建的。当年文成公主乘牛皮船过河,今天景仰她的人们在桥上往来穿梭。布达拉宫与实景剧场隔河相望,三点一线,传统与现代恰到好处地交融在一起。凝视良久,眼睛才慢慢离开它,移向身后,连接市区和火车站的柳梧大桥,像水面上托起的彩虹绚丽多姿。目光上扬,远山还顶着一层可人的薄雪,那是上天在夜间悄悄送给国内外游客的惊喜。
时值仲夏,内地酷热难当,这里却是“‘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拉萨的春是那么持久,以至于整个夏天都让人如沐春风。白天阳光亮如剑,夜间小雨润心田。在一片火热中有这么一个清爽的所在,天南海北的人们怎能挡得住进藏旅游的诱惑呢。
走下水闸,来到滨河公园的栏杆旁,一位摄影爱好者正对着水面轻轻转动着三脚架上的相机。哥们,拍吧,你把风光旖旎的拉萨河定格镜头,我把日新月异的日光城装进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