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土建现场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及防治措施

2015-10-21赵汝佳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质量通病防治建筑工程

赵汝佳

【摘要】建筑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过程中,尽管通过不断地改进,不少质量通病得到克服,但还有些问题仍比较普遍和严重,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关键词】质量通病;建筑工程;防治

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既有结构方面也有装饰方面的,而结构上的质量通病危害最大,应坚决消除。现将建筑工程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举例如下:

一、基础不均匀下沉、墙体开裂

任何建筑工程都必须有牢固的基础,但目前有些工程,有些没有摸清地质情况,不钻探就施工;有的虽有钻探资料,但了解不彻底,措施不利,马虎从事;有的工程对回填土不控制含水量、不控制分层夯实的每层厚度;有的工程基槽深度或基底土质不符合设计要求,或是基槽内杂质、积水浮土泥浆等没有清理干净,引起基础不均匀下沉、墙体开裂。所以,不了解地质情况和地基的实际承载能力,就不能设计出图,更不能盲目施工,这是解决基础不均匀下沉的根本措施。

二、墙体砌筑接槎不符合规范要求

磚砌体工程纵横墙不同步砌筑,施工临时间断不遵守规范要求,直槎留设较多,漏放拉接钢筋或拉接钢筋长度不够,角手洞的留设不遵守有关规定,基础角手眼漏堵等。砖砌体规范规定:转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于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外,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凸槎。并应沿墙高每500㎜设置拉接筋;每120㎜墙厚放置1根直径6㎜钢筋(240㎜厚墙放置2根直径6㎜钢筋),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不应小于500㎜,对抗震设防烈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末端应有90°弯钩。

三、混凝土、砂浆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和钢筋绑扎不正确

混凝土和砂浆不进行配合比设计(无试验市出具的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时不严格执行重量计量,坍落度不按构件的具体使用条件和环境确定,混凝土离散性大,砂浆流动性差,空心板不堵孔或堵孔不按规定进行,安装时不坐浆或用混合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板缝设置太小,嵌缝混凝土灌不密实。

钢筋成行、绑扎不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柱与楼层或横梁交接处区域箍筋不加密,圈梁转角处和构造柱钢筋搭接处钢筋不加密,箍筋弯钩形式不符合抗震要求(尤其是圈梁构造柱较多),楼板与悬挑构件上层钢筋被踩,位置达不到设计要求等。

四、现浇钢筋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露筋

混凝土不仅承担抗压的任务,还要起到保护钢筋的作用。如果出现了蜂窝、麻面、露筋,则空气中的水气和二氧化碳慢慢侵入混凝土内部并腐蚀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要降低,抗渗性能减弱,钢筋腐蚀后,体积膨胀,混凝土剥落,钢筋和混凝土的有效面减小,直接影响结构安全。混凝土产生蜂窝、麻面、露筋的主要原因是:模板拼缝不严,支撑变形或不符合要求,在浇注混凝土之前,模板未刷隔离剂,混凝土浇注时振捣不均匀,有漏振或振的太久的现象;有的是拆模过早,有的是钢筋位置不正确、保护层厚度不够等等。出现蜂窝、麻面和露筋的部位,必须全部凿掉,并用钢丝刷刷洗干净,浇水湿润,然后用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压实。

五、墙面抹灰起砂、裂缝、空鼓、起麻点

墙面抹灰起壳、裂缝、空鼓和起麻点的主要原因是:基层未处理干净,抹灰前未浇水湿润;已抹底层未干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抹面层;所用石灰膏,化灰时未闷透甚至一面用水管淋浇一面就上墙使用。未化透的石灰颗粒,被粉在墙面上,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逐渐膨胀,最后鼓出墙面而剥落,形成了麻点,影响美观。

六、地面和楼面起砂、起壳、裂缝漏水

地面起砂的常见原因是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的粒径过细,含泥量过大,水泥标号太低,加水过多,没有按规定遍数成活,在初凝前没有适时收光。地面和楼面起壳、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基层没有清理干净,后期没有养护好等。地面起壳、裂缝以后很难处理好,一般在见起壳部位铲除后补浇新的混凝土,但效果不佳。

七、卫生间积水、漏水、管道堵塞

积水的原因是:地漏安装高度偏差较大,地面施工无法弥补;地面在地漏四周形成倒坡;地面的平整度及坡向地漏的坡度不符合要求。漏水的原因是:排水管甩口高度不够,大便器出口插入排水管的深度不够,蹲坑出口与排水管连接处没有填抹严实,厕所地面防水处理不好,使上层渗漏水顺管道四周和墙缝流到下层房间。派水管堵塞的原因是:管道甩口封堵不及时或封堵不严,造成杂物掉入管道中,卫生间器具安装前没有清除掉入管道内的杂物;管道安装时没有清除管膛杂物,管道坡度不合要求,甚至局部倒坡,管道接口零件使用不当,如用T型三通,而不是Y型三通,造成管道局部阻力过大,管网未进行闭水试验就交付使用等。

通过以上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可知,对于质量通病的防治,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其原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水平,结合建设工程施工实际,认真分析工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在施工中真正克服质量通病,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先华.建筑施工现场质量通病研究与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6,(06)

[2]张伟们.浅谈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J].山西建筑,2004,(02)

[3]曹小桃.浅谈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J].中州煤炭,2009,(03)

[4]喻海欧等.建筑施工现场质量通病探讨[J]. 现代商贸工业,2008,(04)

[5]江波、陈太林.浅谈建筑工程中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2008),(03):252—253

[6]刘克斌.监理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 建筑监理,(2008),(06):76—77

猜你喜欢

质量通病防治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建筑工程防水渗漏质量通病的防治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分析
加强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思考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