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徽派古建筑

2015-10-21王文斌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徽派宗祠天井

王文斌

【摘要】通过对翟氏宗祠的平面及立面等的分析,得出徽派古建筑在消防设计方面所做的一些独特考量,以其对我们先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徽派古建筑中华第一祠消防设计

闲暇之余,我在书架中偶然发现一本测绘画本,是关于徽派建筑“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的古建筑测绘作品,这是我在大学期间随古建筑老师一起进行暑期古建测绘的作品。我翻开测绘画本,犹如打开一扇记忆的门,当年参加古建筑课外兴趣小组的情景历历在目。

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位于安徽泾县桃花潭东北,这里因大诗人李白的踏歌古岸而闻名于世。翟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坐北朝南,五楹三进,仿皇家祠堂兴建,规模宏大,是徽派建筑的杰出代表,建筑面积约3524平方米(含偏房,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祠前有石柱、抱鼓石和石狮,祠内有前厅、天井、享堂和寝楼。地基为花岗石铺成,建筑采用银杏木、红木、楠木等名贵木材,上下木石结构件均有精美的雕刻。

(图示一)

祠中曾藏有历代帝王将相、地方官吏所赐名匾108块,宗祠左右有10多间偏房供议事、看管使用。大门上有“江南名族”横匾,享堂中悬“忠孝堂”三字红底金字木匾。过年祭祖时,祠内可摆108桌酒席,声势显赫。

公元一九九七年,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罗哲文先生来泾县考察时,赞叹翟氏宗祠为“中华第一祠”,并欣然题写了匾额,因此而得名。

我国古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建筑风格、建筑形式、建筑装饰与建筑用材等上面,都是独具匠心的,具有巧夺天工之美。而徽州建筑受徽州文化传统和优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独具一格的徽派建筑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建筑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式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

然而徽派古建筑能比较完整的保存下了,这与其独特的消防设计分不开的,翟氏宗祠也不例外。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来探讨一下我国徽派古建筑的消防设计问题,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结合翟氏宗祠的实例,从以下几点来说明徽派古建筑在消防设计方面的问题。

第一, 消防的平面布局设计方面

翟氏宗祠是坐北朝南的五楹三进五朝门的家族祠堂,规模宏大,仿皇家祠堂兴建,也只有皇家才能开五朝门。在当时等级森严的宗法礼制下,属于“违法建筑”了。

(图示二)

翟氏宗祠在平面布置上大体呈“目”字型布置,长度约为87米,宽度约为34.6米。平面功能上由入口门楼、前厅、两边碑廊、享堂、寝楼等组成。翟氏宗祠的大门前是个约36米见方的前广场(如图示二所示),一进入门楼就是进深只有5米的前院,前院正面就是进深约7.8米的前厅,前厅两边是厢房,通过后廊连接,左右两边对称,只是在西边厢房的主体外面有一偏房,是整个祠堂的附属建筑,有住房、厨房和菜园等,是当时仆人居住生活和劳作的地方。

(图示三)

通过前厅,我们来到25.7米左右见方的大庭院,庭院两边是碑廊,很是大气,这里是承办各种仪式的室外活动广场,正对面就是整个祠堂的中心建筑——享堂,其五开间三进深的设计使其宽达34.6米,深达19.2米的平面,高度达13米,高大敞亮,给人以震撼,整个建筑得到了升华。通过享堂,后面就是一个9米左右的天井,天井被走廊自然的分成2个长方形的景观水池,再后面一眼看去并是寝楼,里面供奉着祖宗牌位。整个翟氏宗祠平面的疏散出口共有五个(如图示三所示),分布均匀,分别为正南边的主入口大门、碑廊二侧的侧门和后面寝楼二侧的侧门。建筑从南到北经过大门楼——前院——前厅——大庭院——享堂——天井——寝楼等一系列空间序列,每个序列平面上就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防火分区。前院四周围合的前厅,就是属于第一防火分区。通过前厅进入方方正正的大庭院,大庭院的正中并是祠堂的主体建筑——享堂,其为第二防火分区。享堂高达近13米,前面大庭院为其消防救援场地。第三防火分区即为后面的天井和寝楼围合的,寝楼为2层木结构建筑,左右二边为疏散楼梯。

第二, 安全疏散设计方面

我国古建筑大多数为单层建筑,有的局部为二层木结构建筑。翟氏宗祠多数为单层,局部为二层建筑。其安全疏散的疏散出口为五个,分布比较均匀。主入口设在南边,大庭院中间位置二侧各设置一个出口,后天井二侧也各设置一个出口,(其二侧门平时为封堵的,防止被举报为“违法建筑”)这些出口能保证每个防火单元在着火的情况下,都可以通过最近的疏散出口安全疏散出去。后面的二层寝楼左右两边各设置一部疏散楼梯,符合疏散的要求。

第三, 消防设施设计方面

我国古建筑大多数为木结构建筑,最容易发生火灾,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和蔓延,在这方面,翟氏宗祠做的比较好,其消防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在木结构构件的材料上进行防腐防火的处理,不容易着火;如大门楼的木结构就进行碳化处理(如图示一所示)。另一方面,每个防火分区甚至一个防火单元内部,均用马头墙进行了竖向的分隔,起到阻止火势蔓延的作用;如西边的碑廊在一次火灾中烧的干干净净,但就是其和主体建筑享堂有一道防火墙——马头墙的阻隔作用,防止火势蔓延到享堂,避免了更大的火灾损失。其次,在寝楼前面的天井中设置了两个水池,既可以做景观水景之用,又起到消防水池的作用,以便于万一着火能及时取水进行灭火。

综上所述,享有“中华第一祠”美誉的翟氏宗祠,不仅仅在建筑艺术、建筑技术、人文历史等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且在建筑消防的专业设计方面也是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研究的。

参考文献:

【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6版(2009年8月1日)

【2】 單德启《安徽民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12.1

猜你喜欢

徽派宗祠天井
红色是宗祠的母语
朝歌的诗
关于加强汉寿县宗祠管理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学校的天井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徽派山水画传统的名实和承继问题
一定要留个天井
一定要留个天井
徽派建筑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探析
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