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公共租赁住房建筑设计
2015-10-21刘喜强
刘喜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制度也发展迅速,本文结合了工程案列,主要阐述了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措施,探讨了公共租赁住房的可持续建设模式及设计方法研究。
【关键词】塘北地块;建筑设计;措施
一、工程概况
塘北地块位于杭州城西,位于杭州印象城(沃尔玛超市)东面,基地周边多为居住小区,北面紧邻城市主干道余杭塘路,南面为余杭塘河,东面为城市绿地。具有良好的交通优势和环境优势。项目地块东至规划道路,南至余杭塘河,西至规划道路,北至余杭塘路。规划总用地1.43公顷。总体来看,本项目具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交通优势。规划用地块较为规整,大致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长165米左右,宽101米左右,地势平坦。机动车出入口按规划要求位于西侧的规划道路上。本地块用地性质为住宅用地,要求容积率为3.5,建筑密度不大于30%,地面绿地率不小于30%,建筑限高(黄海高程)60m。
二、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的措施
(一)针对公共住宅特性的系统性设计方法
从国内外公共住宅的建设课题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的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理念,考虑公租房特性,控制成本降低造价,满足多样的居住需求,实现空间的可变性和便于改造性和维护性,探索公共租赁住房可持续设计与建设的新模式。
(二)标准化设计装配化建造的技术集成
思考当前国家规模庞大的公共租赁住房产业化建设方式转型课题,通过标准化设计·装配化建造、研发实践公共租赁住房工业化建设体系和在住宅主体与内装设备的技术集成,运用关键技术产品提高住宅居住性能,推动公共租赁住房产业化建设的技术进步。
(三)可持续发展居住空间的社区营造
结合城市周边环境和地理位置,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空间。按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进行规划建设社区,遵循下述规划设计理念。
1、鲜明的社区特色。创造归属感与凝聚力的具有识别性建筑或广场并形成社区中心,在建筑形态上,要重视城市空间意象,强调建筑文脉的延续性。
2、宜人的户外环境。强化社区的开敞空间及其层级的构筑,不仅包括构成社区中心的公共广场,也包括具有独特魅力的特色空间,以及构成社区边界的开敞空间。在社区内部积极铺设步行道,增加居民交流的机会,强化社区联系的纽带。
3、混合的各种功能。强调一个均衡的各类功能活动的混合,使商业设施等与社区共存,以实现集约型土地利用,并满足各类型各层次的功能活动需要。社区应拥有多样化的住宅,从而满足居住的多样性需要。
(四)为公租房注入科技芯片
我们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建筑施工上的有效应用,在全国公租房项目范圍内率先使用了公租房多级安全协同管理系统,灵活运用智能化手段解决“收租难”、“退出难”这两大全国性的公租房管理难点。同时,系统与市住房保障管理系统联网,便于管理单位对全市公租房进行全方位管理。部分楼栋还采用了集中采热、分户供热的平板太阳能供热系统,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有效降低能耗。项目每户的窗户都采用了双层中空玻璃,在隔音的同时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
三、该工程的规划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总体布局
基地南北由于有城市绿化带和滨河绿化带的要求,需要各退红线3~6M,在地块沿南面和北面各布置3幢住宅,其中东北角的为公寓式住宅,在东西两侧分别设置了配套服务用房,和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和人行出入口,配套用房和住宅围和成一个完整的内庭院空间,作为小区内部的主要活动场地和景观绿化。
(二)道路交通规划
本小区基地规模小、用地分散,内部没有条件设置日常车行环道,每一块用地都很宝贵。因此,本案对于道路交通的组织我们秉承部分的“人车分流”的规划思想,日常车行从进入小区后即进入地下车库,内部主要以景观绿化形式的漫步道为主。其他空间以一条4到6米宽不等的步行道为主轴线,串联各大功能空间。停车以地下汽车库为主。两个车库出入口设在小区西入口附近就近布置,最大限度减少机动车对住宅的干扰。本案小户型比较多,整个地块做大底盘车库设计,住户可在停好车后,直接通过电梯到达入户门厅空间。
(三)景观与绿化
小区强调人与自然融洽,所以绿地空间的处理成为一个重要内容,总体突出景观设计的均好性,每个单元、每个角落都“有绿可看,有景可赏”, “以人为本”的思路,体现于人与自然和建筑的共存与融合。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成为我们的规划目标。本案绿化系统由城市绿化带、滨河绿化带、小区中心绿化及宅间绿化组成,从东西南北各方向上渗透到了各家各户。南面得余杭塘河景与绿化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生态性的生活环境,形成高品质,丰富优美的总体景观风格。
(四)建筑日照设计
因周边存在已建住宅地块,为保证本项目的建设不会造成周边住宅建筑的日照要求达不到杭州市地方规定的要求,我们作了大量的日照分析。住宅的层数、外形轮廓,点式板式的选择,都经过反复的比较计算。高层住宅退界、与周边建筑的间距也严格遵守杭州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要求,具体退让尺寸详见总平面图。确保本案与周边受影响的住宅大寒日满窗有效日照不少于2小时。
(五)无障碍设计
为残疾人和老年人提供方便是住宅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在所有住宅的出入口设置残疾人和老年人专用通道。
(六)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也主要从三方面考虑,首先从围护结构上入手,屋面设置保温层,阻隔太阳辐射热,外墙采用外保温设计,减少室内得热。其次通过阳台、装饰构架等措施产生遮阳效果。第三通过采用断热铝合金门窗加强门窗的气密性,减少热量损失。另外,从总体上控制建筑朝向,同时注意各个朝向窗墙面积的比例调整,通过多方位的节能措施,以取得更好的节能效果。
(七)环保及卫生防疫设计
小区建筑使用性质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小区在生态环境、生活卫生、空间绿化、自然景观、噪音控制、建筑和装饰材料、空气流通等各因素上,都按照国家建设部对环保型住宅的环卫标准而建设。
建筑平面设计同样充分考虑生态使用的要求。户型全部做到明厨明卫,并为部分户型设计入户花园。地下汽车库出入口采用隔音罩等措施,减少对住房影响。
(八)消防设计
小区所有高层住宅附近均设有不栽种乔木的硬质景观铺装,绿化以小型可移动盆栽灌木为主,确保灾时可踏平或移走,平整面积不小于18×18米作为消防登高场地或采用6M宽消防登高带满足消防要求。
结语:
在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住房问题已是成了我国当前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公共租赁房已成为了中等偏下收人住房困难家庭、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才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的首选。因此,应加大公共租赁房的建设,在建设中不断的完善设计和体系。
参考文献
[1]《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2008年版);
[2] 董训浩,公共租赁住房的发展模式探讨―以杭州为例[J] 企业研究,2014,13:182.
[3]《杭州市建筑工程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杭规发[2006]4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