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某工程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

2015-10-21倪勇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倪勇

摘要:本文结合武汉某地下室工程抗浮锚杆设计工程实例,介绍了抗浮锚杆设计方法,并采用Midas gen有限元软件对抗浮锚杆设计进行验算,对以后的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抗浮锚杆;锚杆承载力;局部抗浮;锚杆布置方式

1引言

随城市用地日益紧张,一般高层建筑物下均设置地下室。部分地下室上部结构为裙房或无上部结构,其自重不足以抵抗地下水浮力,地下室抗浮设计为结构设计人员常需面对的问题。对地下工程抗浮问题常可用压重法、抗浮桩、抗浮锚杆来解决。压重法是通过加大结构截面尺寸来平衡水浮力,此方法简单但经济性差。抗浮桩大多采用钻孔灌注桩,但灌注桩造价较高,且一般设置于柱底,抗浮桩间距较大,底板厚度需较厚才能抵抗浮力作用,因而经济性较差。抗浮锚杆间距较小,结构底板厚度较薄,锚杆造价也较低,可使整个地下室造价大幅降低,施工工期也有一定缩短。故抗浮锚杆在地下室抗浮设计中应用越来越多。

2工程及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武汉光谷,占地面积28677m2,总建筑面积101245 m2,地上81471 m2,地下19769 m2,地上建筑为5栋11层办公楼,地下连为一体,为单层地下室。地下室平面图见图1,阴影区域为主楼位置。

据地质资料,场地土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素填土,松散,新近回填土,平均层厚3.00m。

①2素填土,粘性土混少量粗颗粒碎石组成,松散状态,平均层厚2.47m。

③粉质粘土,饱和可塑状态,平均层厚3.23m。

④1粉质粘土,强度中等,饱和可塑状态,平均层厚2.27m。

④2粉质粘土,强度高,饱和硬塑状态,平均层厚4.3m。

⑤粘土,强度高,饱和硬塑状态,平均层厚4.32m。

⑥粉质粘土,饱和硬塑状态,平均层厚1.68m。

⑦1强风化粉砂质泥岩,平均层厚2.83m。

⑦2中风化粉砂质泥岩,未揭穿,frk=11.2MPa,属软岩。

⑧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平均层厚3.08m。

⑧2强风化泥质粉砂岩,未揭穿,frk=3.85MPa,属极软岩。

⑨1强风化砾岩,平均层厚2.27m。

⑨2砾岩,未揭穿,frk=5.08MPa,属软岩。

⑦、⑧、⑨号岩石为相互交错分布。

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土层分布及参数,结合本工程实际,本工程主楼下采用筏板基础,主楼自重较大,无需抗浮设计;纯地下室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防水板,纯地下室基础需考虑抗浮设计,本工程采用抗拔锚杆抗浮。

3抗浮锚杆设计

3.1锚杆抗拔力确定: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抗浮设计水位取室外地坪标高。地下室剖面示意图见下图2,板底计算水头取为6.85-0.45=6.4m,水浮力为64kPa。取○7轴交○E轴标准跨柱分析,锚杆计算区域示意见图3。柱底传来恒载标准值NK=1095kN(含首层覆土恒载及底板以上梁板柱自重),底板厚400mm,獨立基础厚700mm,则计算区域底板和独立基础的自重标准值GK=5x5x0.7x25+(8.42-52)x 0.4x25=893.1kN。计算区域的水浮力为F浮=8.4x8.4x64=4515.8kN。(NK+GK)< F浮,纯地下室结构整体抗浮验算不满足抗浮要求,需采取抗浮措施。本工程设置抗浮锚杆抗浮,设锚杆提供的抗拔力为N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公式5.4.3条,(NK+GK+ N锚)/ F浮≥Kw,Kw为抗浮稳定系数,一般情况下可取1.05,可得出锚杆需提供的抗拔力N锚≥2753.5kN。

3.2锚杆间距及单根锚杆承载力确定: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7.2.2条,锚杆间距除必须满足锚杆受力要求外,尚宜大于1.5m。本次设计取锚杆间距2.0m,考虑局部抗浮(防止锚杆局部破坏)设计,在锚杆作用的锚杆应能承受2.0mx2.0m局部底板区域的水浮力作用,即单个锚杆承载力特征值应Rt≥64x2x2-25x0.4x2x2=216kN。据锚杆长度、数量及经济性等综合考虑,取单根锚杆承载力特征值Rt=350kN。单个计算区域需锚杆数量为N锚/ Rt=7.86根,取为8根。

3.3锚杆钢筋及锚杆入岩深度:本工程采用普通锚杆,锚杆钢筋采用HRB400钢筋。据《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的式7.4.1,安全系数Kt取为1.6,Nt轴向拉力设计值取为1.3Rt,As≥KtNt/fyk=1.6x(1.3x350)x1000/400=1820mm2,采用3φ28(HRB400)。锚杆采用直径d1=190mm杆体,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公式8.6.3条,入岩深度l≥Rt/(0.8πd1f),f为砂浆与岩石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kPa),据规范取f=0.2MPa,可得l≥3.7m。

为保证锚杆设计安全性,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3.4锚杆布置方式:布置方式一见图4,将锚杆均匀集中布置于独立基础下,通过防水底板将水浮力传至柱下与锚杆平衡。布置方式二见图5,将锚杆布置于防水板中,直接平衡板底水浮力,独立基础下水浮力由柱底力平衡。

方式一和二优缺点分析:(1)方式一锚杆位于柱下独立基础底,施工锚杆时对地基土有一定挠动,对柱下独立基础有一定影响。方式二位于防水底板区域,可较好避开柱下独立基础。(2)按方式一布置,在水浮力作用下的地下室底板弯矩较大,且当跨度越大时弯矩增加更为明显。按方式二布置时,在水浮力作用下因锚杆形成支座将底板分成较多跨度较小的板,整个底板弯矩较均匀且较小。(3)按方式二布置时锚杆均为于跨中,应考虑锚杆局部抗浮问题,若锚杆布置间距不合理,易出现个别锚杆局部破坏而引起周围锚杆拉力剧增,产生链条式破坏。

综上分析,当底板为较厚板或筏板等,可采用方式一和二布置锚杆,当板跨较大或为一般防水板时,建议采用经济性较好的方式二,此时锚杆布置时应充分考虑局部抗浮,防止局部锚杆破坏引起链条式破坏。综合各因素,本次设计采用方式二布置。

4锚杆有限元分析

当水浮力作用时,底板出现向上变形,锚杆才开始产生向下拉力,因此锚杆计算时应考虑锚杆与底板协调变形和共同作用。本文采用Midas Gen(ver.800)建入锚杆进行有限元分析,取○7轴交○E轴区域结构进行分析,并向外延伸二跨。各构件截面与实际相同,锚杆弹簧刚度暂取为40kN/mm。对锚杆底约束Ux,Uy和Uz,对底板底面采用Uz的只受压弹簧模拟地基,刚度取为10000kN/m3。柱下加恒载集中力标准值,板底施加向上水浮力64kN/m2。有限元模型示意图见图6。

方式一中锚杆集中于柱底,靠近柱子的四根锚杆轴力为291.2kN,离柱子远的4根锚杆轴力为304kN,见图7,锚杆顶点位移接近7.8mm。布置方式二锚杆内力基本相同,锚杆内力在290kN左右变化,见图8,位移均接近7.6mm,轴力较均匀。两种布置方式锚杆轴力最大值均小于锚杆承载力特征值350kN,均可满足设计要求。

防水底板弯矩,按方式一布置时见图9,柱底弯矩较大,达到260kN.m,受力及变形为典型的无梁楼盖受力形式。按方式二布置时见图10,最大弯矩出现在跨中板,最大弯矩为100kN.m左右,柱底板弯矩较小,整个板弯矩较均匀。

本次设计采用方式二布置锚杆,底板配筋均为构造配筋,且满足裂缝要求。

5結论

(1)采用锚杆抗浮,施工进度快、工期短,能经济有效的解决地下室抗浮问题;(2)锚杆可采用本文的方式一和方式二布置,当底板为较厚板或筏板等,可采用方式一和方式二布置锚杆,当板跨较大或仅为一般防水板时,建议采用方式二的布置方式;(3)锚杆布置时应考虑局部抗浮,防止锚杆出现链条式破坏;(4)锚杆受力分析应采用考虑与底板的协同作用的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2]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胡柳明.某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J].工程建设,2011年第43卷第3期:27-30.

[5]郑震东.谈地下室抗浮锚杆设计[J].中外建筑,2004年第4期: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