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准绿色建筑设计实践讨论

2015-10-21马云之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山地生态

马云之

【摘要】建筑设计仅仅是绿色建筑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却对建筑的最终形态和生态环保效果影响极大,在绿色建筑系统其它各环节还不能有效配合的情况下,建筑师在建筑创作中应该树立准绿色建筑观。这在我国目前思想意识、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国情环境中是切实可行的。本文较详尽地阐述了准绿色建筑设计的概念及山地绿色建筑又化传统,并通过设计实例,展示了准绿色建筑设计的各种策略。

【关键词】准绿色建筑观;山地;生态

1、前言

建筑作为人工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在我国城市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强调绿色建筑观对于节约有限的资源和能源、保证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生死故关的重大意义。1.倡导准绿色建筑观提倡绿色建筑就是要求建筑从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及其使用者的负面影响,具体而言,就是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损害。因此,绿色建筑观实际上是一种系统观和全局观。绿色建筑设计所涉及的关键环节包括:城市規划、建筑布局、设计理念、建造方法、建筑材料、清洁能源、清洁排放、节水节地节能、环境评价以及相应的建筑功能和美学价值等等。

由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系统性和全局性,它实际上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长期动态的综合性研究目标。目前,全世界对此均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实践经验不多,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还是空白,其理论和操作性均不系统。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的观念却可以影响建筑的最终形态和生态环保效果。因此,应该倡导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具有明确生态环保目标并利用建筑手段部分或全部达到这个目标。由于建筑设计仅仅是绿色建筑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全局中的一个局部,在绿色建筑系统其它各环节还不能有效配合的情况下,这样的建筑还算不得真正的绿色建筑。本文权且将这样的建筑称为准绿色建筑。建筑师树立准绿色建筑观十分必要,有研究证明,“在概念设计阶段,把建筑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并注重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可以比一般建筑节省50%-70%的能量。”这说明了建筑设计这个环节在整个绿色建筑设计系统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积少成多,可以大大减少资源能源的损耗,这在我国目前思想意识、经济条件和技术水平的国情环境中是切实可行的。

准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充分考虑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利用建筑手法,不同程度地解决、利用地形、节能材料、自然采光通风、营造冬暖夏凉室内环境等问题,尽量减少对人工环境和动力机械的依赖,达到降低建筑综合造价和能耗的目的。同时,创造性地利用地域建筑中传统有效的地方材料、生态节能方式和建筑形态,延续和发展城市和建筑文化特色。

2、徽派山区绿色建筑文化

2.1山水相间,组团布局。这样的城市结构为创造山水园林城市提供了先天优越的自然条件。城市和农村相间,建筑和绿化交融,建筑可以更深入地融合于自然。

2.2巧用地形,时空丰富。山地建筑巧妙合理利用地形,筑台错层、跌落错迭、架空附岩,虽无严格的轴线对称和规整的院落、广场,但建筑结合地形灵活设置轴线,既维持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征,又有更多的自由豪放,不拘一格,更丰富的时空关系和城市形象。出现 “四维空间”、“第五立面”甚至“第六立面”等独特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形象。

2.3立体城市,山水画卷。独特的建筑形态、山水相间的城市结构,加上蜿蜒透逸、拾级上下的老街旧巷,此起彼伏、层层叠叠的建筑轮廓,形式迥异、匪夷所思的城市交通形成生动的立体城市画卷,被人们津津乐道。

2.4生态绿色,传统意识。由于长期以来山地地区经济不如平原地区发达,传统地域建筑在自然采光、通风、降温、保暖、排污等方面积累了许多低技术、低造价、低能耗和低污染的建筑处理手法和原始朴素的绿色生态意识。

上述种种,在我们提倡现代准绿色建筑设计时,值得认真研究借鉴。

3、准绿色建筑设计策略

进行准绿色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发扬地域建筑文化中的绿色生态传统,利用切实可行的建筑处理手法,低技术、低造价、低能耗和低污染地达到建设目的。

3.1庭院布局。庭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主流空间形态,它具有多方面的绿色生态功能。

3.1.1庭院式建筑的功能空间沿周边布置,具有明显的节地功能。

3.1.2庭院建筑可以阻挡室外污染的进入,从而能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干净。开敞的院子能够引进阳光、雨水、新鲜空气以及长波辐射。

3.1.3闭合露天的天井与周边房间组成效能很高的通风系统,可以通过风压作用或热压作用获得流畅的通风,保持院子和院子周围的房间有良好的气候环境。

3.1.4庭院还有隔绝户外噪声、保温隔热等节能功能。

3.1.5庭院布局可以增大建筑的自然采光面,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

3.2朝向对策。中国建筑+分注意建筑的朝向。在南方地区,合理利用建筑朝向的建筑措施有:

3.2.1由于冬夏季太阳入射角的差别和朝夕日照阴影的变化,利用合理的建筑朝向,结合庭院和檐廊等建筑措施,可以使建筑夏季尽量避开南向阳光照射。而冬季则尽量争取南向阳光,使建筑内部获得冬暖夏凉的效果。

3.2.2公共建筑利用建筑北向退台、南向吊脚,可以扩大北向外表面,减少南向太阳照射面。北向空间可获得稳定的自然光照和室内温度,而南向空间不致过热。

3.2.3多层庭院建筑适当降低南侧建筑高度,让南向光尽量多地进入庭院内部,提高庭院内部及周围空间的照度。

3.3间距防热。在南方地区,传统狭窄的建筑间距,能够避免夏季阳光照射,造成阴凉的室外空间和较理想的室温环境。现代建筑同样可以利用冬夏季太阳入射角的差别和朝夕日照阴影的变化,结合合理的建筑朝向,尽量减小建筑之间或庭院内相对两侧的间距,达到避免夏季过多光照,同时满足冬季卫生日照要求的目的。

3.4对流通风。制造自然通风的建筑措施包括两个方面:

3.4.1利用风压作用。建筑的迎风面产生正压,侧面产生负压,而背风面产生涡流。有气压差存在就会产生空气流动,而且,由于一个地区各个季节的主导风向不一样,这就为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形态,组织建筑良好的自然通风提供了各种可行性。还可以在低多层建筑中,有意识地创造一些可以产生抽风效应的水平和垂直通道,制造和引导空气流动。

3.4.2利用热压作用。利用热空气上升产生对流来解决通风和排除室内浊气是常见而有效的建筑措施。但这种做法仅能在低多层建筑中应用。

3.5中介空间。中介空间是一种亦内亦外的空间形式。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檐廊、廊道及门屋等就是典型的附着于建筑的中介空间。建筑周围中介空间的生态作用,除了让人们

亲近自然外,就是保护和调节建筑内部环境,在遮阳、避雨、采光和建筑保护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空间形式在现代建筑创作中,同样受到人们高度重视。现代建筑中的屋顶绿化和屋顶活动平台,相对传统建筑,是一种新型的中介空间。在用地紧张的城市环境中,它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也起到了节地增绿的绿色生态作用。

3.6传统的庭院式建筑形态在现代功能高集约、空间高密度的建筑中,仍然能够较好地解决各种节能节地问题。

4、结束语

现代建筑设计全过程中贯穿了准绿色建筑观念,充分调动和有机组合了传统和现代建筑中具有绿色生态意义的处理手法,建筑建成后的直观感觉效果均较好,达到良好的预期目的。

猜你喜欢

山地生态
关于山地建筑设计要点的分析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山地牧草种植利用和节能效果探析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陇东山地低产核桃林改造技术试验初报
盱眙生态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