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颌窦纤维肉瘤1例

2015-10-21晶1谢建强2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

李 晶1 谢建强2(通讯作者)

【摘 要】目的 分析上颌窦纤维肉瘤的CT表现特征,为临床提供診断依据。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上颌窦纤维肉瘤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CT扫描采用轴位扫描,层厚和层间距均为4mm。结果 上颌窦纤维肉瘤CT示窦腔内软组织肿块影,侵犯周围骨璧及邻近组织间隙,增强后呈不均一性强化,由于纤维肉瘤供血丰富,增强扫描时肿瘤的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且维持的时间长,变性、坏死部分呈轻度或不强化。结论 上颌窦纤维肉瘤虽然有一些强化特点,但最后确诊仍需依赖病理诊断。

【关键词】纤维肉瘤;上颌窦肿瘤;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患者,女,57岁,有鼻塞渐进性加重二个月,无诱因右鼻出血二个小时,量多。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无红肿和压痛。鼻中隔无偏曲,右鼻腔充满暗红色菜花样新生物,质脆,表面有少量血痂,触之易出血。左鼻腔正常。副鼻窦区无压痛。患者于八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有鼻腔新生物摘除术及右上颌窦根治术,病理诊断“右鼻腔、鼻窦纤维瘤”。

CT所见:右上颌窦区可见40×30×30mm?的类圆形混杂密度软组织块影,平扫CT值为25-41Hu,增强后扫描显示肿块影呈不均一性显著强化,CT值为60-111Hu,延迟5分钟后扫描CT值为95Hu。右侧鼻腔、鼻后区和翼腭窝区充满软组织肿块影,右上颌窦内壁、后壁和大部分前壁骨质破坏消失,颞下窝前脂肪间隙影消失。翼突和翼根存在。双侧筛窦和蝶窦区密度增高,其中蝶窦可见气液平面。鼻中隔无移位。

手术所见:右上颌窦和右鼻腔可见大小约40×30×20mm?菜花样新生物,呈淡棕色,切面软,呈灰白色,部分质韧。

病理检查:瘤细胞异型明显,呈纤维母细胞样,核分裂易见,瘤细胞排列致密,局部区域粘液样变性。病理诊断:纤维肉瘤。

讨论:上颌窦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多见。肉瘤类较少见,多发生于青壮年,其中以淋巴肉瘤相对多见⑴。

纤维肉瘤多见于四肢长骨和软组织,其它部位很少见⑵。纤维肉瘤生长速度较快,破坏力较大。发生在上颌窦易引起窦璧及邻近组织的破坏。生物学行为类似于上颌窦癌。肿瘤大多质地较软,血供丰富,因癌体增长迅速,易出现变性和坏死区。

上颌窦纤维肉瘤CT诊断要点:1.形态结构的改变:①CT平扫可示上颌窦内软组织肿块影,窦腔消失;②窦璧骨质明显破坏,上颌窦正常形态消失;③肿瘤侵入周围结构,不同程度地向鼻腔、颞下窝、翼腭窝等部位侵犯,出现相应的CT表现。2.肿瘤组织密度改变:①平扫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影,以等密度为主;②增强扫描:呈不均一性强化,由于纤维肉瘤供血丰富,增强扫描时肿瘤的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且维持的时间长,变性、坏死部分呈轻度或不强化。鉴别诊断:1.上颌窦癌:通常鉴别困难。但纤维肉瘤的实质部分呈显著强化且维持的时间长。上颌窦癌多呈轻-中度强化。2.上颌窦淋巴瘤:与纤维肉瘤表现相似,但骨璧破坏相对少见,部分病人伴有其他部位的病变。3.上颌窦骨肉瘤和软骨肉瘤:主要鉴别点是骨肉瘤和软骨肉瘤有高密度的瘤骨和钙化改变。

上颌窦纤维肉瘤的最后确诊仍需依赖病理诊断。

参考文献:

[1]杨智云,许达生.五官及颈面部肿瘤临床CT诊断[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4.293-300.

[2]许达生,陈君禄,黄兆民,主编.临床CT诊断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288,329,338.

图1 平扫见右侧上颌窦、鼻腔、鼻后区和翼腭窝有一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右上颌窦内壁、后壁和大部分前壁骨质破坏。

图2 增强后即刻扫描和延迟扫描肿块呈不均一显著强化。

图3 瘤细胞异型明显,呈纤维母细胞样,核分裂易见,瘤细胞排列致密,局部区域粘液样变性。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
内侧分水岭脑梗死与腔隙性脑梗死的脑血流动力学特点及血管相关性对比研究
能谱CT在中心气道原发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CTA表现
中央型肺癌螺旋C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