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课特征性探讨
2015-10-21王新平
王新平
摘 要: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对学生美育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主要就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特征体现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结合实际探索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优化策略,希望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进步有所裨益。
关键词:美术欣赏课;特征体现;发展现状
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理论研究,对实际教学有着促进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升。
一、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特征体现及发展现状分析
1.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特征体现
从高中美术欣赏课所具有的特征来看,主要体现在有着较强的综合性,教材的内容比较丰富,并和文学以及政治、历史等相联系。另外,美术知识的主体性也有显著体现,美术的表现风格以及形式技法等诸多层面都有所不同。还有就是高中美术欣赏课在内容选择过程中的合理性特征体现,老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关键性的内容来实施教学,这样才能充分体现美术欣赏课的价值。
2.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发展现状分析
从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有诸多层面存在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老师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的理解还不全面,在认识观念上相对比较落后。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美术只是副科,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多大的作用,要以主课的学习为主,这一错误的观念就使得美术欣赏课程在教学中处在边缘化的阶段。另外,美术师资力量比较匮乏,在整体教学水平层面还有待提升,美術教学硬件差,一些基础设施没有完善,教学形式比较僵化等。
二、高中美术欣赏课的优化策略探究
1.对高中美术欣赏课程的优化要从多方面实施
首先要及时转变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观念,加强对美术欣赏课程的认识,有效深化素质教育的理念。同时,还要充分重视学生潜能的激发,让学生的创新观念得到有效发挥,只有从观念上转变,才有利于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2.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学生的智能培养和美术欣赏课的学科特征有机结合,从而使教学课堂得到有效延伸发展
有效加强美术欣赏课的开发以及对学生多元化智能的培养,这也是美术教学的终极目标,只有这一层面得到实现才能创新提升智能化思想。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老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对教学的形式要积极创新,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流畅地呈现,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无论是对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给予赞美或者是批评,都要有充分的依据,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作为重要的目标。
3.美术欣赏课程的教学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老师要有效树立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念,并有效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
具体实施中要合理构建教师评价制度,在教学中应用目标管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同时也要有效加强对在岗美术老师的培养以及培训,提升美术老师的待遇,充分重视美术欣赏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高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有效性要想得到有效提升,就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并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促使美术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这样才能为学生审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下,要将素质教学作为教育的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李春利.提升高中美术欣赏课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30).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