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5-10-21窦凯旋
窦凯旋
[摘 要]近年来,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极为关注,社会对于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缺口也有稳步增大的趋势。职业教育学生以其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日益追捧。目前高职院校中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课程体系改革的步伐需进一步加快。本文就高职院校基于就业导向的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举措以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就业
近年来,由于教育观念转变以及社会对职业教育型人才的需求逐年增加,高等职业类院校迎来新的发展契机,高职类院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并依旧以较快的速度逐年扩招,同时开设的专业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是与其办学规模增长不相匹配的现状是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课程设置及教学质量的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导致了社会有需求,学校有学生,但是二者无法相互满足的尴尬现状。课程体系改革是解决当下教育和就业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只有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具有市场京城里的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基于此,本文开展以下研究。
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现状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几乎难觅现代国家职业标准踪迹,这种现状从侧面反应出高职教育课程的设置与相关行业、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也是造成二者之间矛盾的根源。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但是由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指导理念的缺失以及不足,最终致使高职院校课程设置出现针对性不强、理论或实践技能落后、课程体系缺乏层次等多种误区,主要分析如下。
二、课程目标定位模糊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定位不够明确,在课程设置时,不能达到国家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定义,即能够快速适应并掌握生产、管理等技能,快速实现价值。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失误,未能突出其在教育级别上与中职教育的区别,也无法体现与其他就业后的岗位培训相比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这两点的缺失,导致课程体系在建设过程中的目标模棱两可,难以具体进行操作。
三、课程体系结构失衡
课程体系建设失衡一方面表现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比例的失衡,理论教育所占比例远大于实践课程的比例,造成学生无法牢固掌握相应专业技能,难以帮助学生在走向社会时完成技能、技术的储备;另一方面,课程体系的失衡还表现在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比例失衡,这是高职院校功利性的明显体现,只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而忽视对学生本身人文素养的锻炼和提高,无法体现高职教育与其他类型培训之间的差异性。
四、课程实施方式落后
课程体系实施的主要引导者是教师,然而目前高职院校中,教师队伍构成的不合理性造成了理论知识教授多于实践的现状,学生无法在教师处获得足够的职业技能知识;另外,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思维的约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落后,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也不能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效率低下;实践教学资源的匮乏,也导致了教师无法很好的向学生展示相应的职业技能,只能抽象的描述,教学效果较差。
五、高职类院校课程改革原则分析
1.就业导向原则。就业导向原则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原则,不仅凸显其职业教育的特色,使之与普通高等教育相区分,还能够基于就业层次、就业质量以及就业数量等指标,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进行评价和指导。
2.能力培养原则。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课改的主要目标,能力本位论是高职教育的基础理论。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对于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就业后的岗位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在择业时的强大法宝。
3.理论实践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二者不可偏废,在高职课改中,应当把握理论够用的原则,避免过度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与锻炼,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的职业技能。因此,实践课程的比例应当高于理论课程。
4.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在课程改革中,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改革,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并依据我国国情,进行适当调整,并与企业积极沟通,确定课程体系。
六、高职院校课改举措
高职课改需综合学校、学生、用人单位需求三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因此提出以下课改举措:
1.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校企合作是实现校企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力。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课改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首先,在企业建立相应专业的实践基地,双方对基地拥有共同管理权,企业向学生提供实践资源以及企业导师,学生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产生的作品以及优秀创意,企业具有优先购买权,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获得新灵感,而学生能够练就职业技能;其次,学校以订单班等形式向企业定向输送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企业在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向学校提供帮助。
2.课程设置标准化。构建标准化课程体系,满足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要求,通过不同企業调研,形成对不同职业类型相关职责及行业标准的准确描述,并以此作为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进行对接,以职业标准作为教学准绳,以行业要求作为教学内容,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七、高职院校课改保障措施
1.完善课程改革制度。以制度作为课改的保障措施,减小课改中的阻力。完善课改负责制度,建设强有力的课改领导小组,将校企合作的企业方负责人纳入课改领导小组中,确保课改向着满足企业要求的方向前进。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不仅包括教师学历、毕业院校等,还需要提高教师职业技能教授的能力,将骨干青年教师送入企业进行进修,并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项目,在企业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教师以其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效益。
3.教育资源的建设。教育资源除企业提供一部分外,高职院校应当建立数量足够的实训室等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以实训为先导,辅以理论教授,帮助学生提高其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关艳阁. 现代国家职业标准导向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
[2]丁金昌. 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19-124.
[3]司红芳. 基于教学反思的高职实训教学改革——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为例[J]. 软件导刊,2015,03: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