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
2015-10-21韩成业
韩成业
摘要: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严格按规程、规范要求施工。严把质量关,防患于未来,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本文对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技术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原料,在很多的建筑施工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混凝土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作用是非常大的,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影响也很大,因此,混凝土在进行浇筑的时候出现裂缝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的影响将是无法预计的。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结构设计缺陷
混凝土结构设计在本质上是一个理想状态的建设标准,如果结构设计过于脱离实际施工操作则会引起结构断面发生突变,所有应力集中到混凝土工程中的局部则会引发其整体结构产生裂缝。因此,建筑工程结构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充分考虑混凝土的实际承载力,并且要避免设计阶段的配筋率不达标而导致的裂缝问题,设计人员在该阶段所确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也决定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阶段是否会出现裂缝问题,如果混凝土等级的确定严重脱离工程的实际情况,导致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受到机械、配比等因素影响,最终造成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出现不同程度裂缝问题。
2、材料质量缺陷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性能会对最终产品质量产生决定性作用,所以施工单位在工程实践阶段需要制定一系列的质量保障体系,但是如果混凝土在生产中的原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则会导致混凝土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例如,如果混凝土原材料中含有大量氯元素则会对钢筋产生极大的腐蚀,这不仅会导致混凝土工程在施工或使用阶段产生裂缝,这也是导致部分房屋建筑工程整体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3、施工工艺不当
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因施工人员业务能力限制,导致混凝土浇筑施工、初凝后受力等操作失误都会导致其产生裂缝,混凝土工程在拆模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没有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操作,则也会导致混凝土构筑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裂缝问题。再者,混凝土工程施工中的保护层决定了工程的最终质量,如果施工人员在保护层设置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导致保护层无法达到相关标准,则会导致混凝土在浇筑施工结束后因形变或位移而产生裂缝问题。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的技术措施
1、控制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混凝土是由多种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配制而成,如果其中一种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则势必会对混凝土的整体质量及性能产生极大影响,例如,混凝土在配制过程中的质量决定了混凝土释放的热量,所以施工单位在水泥选择过程中要满足相关质量标准,通过选择高品质混凝土来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概率。再者,技术人员要对混凝土中的粗骨料硬度、直径、含泥量、含碱量以及含氯量等方面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原材料质量缺陷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成型后产生裂缝等质量通病。
2、控制混凝土配比
技术人员要对混凝土骨料的级配、参量比例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确保水泥的质量要满足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浇筑施工中要根据施工现场环境因素来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为了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及性能要求可以采用添加少量外加剂,来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抗碳化、水化热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混凝土浇筑成型后的结构强度可以满足设计要求,并且可以避免混凝土结构在成型后不会产生裂缝等质量通病。混凝土配比确定后技术人员要及时掌握其和易性,通过对混凝土配制中多种材料质量及配比的控制来确保其整体质量。
3、做好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工作
在混凝土浇筑前首先要明确混凝土浇筑数量,容易产生裂缝的部位,以及该部位与施工缝之间的距离,混凝土运输距离、混凝土振捣方式,浇筑时间等,统筹规划,合理调配混凝土,避免因等待时间过长或混凝土供给不及时等人为因素造成施工裂缝的产生。在浇筑完成后,由于骨料在重力作用下沉降,上层混凝土骨料含量相对较低,再加之混凝土本身有泌水性,容易在表层产生收缩裂缝,因此在混凝土终凝前,要对混凝土材料表面进行二次抹压处理。当楼层建筑中的混凝土浇筑完24小时内,应避免施工材料吊卸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的振动,在混凝土达到终凝后方可分批吊运小型施工材料,同时要注意轻卸轻放,不能集中放置,待楼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方可进行楼层墙板或楼面模板正常支模施工。为了减少楼板裂缝的出现,可在新浇筑的混凝土材料表面铺设木模板或脚手板等,分散集中应力,增强混凝土材料的刚度、减少弹性形变以及增强其抗冲击振动能力。
4、加强温度控制
温度裂缝的预防手段关键是加快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间和速度,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温度。混凝土施工温度最好要在二十八摄氏度以下,如果一天的平均最高温在三十摄氏度以上时,最好在早上或夜间进行施工,同时使用集料降低温度、加冰降低温度等手段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使其小于等于二十八摄氏度;如果建筑现场温度在三十五度以上时,要立即停止施工。并且完善混凝土裂缝,充足改善集料的配备,适量的加入添加剂,尽量使用干硬性混凝土展开施工,减少混凝土内的水泥含量。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将水洒在碎石上,达到冷却碎石的目的,从而降低了混凝土浇注时的温度,适当条件下,可在混凝土内部敷设降温水管,达到全面降温混凝土的目的。对于施工工序的安排,必须时间合理。对于混凝土暴露面积,要适宜,选择高性能的混凝土,增加抗裂效果,避免表面干缩程度大的混凝土应用于施工中。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能避免泌水,增加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5、 施工工艺的控制
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对配合比进行确定时,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质量检测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确定,对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也要进行控制,在监理过程中要保证监督的力度。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对级配良好的砂石以及砂的粒径以及含量都要进行控制,同时,也要加强混凝土的抗裂强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振捣的工序不能出现遗漏的情况,不能出现漏振和过振的现象。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也要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裂缝。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养护工作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尽量避免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使其能够正常硬化及强度增长,所以在养护工作中需要注意混凝土与外界温差的变化,使其尽量减少温差,避免其应力的不断增强而導致裂缝的产生。在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过程中,需要分别情况对待,对于一般混凝土则其养护时间半个月以上即能达到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而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其体积大,水化热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也多,所以需要采用蓄水保温的方法进行养护,而养护时间以半个月至一个月的时间为宜。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是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原材料安全性,永久性的有力手段。只有不断探索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在各项工程中的应用,才能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水平和质量,促进各类建筑工程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宗义.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物业·新建设,2013(07).
[2]孙延胜.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治措施[J].河北企业,2013(08).
[3]冯涌.浅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