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下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2015-10-21孔维双

关键词:内涵建设美育

孔维双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在高校的地位日益凸显,一方面校园文化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形式丰富了大学的生活,另一方面,校园文化出现了一些审丑现象,令人担忧,文章针对这些现状,试图以美育为导向,从“美”和“文”两方面促进当下高校文化的内涵建设。

[关键词]大学校园文化 美育 内涵建设

一、大学校园文化的现状分析

(一)校园文化形式多样化,丰富大学生活

高校校园文化最基本和最常见的形式是校训,校训体现着整个校园文化的精神和灵魂,给每一位在校学生精神上的鼓舞和灵魂上的洗涤。校训统一高校的教育理念,明确大学的本质意义和高校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助于优化教风、学风和校风,健全校园文化内容,完善大学文化思想,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校训能够树立高校的品牌意识、精品意识,提升大学品位,增进高校的内涵建设。高校的校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特别是儒家和道家思想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凝聚着国人的智慧和力量。如清华大学校训: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厚德崇商等。

传统的高校校园文化形式是以以各种社团和协会为平台,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来展示校园文化,充实学生的大学生活。如学校的大型的文艺演出活动,小型的院(系)特色节目演出,红色经典歌曲在校园回响,传统的戏剧和话剧在校园的夜晚拉开序幕,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每一位学生从心底里喜欢大学生活。

高校校园的背景文化形式是以校园景观文化为主。结合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对校园楼宇、道路、景点的命名和景物设置等同步规划,设置一些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标志性景观,是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在校园里设置教育家的雕塑,在走廊里设置科学家和学者的名言警句,这样的“走廊文化建设”,提高了校园的文化品味。高校的绿化、亮化、美化工作,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科学统一,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达到了古人所谓的“天人合一”境界。

新时代的高校文化形式是以影像艺术为特色。随着数字文化时代的到来和数字文化的普及,影像艺术也在校园文化中凸显,在高校的艺术创造上取得了创新。例如高校微电影的拍摄和制作,大学生们能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专业优势,亲身体验微电影、“小时代”的感觉,符合90后新新人类的兴趣,展现了学生的蓬勃向上的活力,包含和演绎着身体美学和精神美学的融合,体现了学生感性能力和理性能力的和谐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审美发展能力。

(二)高校校园文化审丑现象上演

大学生如同正在生长的鲜花,如果缺乏审美精神的滋养,绚丽的鲜花便会日益萎缩、逐渐凋零,失去生机。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今天,人们无处不生活在美的光环中,以至于迷失了自己,辨不清美与非美,校园做为大学生生活的特有场所也不例外,大学生的奇装异服,时髦的头型、怪异的言行,从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大学生低级的审美情趣,或者说大学生歪曲了审美的意义。在大学生群体中,娱乐化、庸俗化倾向日益明显,恶搞正成为时尚,出现审丑倾向。校园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商业海报或者广告,各色人等纷纷扰扰;教室里,很少看到有发奋读书的学生,所谓校园智慧的凝聚地,心灵的升华处,让人感到绝望,你会不时看到打扮得如同“小姐”一样的学生,看不到他们沉甸甸的书包,看到的是流行的化妆包或者一个皮夹。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困扰,特别是对高校的大学教师来说,管理好学生成了问题。大学里男生们的夜生活则是打游戏、玩麻将或者是看武侠小说。他们的日常沟通内容就是游戏,很多学生为了和同寝室的哥们“打成一片”而“学习”打游戏。女生门都在比拼谁的衣服漂亮性感,谁的化妆品昂贵,谁化妆化的好看,谈论的是哪部韩剧好看,哪本言情小说能酸倒牙,她们宁愿花上几百元去买不属于自己年龄的化妆品,也不愿意去买几本经典的作品来提升下自己的内涵。

二、当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

(一) 美育与校园文化

当下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应当从美育视角出发。美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不是与素质教育中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的“美育”,也不是单一的艺术教育,更不是德育的附庸,它是各种教育的融合和目的,美育自身内在地包含着德育、智育、体育、艺术教育的内涵,是人性的完美教育,是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是一种和谐的、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身心教育,即希勒所提出的“审美教育”。他在《美育书简》中说“希腊人的本性把艺术的一切魅力和智慧的全部尊严结合在一起,不像我们的本性成了文化的犧牲品。他们既有丰满的形式,又有丰富的内容;既能从事哲学思考,又能创作艺术;既温柔又充满力量。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想象的青年性和理性的成年性结合成的一种完美的人性。”[1]蔡元培作为中国近代美育的奠基者和集大成者。他说“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泼敏锐之性灵,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2]他在1918年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通过美育洗涤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和灵魂。

美育的教育理念是对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很好实践。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和谐的人(格);和谐的人(格),需要以美育为导向,以校园的文化内涵来呈现,这样才能凑出和谐的乐章。

(二)美育的特性与校园文化的内涵建设

美育的形象性是美育的一种特性。美育的形象性指的是教育者用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或者图片、影像,挖掘学生的感性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对象的构成,需要颜色、形状、材质等客观原素,但只有这些原素也不能称之为审美对象,因为“美不仅仅与趣味相关,不只是趣味的对象”,而是意味着“从作为存在者——之存在状态的存在那里获得了照亮”。[3]美育的情感性是美育的一种特性。美育的情感性是指教育者通过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这三种主要的形象来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培养人对事物的感受力和伟大的情操。 蔡元培先生曾明确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口的者也。”[2]他认为情感是人与生而备的,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就会被遗失,美育就是在启迪、唤醒、找回人的内在深厚的挚情。

美育的超越性是美育的一种特性。美育的超越性指的是教育者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无功利态度,对感性和理性的超越,过程和目的的超越。美育的超越性在于对粗俗和恼怒的摆脱,追求幸福的宁静的超越和获取人类自身存在的深刻意义。美育的超越性在西方哲学家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和中国传统的道家《老子》中都有论述,前者是“无功利性”后者则是“无为而为不为”,二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三、促进大学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以“美”育人,促进高校文化内涵建设

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该重视美育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学校要增强美育研究的师资力量,开设美育方面的课程,把美育的思想普及给在校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另一方面,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美育教学意识,使教师把美育理念运用到工作中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使教师在工作的时候享受工作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使学生在学知识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愉悦感。

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学工部或学生处,在做学生工作时,尤其是在宣传和实践活动时,学校的校园报刊、文学社、艺术节、文化讲座、辩论赛、运动会、青年志愿者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活动要遵循美育的本质要求和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超越性三个特性,使学校的文化建设既又数量又有质量,既又品味又有内涵,活动的过程能给学生带来灵动感和愉悦感,活动的结束又能使人回味无穷,令人深思。学校举办的活动要有一定的审美性,这些审美活动,“他的核心经验可以包括心灵、头脑、身体中的快乐,情感的自由游戏,精神的自由,痛苦的解脱,超越冲突的兴奋,自我意识的丰富,对粗俗和恼怒的摆脱,追求幸福的宁静的超越和获取人类自身存在的深刻意义”。[5]

(二)以“文”化人,促进高校文化内涵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中的精华、合理的东西,对于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对于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转仍有积极意义。当代青少年中有不少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了解甚微,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表现出冷漠和虚无主义,甚至出现反感。在青少年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精神空虚、颓废消极等成为一种流行病,令人堪忧。

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国学文化的传承。在传道授业解惑时,向学生传递国学文化,使学生能够把中国的主要国学文化精神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能够让学生懂得礼仪廉耻尊师敬长,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国学文化,使学生懂得自然、规律、超脱的精神,使学生在失意时能够不为外物所动,追求内心的自由,活出自己的本色;向学生传授中国本土的民族文化,例如中国民族的书法文化,中国民族的图腾文化等。

作为学生主体,要有学习国学文化的信念,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国学文化毕竟是有限的,老师在课堂上有时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实践,要把学习国学文化变成一种自觉意识和自律意识,不是老师逼着自己去学,而是自愿的,带着兴趣去学、去研究。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时,要积极主动地把国学文化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中去,这样的校园文化才有内涵,才值得去推敲。

项目来源: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院级科研课题,项目编号:14QN07

[参考文献]

[1]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1984.48-50.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74.

[3]马丁·海德格尔.林中路[M]孙周兴,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5.

[4]陈望衡:美与当代生活方式[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318

(作者单位: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内涵建设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回顾青年学者们的思考
对民办高职质量工程内涵建设的建议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美育教师
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内涵建设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