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中出现腹胀的机理

2015-10-21陈娟莫传伟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腹胀气机慢性胃炎

陈娟 莫传伟

【摘 要】慢性胃炎是消化科的常见病,属中医“胃脘痛”范畴,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本文通过探索慢性胃炎脾气虚证中腹胀的发病机制,阐述了气的运动失常是导致腹胀发生的重要因素,通过调理脾胃,加强脾胃运化功能,关键是改善气机作为治疗腹胀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体内气机的调理,减轻患者的临床痛苦,缓解疾病症状,为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慢性胃炎;腹胀;脾气虚证;气机;脾胃运化

腹胀是慢性胃炎在临床上消化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症状,是由于胃肠道内存在过量的气体,导致腹部胀大或胀满不适的临床症状。腹胀尤以脾气虚证多见。脾气虚证指脾气不足,运化失职,出现以食少、腹胀、便溏加气虚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腹胀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通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脾气虚证出现的腹胀可表现为饥饿时饱胀,食后腹胀愈甚,其机理大致可归纳为中虚气滞而饥饿饱胀,食后脾气愈困故腹胀愈甚。其根本机制就是气机运动功能失常,脾气虚弱,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无力承担气机升降枢纽之职,而导致的气机郁滞,最后气机阻塞不通发展为腹胀。

1 气对机体的调节机制及运行作用

生理上,气是人体内活动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机的升降出入对于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人体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必须依靠气的运动才得以实现。所以,一方面气必须有畅通无阻的运动,另一方面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必须平和协调,才能使气的运动正常,保持气机调畅的状态。《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可知气要在人体内保持其自身的运动,方可使机体生命活动正常,维持体内的生态平衡,和谐运转。

一身之气分部到脾脏,即成为脾气。这些气是构成脾脏的基本物质,又是推动和维持脾脏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脾气不断的运动是推动和调控脾的生理功能的动力,使脾的功能的发挥达到在整个机体环境中与各个脏腑的协调有序的状态。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只有在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中,才能得到具体的体现。脏腑之气的升降出入是人体生命活动中气化的根本枢纽,也是由于脏腑之气不断的升降出入,才保证了人体活动的正常运行[1]。脾脏本身也是升与降的统一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升降协调,共同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和水谷精微的吸收、转输。脾气的升清作用,实际上是脾气运化能力的表现形式,脾主升清与胃主降浊相对而言,二者相反相成,共同维持机体气机的运行流畅,保持生理功能有序进行。

2 脾气虚证导致腹胀的机制——气机的运动失常

病理上,若机体气虚不足,元气虚弱,则气无力运行,气的推动、气化功能则减退,气机运行受到限制,本身动力不足,气机运动会相对缓慢甚至停滞于某一部位,而阻碍其部位的功能活动,不通则痛。脾气虚弱,则脾的机能减退,脾气推动无力,则不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也会阻碍精微物质向其他各脏腑,各组织传送的能力,脾失健运,脾气不能升清,则气机输布障碍,也影響了水谷精微的传输,清阳不升则困阻于中焦脾胃,导致浊阴亦不降。所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升胃降相对而言,两者相互为用。先脾不升,胃不降,则中焦气机郁滞,精微不传,均阻于中焦,则出现虽不进食,亦会感到脘腹胀闷,不思饮食。邪气犯胃,胃失和降,脾亦从而不运,一旦气机壅滞,则水反为湿、谷停为滞,可成气滞、血瘀、湿阻、食积、痰结、火郁等为患[2]。

气机鼓动无力,此所谓“浊气在上,则生瞋胀”。脾气本虚,以无力运化,有浊气困阻中焦,若脾虚而进食,脾气不能运化食物,失去消化和吸收功能,食物则积聚于腹中,不能正常消化为清浊两部分,则会在原有的腹胀基础上,使脾气更加阻滞于中焦,清阳不能升,浊阴不能降的情况更加加重,则会出现腹胀愈甚的临床表现。如《灵枢·经脉》[3]提到:“是动则病舌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怏然如衰,身体皆重。是主脾所生病着,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力骨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强调气机升降在脾胃生理、病理的体现,指明了脾胃病的治疗关键在于重视调理脾胃气机。

3 临床用药关键在于调理气机

从脾气虚证而导致的腹胀机理看,其最主要的是从气的功能来看,气虚而导致气机运动失调,动力不足,加上脾气特有的升清功能障碍,作为全身气机运行的枢纽发生阻碍,必然导致浊气阻于中焦而发病。脾胃不论寒热虚实,内有郁滞是共同点。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4]。

因此,我认为临床上在遇到脾气虚证出现腹胀的病人,虽在诊断上有寒湿侵袭,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吐泻太过,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年老体衰的,则都要去除诱因而补气。在加入补气药的同时,比如人参,白术,黄芪等,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行气健脾的药,比如陈皮、枳实、木香,用以恢复气机运动功能,帮助脾气恢复动力,使运化有力,转输精微,疏通气机,升清降浊,方可使腹胀缓解,气机通利,恢复气机枢纽的功能。不过用量宜轻,以免过于辛香走窜,耗气,使脾气更需,在行气时把握适度原则。

4 结语

临床上,腹部胀大、胀满不适的症状易见,腹胀在消化系统疾病症状中,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腹胀在脾气虚证的发病机制探讨,阐明气机运动失常是导致腹胀的关键因素。治疗上,从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念出发,运用理气、补气中药调节气机运动,达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谭方,李晓君,周蕾.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理论探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6(1):29-31.

[2]李杰,尹日新.消化病中医经验集成[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33.

[3]罗希文.黄帝内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25.

[4]高翠英,张文艳,程宏申,等.从气机升降理论论治脾胃病[J].河南中医,2013,33(2):166-167.

猜你喜欢

腹胀气机慢性胃炎
便携电子打气机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剖宫产术后腹胀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四磨汤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新生儿腹胀的疗效观察
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效果观察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