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中的应用

2015-10-21葛岩胡晓丽高凌霞丁香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

葛岩 胡晓丽 高凌霞 丁香梅

【摘 要】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中对骨髓造血细胞的作用。方法:每天200ug/m2皮下注射, 直至连续两次复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超过1.5×109/L后停药, 平均用药时间5.8天。结果:与未采用G-CSF治疗的对照组10.8天ANC超过1.5×109/L相比,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时间明显缩短。G-CSF 能够明显增加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的恢复, 缩短白细胞减少症的恢复时间。结论:G-CSF 对化疗后骨髓的恢复作用明显。

【关键词】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急性;化学疗法;骨髓检查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刺激粒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促使成熟粒细胞自骨髓释放,并增强粒细胞功能,可以缩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并相应减少严重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治疗相关性病死率,提高完全缓解率(CR)。目前常用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及实体瘤的治疗,但G-CSF 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化疗后伴感染、发热的疗效报道不多。为了解G-CSF 对AML患者疗效和安全性,我们搜集了我科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份的病例,对G-CSF治疗AML患者的效果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根据FAB标准,收集同期初治为AML的患者99例,治疗组:50例,年龄18~56岁;男27例,女23例。对照组:49例,年龄20~59 岁;男25 例,女2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FAB 亚型、诱导方案方面完全匹配。患者纳入标准为:完成诱导缓解化疗1d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109/L。排除标准:运用全反式维甲酸或三氧化二砷治疗的AML-M3型患者;骨髓增殖性疾病转化或慢粒急变为AML的患者;有心、肝、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1.2 化疗方案及G-CSF应用

1.2.1 诱导缓解方案: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选用DA方案或HA方案。DA方案:柔红霉素40mg/m2,静推,第1~3天;阿糖胞苷100mg/m2,靜滴,第1~7天。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3mg/m2,静滴,第1~7天;阿糖胞苷100mg/m2,静滴,第1~7天。

1.2.2 治疗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降至1.025×109/L时,除常规支持治疗外,给予G-CSF 皮下注射200ug/d,停药指标为两次复查外周血ANC均大于1.5×109/L或外周血白细胞2.0×109/L。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平均降至1.027×109/L时,仅给予常规支持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观察:所有病人观察发热和感染体征的变化。隔日查血常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并计算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观察病人正常造血细胞的恢复情况。进入骨髓恢复期后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以观察骨髓完全缓解情况。

1.3.2 不良反应观察:用药后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心电图,观察对心、肝、肾功能的影响。

2 结果

2.1 疗效

骨髓造血抑制期血细胞变化情况:化疗后两组外周血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有下降,对照组白细胞和血小板最低值在第10天,血红蛋白在第12天;治疗组白细胞最低值在第5天,血小板在第10天,血红蛋白在第13天。对照组骨髓抑制期平均10.8d,治疗组平均5.8d,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

发热和感染:为准确分析G-CSF对感染和发热的疗效,在分组时有感染的患者被排除。对剩余的79名患者(治疗组43例, 对照组36例)进行分析,治疗组发生感染持续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G-CSF对AML患者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2.2 完全缓解率比较

治疗组CR 率79.6%,对照组CR率72.1%,两组完全缓解率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G-CSF 不影响AML患者的病死率及完全缓解率,安全性良好。

2.3 毒副作用

G-CSF治疗过程中仅1例轻微腰骶部骨痛,停药后第2天疼痛即消失,所有患者的ECG、肝肾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

3 讨论

目前化疗仍是AML 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大剂量化疗大量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严重抑制了骨髓造血功能,使周围血白细胞明显减少,增加了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极易引起发热、感染,甚至死亡。或因粒细胞减少而不得不减少化疗的剂量、延缓疗程进行,影响疗效。G-CSF是应用于临床的细胞生长因子,它能促进G0期细胞进入S期并缩短细胞周期时间,促进粒细胞发育为中性粒细胞,并增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伤和趋化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化疗后应用G-CSF治疗组骨髓抑制期的粒细胞抑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明显缩短感染和应用抗生素的持续时间。治疗组预防性应用G-CSF,其完全缓解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与国外报道一致。证明应用G-CSF 并不降低AML患者的缓解率,且G-CSF的应用过程中,仅1例出现腰骶部疼痛,程度轻,停药后疼痛很快消失,未见其他不良反应。总之,AML患者化疗后预防性应用G-CSF是安全的、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曹红花,程昊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荟萃,2011,26(7):637-641.

[2]张东辉,贺立山,李志英,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J].山东医药,2003,43(16):25-26.

[3]王景,殷献录,李静.急性白血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疗效比较[J].淮海医药,2011,29(2):112-113.

猜你喜欢

白血病急性
急性肠扭转的CT诊断价值
内镜止血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心包炎1例
前房穿刺减压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手术中的联合应用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白血病病人能否生育
阅读理解Ⅰ
白血病·患儿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
按摩治疗儿童急性颈僵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