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护理要点分析

2015-10-21王媛媛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康复期心理护理

【摘  要】目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回归社会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功能训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功能训练,使患者增强自信心,消除患者对回归社会的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期治疗。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和社会功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为患者回归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康复期;精神病患者;心理护理;社会功能训练

精神疾病是一种社会性疾病[1],不仅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家庭以及社会造成影响。精神疾病的病因尚未明确[2],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目前,在临床上,还未出现能够对精神疾病彻底根治的方法[3]。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疗精神疾病,并且最大限度的使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是临床研究工作者们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和社会功能训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100例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41例,患者年龄为37~59岁,平均年龄为(48.7±7.9)岁,患病时间为3~15年。所有患者均确诊为精神分裂症。

1.2 方法

对这100例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和社会功能训练。

2.结果

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特点:(1)潜在危险性:精神疾病患者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加上康复环境的活动空间相对较大,患者可能会乱扔乱放、乱捡废物。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康复训练设施以及物品被损坏,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2)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其疾病的特殊性,其心理状态十分不稳定,容易出现极端化,严重者甚至出现伤人或自伤行为。由于患者疾病的特殊性,缺乏家庭温暖和社会支持,可能使患者产生自卑、抑郁的不良心理,不利于患者康复期的治疗。(3)由于精神疾病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无法和人进行正常的沟通,导致其语言出现障碍,主动性不高,缺乏团队意识,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足,缺乏基本的社交能力,社会角色出现退化,甚至引发自闭症。(4)精神疾病患者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生活习惯不良,作息时间毫无规律。(5)由于长期处于缺乏正常情感交流的狀态中,精神疾病患者往往在对人对事方面,表现的十分淡漠。

3.讨论

精神疾病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这种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患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着无法切割的关系[4]。在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尤为复杂,由于患者对精神疾病的了解不足,往往会因为即将要步入社会而产生恐惧感,很难适应新环境,严重者甚至会因为想要逃避社会而自杀。因此,心理护理和社会功能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能够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应以心理疏导为重点[5]。护理人员应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和阶段,和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心理方面出现的主要矛盾和思想斗争,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心理疏导。在与患者沟通时,应注意运用语言艺术,对患者应耐心、亲切,切忌表露出不耐烦的神态,语言应精炼、到位,使患者的疑虑得到消除,从而积极乐观的配合治疗。为患者讲解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的疾病,消除患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焦虑情绪。在沟通过程中,诱导患者自行寻找病因,总结自身的临床症状,启发患者自主进行预防,帮助患者树立自信心,从而巩固疗效、最终战胜疾病。为患者讲解治疗成功的案例,并请已经成功融入社会的患者进行讲解,使患者打消自身顾虑,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认识到家庭温暖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切实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为患者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3.2 社会功能训练

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常常处于室内,往往生活单一,缺乏娱乐活动。医院可以为患者定期开展文娱活动,丰富患者的生活,使患者能够以乐观饱满的精神进行康复训练。对患者的个人爱好、文化程度进行了解,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娱乐活动,如看电影、做游戏、唱歌、跳舞等,使患者在康复期的生活不至于枯燥无味,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还能对患者的情操进行陶冶,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精神疾病患者由于长期进行住院治疗,社会能力退化,生活态度散漫,对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医院可组织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广播体操、羽毛球、乒乓球等,不仅能使缓解患者的消极情绪,还能使患者的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也能促进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医院还可以建立小型的图书室,鼓励患者阅览书籍,充实患者的精神空间,提高患者的个人素养。为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可安排患者进行适度的体力劳动,如拔草、种花、打扫卫生等,使患者在劳动中得到锻炼,提高生活技能,增强患者的团队意识,为其回归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金凤仙,赵建利.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焦虑抑郁反应的发生率及心理护理干预[J].广东医学,2013,34(18):2907-2908.

[2]周培丽.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心理治疗及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461-7462.

[3]余智英,杨可.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343-344.

[4]覃玉娟.综合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8(25):213-214.

[5]唐雪萍.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病患者恢复社会功能的影响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260.

作者简介:

王媛媛,性别:女,籍贯:绍兴.新昌.出生年月:1983年12月1日,职称:初级护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精神病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康复期心理护理
舒适护理在颈椎病患者康复期中的应用研究
团体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男性患者执行功能损害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研究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