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自主合作: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力的有效路径

2015-10-21范维胜胡梦娇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5年5期
关键词:墨子文言文语文

范维胜 胡梦娇

【摘 要】 长期以来,初中文言文学习由于学生的畏难情绪,知识迁移能力的薄弱,不当的学习策略以及教师的程式化教学成为一片迷蒙的森林。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的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中,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理念的实践能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模式的探索上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 键 词】 任务型生本课堂; 文言文学习 ;任务单; 小组合作

【作者简介】 范维胜,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实验教师,全国语文学习科学委员会浙江分会学术委员。主要研究方向: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学生阅读力提升研究、作文与思维的关系研究;胡梦娇,中学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文言文教学“先学后教”的阅读能力培养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研究”(编号:130612)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言文,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所以“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于漪老师形象地将文言文称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但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讲者口若悬河,学者呆若木鸡。说来有源,记去无情。诲尔谆谆,听我藐藐”,文言文学习俨然变成了一场苦战,战场上弥漫着字词解释带来的疲惫感、心酸感,学生还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文言文学习不应该只是古代汉语的翻译教学,因为割裂了文本,脱离了文化,禁锢了学生,“美好的语言文字”只能成为“遗失的美好”。

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给我们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自由空间,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需求进行课堂学习设计,营造利于学生交流的课堂氛围,倾听学生在文言文学习时提出的疑问,给予学生因人而宜的评价和指导。下面以《公输》的学习为例,谈一谈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小组合作探究,对提升学生文言文学习力的研究和思考。

《公输》是一篇先秦诸子散文,墨子用生动高超的劝说艺术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兼爱、非攻”的和平蓝图。全文以对话为主,针锋相对的人物语言无不体现着人物的独特性格,是学生学习先秦散文的一篇佳作。怎样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有趣,学有探究、学有所得,提升学生文言文的学习力呢?以自主学习为前提的小组合作探究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一、以学定教——使用教师研究编制的课堂学习任务单和分层作业开展自主学习

2011新课标提出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文言文字句的理解翻译这一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就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必要时点拨。因为,如果没有最基本字词句的理解,那么厚重的文化内涵吸收也很困难。既然要减少课堂上字词解释耗费的时间,那么就要扎实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但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往往是口头作业,翻开书本胡乱瞟一眼文章算是完成任务,如何让自主学习行为高效化?我们的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提倡使用任务单和分层作业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前熟悉文本,课后夯实拓展,知识的自主学习完整贯穿整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整个文言文的学习设计过程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任务单和分层作业摒弃“拿来主义”,教师针对不同班级和学生的不同学情,结合自身不断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自主命題和编制。因为教师是学情第一手的掌握者,能够将学情预设的问题、对文本的特别解读和重构编制在其中,这种的独创性和原创性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只有教师先走或者多走几步,才能帮助学生坚实地走出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这里以《公输》的课堂学习任务单和分层作业为例,分析我们的课堂学习任务单和分层作业在文言文学习中发挥的作用。

课堂学习第一部分“学习目标”的呈现,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知道教什么延伸到学生知道学什么。学习目标依据三维目标,从文言文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到文本的体验式学习再到墨家文化的体验和感悟,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第二部分的“自主学习”是学生预习文言文的主阵地。教师必须在新课教学之前完成批改,并将出现的问题标注出来,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这不仅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检测,更是调整管理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一种导向,是从教师想教学生什么到学生想学习什么的转变。由于《公输》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墨家的文章,在“自主学习”的“资料助读”中,我们对“先秦诸子散文”、“墨家及墨子”和“公输”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拓展了学生阅读视野,让文本与文化得到很好的衔接。文中出现了许多生僻字和易读错字,在学生完成字音填空后,就能帮助他们扫除阅读的第一道障碍。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属于文言文中的正常现象,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中将会不断学习积累。本文也出现了“说”、“距”等四个通假字,在课下注释中都有较为详细的解释,所以不用在课堂教学时多加赘述,学生在自主学习后便要掌握,为进一步学习本文提供知识支撑。

从前我们的“一刀切”的作业布置,不同程度的学生必须完成相同数量、相同质量的作业,那么必然导致他们的厌倦。基础好的学生,总是嗷嗷待哺,而基础稍差的学生则是拔苗助长,作业情况往往不理想。我们设计的分层作业将“因材施教”运用到教学反馈,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实现了学生作业的共性化和个性化。分层作业分ABC三层,A部分“复习巩固”以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为内容,旨在帮助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夯实巩固。如《公输》分层作业的1~3题,分别是重点实词填空、一词多义辨析和重点句翻译;B部分“理解提升”源于课文并高于课文,着眼于整个初中文言文学习,挑选《唐雎不辱使命》(节选)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C部分“延伸拓展”是课堂和生活的沟通,以开放性的大题为主,考查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这一环节的学习设计集中体现生本课堂“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把课堂学习建立在学生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上,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让学生边学习边收获,在进入课堂时都能“胸有成竹”,走出课堂也能有所收获。

二、思想碰撞——加强小组合作建设,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2011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意识”,我们的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的教学观与之不谋而合。郭思乐先生在《教育走向生本中》介绍到,“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这种“以生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不断得到体现。

现在的学生学习自主意识特别强,不喜欢教师满堂灌,教师认为重要的知识,在没有得到他们认可的情况下,花再多时间教也收效甚微。学生喜欢自己学,虽然他们还有很多的疑惑,甚至陷入误区,但教师不能因此来代替他们学,这种越位的溺爱只会加剧学生与文言文的疏离。教师需要转变观念,留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表看法,将课堂设计的重点从知识讲授转向学生讨论和体验活动的设计,转向对学生回答和表现的评价和提升。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强调不断健全小组建设,组内成员经过明确的责任分工以及长期的配合,互助意识、团队意识逐渐加强,积极外向的学生逐渐学会倾听和沉思,能够担任记录和总结的工作,而沉默寡言的学生则逐渐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代表小组大胆发言,这是偶尔几次心血来潮的小组合作无法达到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利用任务单中的“小组合作”模块,使任务分配更加明确化、细致化,学生也能够在讨论过程中明确问题并及随时记录。

按照传统文言文课堂学习模式,讲授文言知识,解释文本势必会耗费大量时间,没有时间开展学生活动。在《公输》的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中,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全文概要,将本文梳理为三场辩论,即墨子一辩公输、墨子请见楚王、墨子再辩公输。然后就第一场辩论布置了三个学习任务:①疏通字词,找出重点词汇;②分角色朗读,分析人物形象;③思考墨子抓住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一语,怎样驳斥他的“义”。学生拿到任务先进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避免直接讨论带来的思想空白或是他人思想的复制。然后开始组内头脑风暴,组员间相互激发,不断产生解决问题的新点子。这个环节会持续一段时间,教师巡视课堂,及时掌握学生讨论的动向。在字词解释方面,学生忽略了“子墨子”中“子”的解释,错把“再拜”解释为“再拜一次”;基本能够说出墨子和公输的性格特点,但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还有待指导。最后是小组展示环节,组内要进行分工,谁负责翻译,谁负责板书重点词,谁负责角色朗读等。展示完毕后,先由学生进行质疑和点评,并由小组将“子”的意思解释清楚,也由小组回忆起曾经学过“再”有“两次”的解释,更有表现力强的同学将墨子的5个“不可谓”读出了气势。这种“大合作”的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的独占讲台,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考、组织、质疑和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学生真正运用“与生俱来的语言的、思维的、学习的、创造的本能”,这才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环节的学习设计完成了对文言文的传统串讲模式的革新,节约了花在字词解释的时间,将原先教师的讲、学生的听记变成“析词”与“理趣”并行的小组合作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参与度,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角色转换——教师从“纤夫”到“牧者”的转变

有时候,我们总是会听到有些语文教师抱怨上文言文课就像老牛拖车,过程的枯燥和无趣溢于言词,教师期望着用毕生所学带领学生遨游文言文广阔的天地,谁曾想,付出不一定有收获,或者收获甚微。在我们的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的文言文学习实践中,学生不再被繁重的作业和枯燥的課堂所羁绊,课堂表现得越来越自主,越来越活跃。从第二环节可以看到,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主要是学生的课堂,那么是不是教师就不用教了,不用讲话了?答案是否定的。生本课堂理念提倡,“教师应是生命的牧者。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和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所以语文教师不用担心自己的地位被撼动,自己的努力被忽视,只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引领学生的文言文文本学习中,站在语言、文化的立场上去看待文言文,寻求文言文文本、文化和学生的三重回归,才能更好地助力学生的文言文学习。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在文言文教学中,师者,所以纠错解难归纳提升也。在《公输》的小组展示中,同学们一致将“云梯之械”的“之”译为“的,作助词用”,教师提示把“的”的意思代入原句,学生很快发现了句意不通,解释错了。教师又提示回忆《桃花源记》中“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句话,学生感受到教师为其编制的知识的线索,很快得出了应该是“这”的意思,表示复指。最后教师将文中“之”用法归纳一遍。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方法,帮助他们联系新旧知识点,归纳成体系,学生才能够一步步走向知识化为能力的圣殿。学生自主学习的字词落实后,进入到人物形象的小组合作学习分析探究,同学们一致抓住“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班”这句话,从“闻”、“起”、“行”、“见”等一系列动词中揣摩人物性格。教师提供了另一版本“裂裳裹足,日夜不休”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有同学认为墨子艰苦的远行是他爱国的表现。教师马上提出质疑,认为墨子的国籍尚有争议,一说是鲁国人,那为宋国当说客的行为应该如何解释为“爱国”,然后顺理成章地结合“任务单”的“资料助读”和同学们一起解读墨家“非攻”“兼爱”的理念,同学们纷纷认为墨子这是一种无国界的正义行为,应该给墨子颁一个“诺贝尔和平奖”。教师抓住学生的理解偏差,及时疏导,并有效使用任务单与学生一同感受古圣先贤的博大胸怀和非凡智慧,将文本与文化紧密联系,对学生认识社会、思考人生有着无穷的启迪。在探究分析人物性格和感受墨子的“非攻”思想后,教师让同学们进行了分角色朗读,将情感还原到文本中,再次体会墨子面对公输盘和楚王时的机智缜密与大义凛然。

“让学生学会学习比学到知识重要千万倍。”所以在小组自主合作学习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语言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学习;将文本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品读;将文化散入他们的内心,让他们自己体悟。教师只有善意地弱化自己的作用,才能成为真正的“牧者”让学生自由驰骋。

“生本教育就是教育和人的生命自然的和谐结合。它正在改变教育生态,它拒绝冗繁,通过教育的生态保护,让所有的人,享受为生命的神奇所氤氲着的美好的教育。它是一种崇高的理想,虽然举步维艰,但绝不是梦想。”这是郭思乐先生对于生本课堂给予的希望,我们不妨将一束希望之光投射到语文任务型生本课堂小组自主合作式的文言文的学习之中,让所有学生享受文言文的优美和智慧,虽然暂时起步维艰,但一定会让我们看到文言文学习与教学的改革曙光!

猜你喜欢

墨子文言文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墨子破云梯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墨子训徒
墨子教诲青年
墨子兵法(一)墨子其人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