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桂东红色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2015-10-21罗志元
罗志元
桂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具有厚重的文化基因。当前,如何在继承和发扬桂东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寻求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努力让“红色文化”成为桂东人民的精神支撑,已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迫在眉睫。
一、桂东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与现状
桂东,位于湖南省的东南边陲,郴州市的东部,罗霄山脉的南端。桂东,是一块红色圣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前哨,是第一军规颁布地。桂东,是一类革命老区,1949年6月16日解放,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在桂东这方热土上,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林彪、萧克、王震、任弼时、方维夏、陈奇、蔡会文、游世雄……都曾在这里留下深深的脚印。
1928年3月28日,毛泽东为策应湘南起义,率领工农红军从炎陵中村进入桂东四都开展革命活动。两天之后,到了沙田。4月3日,毛泽东在沙田圩后的老虎冲三十六担丘颁布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沙田期间,毛泽东组织开会、演讲,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桂东县工农兵政府(桂东县苏维埃政府)。
1928年7月,朱德、陈毅率红军攻打郴州受挫。为了保存实力,两位高级将领审时度势,率军于8月3日撤到桂东整修,部队分驻沙田、普乐、新坊。期间,在桂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在万寿宫召开了红四军第四次党代会、士兵代表大会(8月16日),组建了湘南红军游擊队(队长唐天际),开展了游击战争。朱德在东水刘家祠亲自主持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并成立了桂东县第一个乡党支部——东水乡党支部。
1928年8月19日,毛泽东从炎陵的大院经黄洞,前来桂东迎还朱德、陈毅的红军大队。23日,在唐家大屋召开了前委扩大会议,议决重返井冈山。24日,撤离县城,在三台山激战至傍晚。次日,经寨前、新坊、普乐,进入江西崇义、上犹,实现了“井冈山第二次会师”,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5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从炎陵进入桂东,攻克县城,歼灭敌人,释放革命干部与群众。
1934年8月12日,从江西突围出来的红十七师、红十八师官兵9700余人,来到桂东寨前圩,由萧克、王震等高级将领按中央训令,宣布红六军团正式组建,并誓师西征,揭开了长征的序幕。
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桂东成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的中心。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长、毛泽东的老师方维夏就跟随红四团红军(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的红军)……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在桂东东西两边山及周边开展了3年的游击战争。方维夏、蔡会文1936年就牺牲在桂东的普乐山岭。
来过桂东的红军队伍还有很多——红三军团(彭德怀)、红七军(邓小平、张云逸)第五十八团(该团进入青山宋家、彩洞)……
桂东沙田万寿宫还是新四军留守处;桂东四都、青山是王震八路军南下支队战斗过的地方。
桂东的红色文化,种类多、时间最连续,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渊源。其珍贵的历史,独一无二。全县15个乡镇有主要红色遗址27处。其中,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万寿宫、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唐家大屋与杨岸、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共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中共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1处:大岭坳战斗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沙田戏台、同益店、寒岭界战斗旧址、城隍庙、毛泽东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陈奇烈士故居;革命领导人旧居1处:邓力群旧居;纪念设施4处: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毛泽东同志塑像、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桂东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中4个文物点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红四军普乐东水旧址、流源农民运动讲习所、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前誓师西征地旧址、老碗厂——桂东土陶窑址、沙田同益店、文峰塔、湘粤赣红军游击支队桂东活动旧址—西边山桃寮“红军村”等7处共13个文物点为第9批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有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
桂东有3个“湖南之最”:一是解放最早。1949年6月16日解放,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二是海拔最高。桂东平均海拔900米,县城海拔830米,是湖南海拔最高的县和县城;三是森林覆盖最好。桂东是耒水和东江湖源头,是南岭山脉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型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森林覆盖率达85%,位居全省之首。桂东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是桂东经济腾飞的新的引擎。
二、红色文化对桂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红色文化是推动桂东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3种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和保证,文化则是经济和政治的表现,并影响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这3个方面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红色文化中包含的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发扬民主政治,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等,都是发展经济所必需的思想指导。
近年来,桂东县历届党政领导班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资政作用,把挖掘整理红色文化资源、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优势、推动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且,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帮助下,桂东的红色文化旅游节办得如火如荼,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红色文化产业已成为桂东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产业在当今经济结构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文化和旅游相互渗透,以文化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传播成为发展趋势。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老区保留下来的革命遗址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既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发展相应的红色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革命老区大多位于风景优美、生态宜人的地区。把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结合起来,寓革命传统教育于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之中,二者相得益彰,既有利于传播红色文化,提高大部分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质,又有利于把红色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推动落后的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桂东既是红色的土地,也是绿色的家园。在继续宣传好桂东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峰国家级森林公园旖旎山水风光的同时,要大力宣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景点,通过适当包装一些核心景区景点,赋予这些景区景点红色旅游内涵,将红色与绿色统一起来,把旅客对自然风光的享受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使桂东旅游不仅拥有优美的山水风光,而且拥有厚重的历史人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游客得到真的感悟、善的激励、美的享受。同时,桂东历史底蕴深厚,在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充分利用历史的、地方的、民间的文化要素,结合现代的、国际的、主流的展示方式,开发出适合一般现代旅游者需求的产品,让红色旅游经营的每一项、每一个环节,都充分体现具有地域特点的文化特色。真正把“红色文化”融合到“绿色文化”之中,实施红色、绿色“两色”联动。
(三)发挥桂东红色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推进作用
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特定的物质载体和丰富的精神指向,是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的载体。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宣传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历程,对于全县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有益于解决当前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内容,通过创新教育方法和学习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将红色文化融入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传承、践行红色文化中,提升精神境界、培养良好作风,永葆先进性。
三、弘扬和创新桂东红色文化的几点探索
(一)发掘红色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
红色文化正在催生旅游业的一种新业态,为各地的红色旅游发展破解“一次性旅游”的难题。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调查表明:2007年以来,延安的大型实景演出“延安颂”和“梦回延安保卫战”,井冈山的“井冈山”,临沂的“蒙山沂水”以及重庆市渣滓洞的夜间实景演出等,都成功地抓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打造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桂东是红色旅游资源大县,境内15个乡镇几乎每一个都有红色革命传统文化资源。全县共有红色旅游景点27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多处。并且创建了八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云峰国家级森林公园、八面山省级地质公园,创建了三台山公园、植物园等2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2家、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5个、乡村旅游养生休闲避暑点100个、特色旅游街2条,旅游六要素基本齐全。桂东要以红色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就必须深刻领会红色文化的精髓,抓住红色文化的内涵,建设以“第一军规”精神为模板的桂东红色旅游经济形式。同时,要配合网络资源的利用,加大网络宣传的攻势。
(二)用红色文化塑造人才
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具有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是我们的政治优势和治党治国的传家宝,是绝对丢不得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尤其需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让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这就是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运用红色文化蕴含的魅力育人,可以激发人们坚持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可以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在践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抓住红色文化的创新内涵,能够让人们不断创新思维方式。这样,才可以使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准、不断提升个人素质、不断创新思维开拓进取。这样,广大人民群众才会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加大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力度,把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引领社会风尚,其中特别要加强对年轻人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不断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方式方法,倡导互动式、参与式,寓教于乐。通过制度建设,将红色文化融入实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让红色文化走进群众,营造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环境,使红色文化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单位落地生根、不断成长,并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精神食粮。
(三)做好保护和利用文章
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整合要以保护为基础,必须谨慎行事,避免盲目冒进。一是认护革命文物,修缮遗迹旧址。革命遗址与遗存作为红色文化的载体,最大限度地保留和保护是红色文化保护工程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加快组织实施红色文化保护工程,对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留下的红色文化遗迹、形成的红色文化史料等进行系统整理和数字化处理,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恢复或重建一些历史纪念碑、纪念亭及革命遗址、旧址,为红色文化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载体。二是遗址、遗存复原要尊重历史。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不断发展,遗址类纪念馆社会化程度得到极大提高,大批革命遗址不断得到开发,很多地方便大兴土木,改变旧址复原规模和形式,有的甚至不惜破坏历史氛围和生态环境,这其实与遗址遗存的保护背道而驰。因此,在复原遗址遗存时要突出“修旧如旧”的原则,坚持原址复原,完全按照历史的真实复原,对“红色遗址”的原本内容不随意更改、夸大或胡乱编造。
同时,做好开发利用文章。近年来,红色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型旅游趋势,日益被人们所追捧。簡而概之,红色旅游就是寓思想教育于观光游览和文化娱乐之中的一种文化主题旅游,是一种特殊的体验学习方式。一是发展文化产业。红色文化旅游也是一种文化产业,这就要求我们从经济的视角去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积极鼓励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对红色文化旅游的投资,使多元化的市场经济主体参与到红色文化旅游的建设中来,通过发展规划策划、包装、创意,打造一批极具特色的多元化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加快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在经典线路和景区培育上,要结合区域历史文化脉络精心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挖掘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深刻内涵,积极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人物和红色品牌,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内涵,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
(作者系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