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军规”:毛泽东纪律建党建军思想的历史开端

2015-10-21肖俊成谭献民

湘潮(理论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军规革命军工农

肖俊成 谭献民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国情,决定着中国革命的特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而进行的长期的革命战争。而且,这种长期的革命战争的形式和内容,又只能是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后,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毛泽东根据中央的决议,回湖南领导秋收暴动,在攻打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主动将部队转移至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成长壮大的党和红军,如何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如何使工农革命军区别于一切旧式军队,如何保证革命政治任务的贯彻和执行,这些都是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所必须解决的问题。1928年3月30日,为策应从郴县撤出的湘南暴动余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进入桂东,阻击国民党追击部队。4月3日,毛泽东针对部队中纪律松弛、作风不正、偷摸行为、打骂士兵等现象,在桂东县沙田圩老虎冲三十六担丘稻田内,以制度的形式逐条逐项地向部队正式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誉为“第一军规”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毛泽东从党和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层面,探索在农村革命根据地中保持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是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第一军规”的颁布提出了纪律建党建军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

近代以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1]而大约只有200万的产业工人大都脱胎于破产的农民与手工业者,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可以说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土地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革命战争。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仅半年多的时间里,党内农民成分就占了76.6%,而工人成分只占10.9%,知识分子占7%,其他成分占5.5%。这时党已由工人出身的党员为主变成了农民出身的党员占绝大多数。[2]农民大量地涌入党内虽说这是中国革命胜利发展的需要,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就明确地指出,“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3]另一方面,边界红军的来源又主要以农民与俘虏兵为主,红军的成分,一部分是工人、农民,一部分是游民无产者。“以为红军的任务也和白军相仿佛,只是单纯地打仗的。不知道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4]这些问题在党内军中集中表现为,无产阶级思想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为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干扰,探索如何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党和人民军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加强党和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性课题。“第一军规”旨在通过明确党和人民军队的组织纪律,确立党对革命军队和一切革命行动的绝对领导地位,实现党是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军队是党领导下开展工农武装割据的军事集团,使工农群众在斗争中认同党和紅军的性质并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使每个党员和红军官兵都深刻认识到党和红军的性质和任务、认识到党和红军是一刻都不能脱离群众的。因此,“第一军规”的颁布是探索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改造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历史开端,是毛泽东纪律建党建军思想的历史开端,开辟了一条加强党和人民军队纪律建设的成功之路。

二、“第一军规”在加强党和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基础上,确保了党对革命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坚强保障

党的八七会议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但是这一方针仍然是为城市武装暴动服务的,并未实现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的战略目标,也没有对如何在农村地区建立革命根据地作出明确的指示。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公开打出了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但由于长期处于艰苦的农村游击环境中,工农革命军的成分又以农民、游民、俘虏兵为主,缺乏基本的政治训练,以致军中军阀思想、单纯军事观点、流寇主义等各种错误倾向盛行。这些错误思想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便有走到脱离群众、以军队控制政权、离开无产阶级领导的危险,也就会走向国民党军阀主义的道路。

为克服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将一支农民武装改造为工农革命武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加强组织纪律建设,确立党对革命军队和一切革命行动的绝对领导。在转战井冈山之际,毛泽东率领暴动队伍在江西永新实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支部建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部队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以此确立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开始改变了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自由散漫的作风。为保证三湾改编各项措施的贯彻执行,以党纪军纪实现党对军队的组织领导,“第一军规”第一项重要内容即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这实质上是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党指挥枪,党令率军令的基本军事原则。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陈毅会师井冈山之后,将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坚决贯彻党的军事方针和战略战术,从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战方针,先后击退了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三次“进剿”。军事上的胜利反映了党对革命军队的正确领导,“第一军规”的施行初步统一了党同人民军队的思想和行动,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扩大及以后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军事保障。

武装斗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又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战争。“第一军规”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了党对革命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

三、“第一军规”通过加强党和人民军队的纪律建设,密切了党同工农群众的血肉联系,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最终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石

群众路线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是一以贯之的。尤其是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初创时期,能否取得当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成了决定农村革命政权成败的关键。1927年10月在将要登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就明确地指出,“要求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和王佐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5]

“第一军规”颁布以前,党内没有从制度上或纪律上对如何做群众工作、如何处理党同群众的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普通老百姓也沒有认识到工农革命军和旧军队是截然不同的,往往采用同样的避而远之的态度来对待。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利用国内有利的政治局势,乘国民党兵力空虚之机攻克茶陵县城。但军队在茶陵一个多月并没有做艰苦细致的群众工作,12月下旬随着国民党与当地地主武装的反扑,部队在经过激战后又只得退出茶陵县城。总结茶陵由于不做群众工作而遭致失败的教训,毛泽东提出革命军队应当担负起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做群众工作,明确了红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这是工农革命军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显著标志。但是要从根本上使人民群众接受工农革命军,只靠口头上的宣传是没有用的,重要的是靠工农革命军在实际行动上的表现。“第一军规”就是围绕如何做群众工作而颁发的,以制度的形式规定了部队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的政治任务,确保军事工作与政治工作相统一。

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总结24年的革命经验,“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6]“第一军规”是毛泽东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初创时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深入总结群众工作经验而制定的。它旨在以明确的党纪军纪规定党组织和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工农武装割据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严明的纪律性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解决了如何通过发动群众来实现创建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工农武装等一系列问题。可以说,“第一军规”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最终形成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思想理论基石。

“第一军规”的纪律建党建军思想是基于群众路线基础之上的,旨在确立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通过加强党和军队的纪律建设,为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干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今天,我们重温“第一军规”精神,始终坚持纪律建党,对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总体部署,坚决抵制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增强党的和谐与活力,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2] 李新生:《古田会议对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贡献》《党史研究与教学》[M]2009年06期

[3]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7页。

[4]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5]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8页。

[6]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谭献民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俊成系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军规革命军工农
刀子会不会落在我们头上
国民党大烧大杀下的工农劳苦群众
参与和被参与:孙中山与黄埔军校早期政治教育1924—1925
论第22条军规的荒诞性
陈列门道的十七条“军规”
帝国主义屠杀剥削工农
梭镖
不可不知的64条“象棋军规”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关于学生和工农结合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