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2015-10-21仲伟明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仲伟明

【摘要】伴随着医学领域检验技术的发展,疾病的治疗越来越需要医学检验结果作为支撑,因此检验工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对检验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成为医学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保质保量保速度地完成各项检验工作,是检验科面对的一大挑战。为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从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为健康检查工作提供准确、高效的检验结果。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087-02

引言: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诊断患者病情的依据来自于医学检验结果,能够提高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疾病诊断工作也需要更加准确的检验数据。但是,在检验误差、人员操作、设备仪器等因素的影响下,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仍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以下根据实践经验提出控制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措施,希望进一步促进我国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

1.临床医学检验误差的分类和特征

1.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由固定的因素引起的,指的是检验中具有相同倾向的数据偏差。只要影响因素不消除,系统误差就会一直存在,不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并且找不到明确的分布规律。造成系统误差主要有两个因素:①在操作检测仪器之前,没有对仪器进行重新校核。②患者自身的感官障碍所引起的偏差也会影响到检测结果,从而产生实验误差。

1.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指的是在检验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试剂引发的误差,除此之外,也包括检验人员的不当操作,以及不良的环境影响。该误差具有随机性的特点,在变化上并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在控制上的难度更大。不过,增加检验次数、提高检验进度,就能够减小这种误差。而且,随机误差的数据具有对称性,呈现出正态分布的特点。

1.3抽样误差:所谓抽样误差,指的是在总体中抽取的样本,会因为存在变异情况而与总体不符所产生的误差?.避免抽样误差的方式是增加样本数量,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抽样误差与样本数量有密切的关系:样本数量越多,抽样误差越小;样本数量越少,抽样误差越大。

2 临床检验质量的控制措施分析

2.1加強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1临床医师对检验检查项目的选择

首先临床医师要正确选择检验项目的意义,各种组合项目的功能。由于检验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检验项目不断更新,临床医生可能会对检验项目及其应用不够了解。检验人员应给予介绍和推荐,为此我们科编制了《临床检验指导手册》发给临床医生。征求医生意见开展新项目,方便医生选择。

2.1.2采集标本前做好病人的准备

送检标本的是否合格、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病人年龄、性别、妊娠等生理特点以及运动、饮食、服药等都对结果有明显影响。为保证检验质量,我们科编制了《临床检验标本采集指导手册》发给全院各科,以保证病人留样规范化。

2.1.3标本采集、运送和保存

现在临床科室普遍使用真空采血管,各种管子添加剂均不同,选择合适的采血管采集定量的标本。留取粪便标本,要嘱咐患者采集有粘液或是血液的部分;采集痰液标本的时间一般以清晨为好。嘱咐患者采样前须用牙膏刷净牙齿,用清水漱口3次,将口腔内的唾液吐出,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第一口痰。吐入无菌容器内。在标本转运过程中,严格执行标本转送处理制度,实验室在标本接收时要填写标本接收登记,并对标本进行验收,对于溶血、脂血、抗凝血有凝块的标本,要通知临床医生重新采集标本,并填写不合格登记。对不能及时检验的标本,要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血液标本要及时分离血清并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

2.2加强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2.2.1标本确认

首先要查对标本上的姓名、标本号与申请单是否相符,并再次检查标本是否合格。

2.2.2试剂准备及仪器维护

检验科每天开机工作前应对试剂余量进行检查,根据每天的工作量加足试剂,保证满足当天的工作量,并定期统计试剂存量及时做好补充。所有的仪器都严格按仪器要求做定期保养,并做好登记。做好配件的工作状态记录,以便及时更换,同时做好部件更换记录,以便查询。此外,室内温度、湿度以及室内的卫生应符合仪器要求,以免影响仪器工作状态,造成分析误差。做好室内质控工作,每天开始检测标本之前,对有效的标准质控品进行检测,结果在标准允许范围内,才可继续工作。同时在仪器的维护使用权限上要设立管理员,每个仪器有专门的负责人员,避免由于人员较多、业务熟练程度不同造成仪器的不当操作。

2.2.3重视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主要依据,检验科的质量控制主要有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室内质控的目的是保证每个患者标本测定结果的稳定性,消除或减小随机误差造成的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做好室内质控首先要保证质控品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需要按要求保存、复溶,其次在新质控品使用前要做出自己实验室的RCV(常规条件下的变异),才能给出质控品的标准值范围,保证所发出报告的无误性;当出现质控品检测结果不在控的情况时,要分析原因并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做质控,通过后才能发报告。

2.3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检验结果的审核;结果的发放;实验室数据管理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如下:

2.3.1检验结果的审核

检验结果审核采用计算机管理,临床体检报告单由专业人员审核,签字并录入系统。审核者主要审查检验项目是否与申请单相符, 查看检验结果有无异常,确定结果是否需要复检并做好登记,对于超过“危急值”的异常结果,及时复检,并与相关科室联系同时做好“危急值”的反馈登记,对于已签发报告的异常血液标本在4℃冰箱中保存5天,以免有疑问时复查。近两年我科室狠抓漏检项目的检查工作,每天值晚班的人员于下班前通过系统软件查询有无漏检项目,发现漏检项目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微生物及理化检验报告单由专业人员审核,双人双签字,并由科主任复核后通过系统软件报告结果。审核者主要审查检验项目是否与申请单相符, 查看检验结果有无异常和错报情况,对于一些致病微生物和重点监测有毒物质,应及时复检,并与相关科室联系做好反馈工作,对异常标本进行正确的保存。

2.3.2结果的发送

对于有条码的样本审核无误后及时通过系统软件报告结果,无条码的样本正确填写报告单审核无误后及时将结果录入系统,同时将报告单及时交接给相关科室,尽快出具报告。临床检验科室还应做好各个项目每天的工作量登记工作。

2.3.3实验室数据管理

每月会对所有开展项目进行工作量统计,所有项目均保存完整原始记录,在计算机管理的同时设有样品交接记录本、危急值登记表、值班记录本、血液样本交接记录本等登记项目,有较为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

结束语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关系到整个医院的医疗质量安全,必须要通过加强临床医学检验各个流程的质量控制,为医院诊断提高准确的检验结果,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也要不断完善临床医学检验的系统化与自动化,努力抓好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勤广,赵霞.临床检验实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02)

[2]傅瑜,李东升,刘江虹,王联连,马心惠.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管理[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0(04)

[3]楼慧萍.谈检验科的全面质量管理[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05)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Units 13—14解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