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心灵的花朵绚烂绽放

2015-10-21吴燕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培养教育坏孩子好孩子

吴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 人的心灵包纳了这天地自然所有的神奇和唯一,而和心灵的对话方式,只能是以心触心。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群中最年轻、最有朝气、最喜欢学习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最具丰富情感且个性独特的群体——青少年,教师只有用平等、尊重和爱,才能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给予他们探知这个外部世界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使他们构建更为理性、阳光、快乐的内在世界,让这股从他们心底里涌出来的幸福感成为他们认识世界、创造世界的活力之源。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

教师都知道,爱一个好学生不难,因为他们本身就讨人喜欢,而去爱所谓的“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最大的考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包袱、生活困难和学习难题。所谓的“问题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他们可能是学习有困难,或者行为有过失,或者思想有偏差,而作为他们人生路上的指引者,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不能因为他们的某些小错误,而对他们大加指责,甚至袖手旁觀。

一个真正的好教师要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教育者的使命不应当把好孩子和坏孩子分开,乃是要运用好孩子化坏孩子,运用坏孩子的好处化好孩子的坏处。”也就是说,好孩子和坏孩子之间没有明显的鸿沟,他们是相互影响、相互感化的,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那些所谓的“坏孩子”,更要真心地对待他们,鼓励、期待他们健康成长,不能随便在某个学生身上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每一个学生都是个性独立的主体,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方法,正如陶行知先生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二、没有一个学生是差生

最近一个月,我的心情如阳光般灿烂,家人和朋友都说我变得更加乐观了,同事也说我有了好心态。其实,我最清楚,这一切皆起源于学生的一句鼓励与认可。

那是一个难忘的傍晚,我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名学生,便主动邀请他们同行,并和他们攀谈起来。一直默默不语的聂徐言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鼓足勇气对我说:“老师,说句心里话,以前我确实不能接受您,觉得您的要求太严厉。可是,现在我想通了,其实您是为了我们好。”我愣住了,孩子的心灵多么纯真可贵,他们简单而丰富,我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这次谈话之后,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聂徐言。慢慢地,我竟发现这个昔日的“问题生”也有着许多闪光点,如背课文时,他总比别人背得快;回答问题时,他总比别人更积极;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他也比别人更认真……而更重要的是,他的学习热情远远超过了班里其他学生!

在责怪自己几乎埋没了一个“天才”的同时,我不禁反思:原本令我头疼的学生现在居然变得那么主动、那么上进,我想一切的功劳皆归功于“鼓励”二字。学生不经意的鼓励与认可鼓舞了我工作的热情与动力,反之,学生的进步与努力不亦源于教师的鼓励与赞许吗?是啊,人可分长幼、分男女,唯独不能分的便是贵贱;人都需要鼓励、需要认可,成年人需要,教师需要,学生更需要。

无论是好学生,还是所谓的“问题学生”,教师都应该意识到他们都有着独特珍贵的心灵,只是教师触及的不够深,发现的不够多。只要教师有这样的认识并身体力行,才会对学生产生“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积极暗示,正如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个现象的态度,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位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如果教师能以平等、关爱的心灵去探索、发现、影响学生,那么还需要为教育功效甚微而忧愁吗?

(作者单位:南昌二十中)

猜你喜欢

培养教育坏孩子好孩子
志愿服务在民办高校党员培养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好孩子
没带作业的“坏孩子”
坏孩子和好孩子,你爱哪一个
教育微论坛
做一个好孩子
浅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
真是好孩子
有坏孩子问我要钱
坏孩子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