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阅读的特点、方法、运用及作用

2015-10-21徐秋玲

知识窗·教师版 2015年8期
关键词:读法课文方法

徐秋玲

分析2015年中考语文试卷得知,相对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更具有灵活性,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如何教好语文,怎样才能更准确地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是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根据著名语文教育家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笔者把语文大致分為阅读与写作、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四大部分。要想学生很好地掌握这四部分语文知识,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来实现。只要教师方法得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自悟能力和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力,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有效达到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阅读的特点

阅读,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笔者研究阅读方法,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有机结合。即朗读要与字、词、句的教学结合,与教师的适时指导、精当点拨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二是有序安排。即教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采取滚动递进式训练方法,做到既体现一般要求,又突出重点要求;三是有度地把握。即教师要注意在什么时候读、什么地方读,以及用什么方式读,以确保朗读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广泛性;四是有效利用。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朗读情境,才能使朗读成为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自悟与运用学法的过程、提高认知和能力的过程。

二、阅读的方法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①示范朗读法。它能让学生进入情境,感知整体;②师生领读法。它能突破句群长、结构复杂的朗读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段落与词语的理解;③齐读法。它能突出重点,加强学生的识记,尤其适用于思想性较强的课文;④师生轮读法。它适用于景物描写逼真、语言优美的课文,起到启迪学生想象、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⑤续读法。它是由小组接续朗读篇幅长、自然段多的课文,加快学生理解层次结构的速度;⑥分角色朗读法。它适用于情节变化快、人物线索多的课文,能起到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感知课文内容、熟悉人物的效果;⑦引读法。它适用于句意连贯、内在联系紧密的课文,教师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方法,诱发学生的灵感,活跃课堂气氛,凝聚学生的情感。

三、朗读方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较朗读法

第一,在不影响语句通顺的情况下,教师可适当地删减一些准确、传神的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探究课文的内蕴。

第二,为了使学生了解选词练字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可采取比较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

第三,根据句子的特点,教师可以相应地变换句型,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朗读。这种方法既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读好原文的句子,又能促进学生领悟课文情感,产生共鸣。

2.以读代讲

对于故事性强、内容简单的课文,教师不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获得整体感知,吟读揣摩,理解课文,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悟情朗读

语文是一门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必须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课文形象,重在读中激情,使学生在声情并茂地朗读中激发情感。

四、创造朗读

语文教学的朗读沟通着听、说、读、写等各个环节,也联络着字、词、句、篇,所以教师必须重视朗读。如在导读之后,笔者要求学生揣摩和判断当时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在课文句子的提示语前后添加自己认为能够提示人物心态的最准确的词语。这种有创造的朗读指导,使学生既能提高朗读能力,又能积累词汇,真可谓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几种阅读方法,能形成以读为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学写的课堂教学结构;使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能追求阅读个性化,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必须坚持自主性阅读,鼓励探究性阅读,开展课外阅读,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学府路中学 )

猜你喜欢

读法课文方法
龙闯迷阵
答案大放送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怎样读零
注音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