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设计方案若干问题
2015-10-21张艳
张艳
前言
传统的农业灌区以农作物系统、灌溉系统为主,灌区生产对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人工的流域改造可能导致大量淤泥堆积,长期不进行处理可能导致水体污染,严重时可能造成洪涝灾害,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部门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流域改造。同时,这种粗犷式灌区内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的破坏,直接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1、当前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设计方案中“重点轻面”
生态型灌区是指利用灌区内部自然环境的条件,通关少量的人工改造与流域治理,对灌区内进行生态化、低污染化建设。完整的生态型灌区具有灌溉系统、自然河流系统、低污染的排水系统、自动净水系统和作物系统以及土壤水文系统、人工的路网系统等。进行生态型灌区改造建设的重点是灌溉系统、排水系统、作物系统与净水系统的建设与改造,这几个系统直接关系到整个灌区的作物生产、水资源管理、作物管理等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失败。生态型灌区改造建设是一个大范围的综合流域治理工程,灌区改造建设要遵循“整体改造、整体建设”的要求,不可“重点轻面”。然而一些灌区改造工程中,因设计、决策失误,其改造工程设计中没有考虑整个灌区的整体建设,仅重视部分“关键环节”的建设,重视“点”而轻视“面”,导致灌区改造出现问题。以一灌区改造设计为例:某灌区在进行生态化改造设计时,对现有的水利条件进行升级,通过在上游进行“清污排瘀”、“顺流疏通”等环节疏通现有河流路线,建立了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同时利用流域湿地周边环境建设了作物灌溉系统,并沿流域建设了网路系统,但没有在灌溉系统下流域设计净水清污系统,水体流经灌区后被化肥、农药等污染,再加之下游淤泥堆积,河流流速减缓。长期如此,导致该灌区水体污染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整个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工程宣布失败。从上面的案例可知,生态型灌区的各个系统之间有直接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整个生态型灌区的崩溃。
1.2设计方案中存在“面子工程”
生态型灌区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当地水土环境、净化水体,还可以改善流域环境,提高灌区作物产量。通过对灌区的生态化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调节地区气候,对于灌区的长期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然而一些灌区在进行改造时,只注重“面子工程”,进行浮夸的改造设计,却对灌区的长期发展没有实际意义,一些灌区的设计方案里将灌区规划的井井有条,设立了很多优化措施,然而实际上这些方案却不可行,这些方案或是没有考虑灌区的实际情况,影响了正常的湿地生产。这些面子工程直接影响了灌区的建设与发展,将灌区变成了风景区,甚至导致灌区作物产量连年下降。
1.3忽视灌区整生态协调发展
生态化灌区的发展不只是灌溉业与种植业的发展,它还与水土保持、水体净化、生物保护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然而一些生态型灌区在改造设计方案中,只对灌区内灌溉系统、作物生产等方面进行了改造设计,却忽视了水土保持与河流净化的改进设计,把导致灌区生态化建设变成“增产化建设”。
2、推进生态型灌区改造工程的措施
2.1开展生态灌区分域式建设
生态型灌区的改造包含众多因素,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灌区出现问题。为了尽可能地避免出现“重点轻面”的问题,设计人员可根据灌区实际情况,将灌区分割为多个区域,通过渠道分级系统,将灌区内的灌溉片区作物组成、灌溉制度、土壤性質、渠道地质等不同情况进行分片化、分域化设计,根据生态化区域的复核水量平衡和灌溉水利用系数,对灌区的生态化建设进行分化型处理,不能仅凭某一区域作物情况来对整个灌区进行规划,绝不能不问情况就统一作物、统一用水定额、统一衬砌方式,白白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不同的灌区土壤和农作物结构具有不同的需水量,在满足设计灌溉保证率和水量平衡的条件下,注重保护农田生态系统,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方案进行节水改造,从而开展生态灌区分域式建设。
2.2以人为本,重视生态灌区的实际情况
生态化灌区的改造建设目的是为了改善当地环境,优化流域条件,而生态化灌区的本质还是灌区,灌区的建设不可脱离实际情况。灌区建设的第一目的是方便群众、方便灌溉、方便用水、安全灌溉。因此,生态化灌区的建设要以人为本,重视灌区的实际情况,改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深入灌区中,进行实地调查,在设计方案出炉之后,不要直接实施,要先将改造方案在灌区内公布,积极参考灌区内工作人员的意见,切不可一意孤行,只为“面子工程”,而忽视了灌区的实际清况,造成资源浪费。
2.3重视多方面的协调
建设生态化灌区是,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对于当地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生态化灌区建设要重视多方面的协调发展,在改造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不要将视野局限于灌区作物收益,要将视野放远,从长远考虑灌区生物多样化的建设。为此,在生态化建设过程中,对于灌区周边有污水产生的地方,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截污净化,不可任由污水流向下游,造成污染,或者建设专门的污水渠道,确保污水不流进灌区灌溉系统,不污染灌区农作物。同时注重灌区面源污染的防治,建立生态沟渠,给灌区生物留下生存空间,适当时建立防护网,对各个区域进行生态栏截,减少灌区设施对灌区内生态环境的破坏。灌区改造过程中,一切工程措施的采用均围绕生态优先的理念,改造过程设计时不要将改造重点放在灌区农作物上,改造过程中要时刻考虑改造工程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改造要以不损坏灌区生态系统为原则,注重水系、作物、土壤和生物之间的联系,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改造之后要进行为期3-6个月的观察期,由专门的观察员进行实地考察,确保改造工程达到预期效果。
结语
为了解决传统灌区中在的问题,近年来政府部门推行生态化灌区改造建设,即通过流域改造、生物保护、水体净化等措施来还原该地区的原有生态环境,又不减少农业收益,这对于当地的长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生态化灌区改造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入手,研究生态化灌区建设的改进措施,给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帮助。生态化灌区改造工程是一个长期工程,从业人员要将眼光放长远,要从生态化的角度入手,将生态化改造落实到实处。
(作者单位:吉林省梅河口市海龙灌区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