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市场与相信程序
2015-10-21
真理再走一步,可能就是谬误。
我所见到的最近一个例证是,为了拯救一度濒危的A股市场,有关方面曾经强调需要“加强程序化交易和客户管理”,并且“严禁利用程序化交易恶意做空”。对此,我想说的只是,“加强管理”,是可能的;“严禁(恶意)做空”,则是不可能的。
也许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但是有关方面应当懂得,在一个真实的市场,有些事情确实是不能被割裂的。这有两种严格的理论上的含义:一个含义,是因为割裂任何一个市场的管理意图,可能(如果不是“注定”)都会失败;另一个含义则是割裂虽然是可能的,但却是不可欲的。事情是怎样,它就会是怎样,是好还是坏,或者生存,或者死亡,是客观的必然结果,从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可欲)。
首先,目前的程序化交易,已经不再是只能解决简单逻辑的一般工具,而是带有相当多的“拟市”(即根据实时的交易动态,随时改变交易的指令)的超级智能化的一款产品。
这些程序的最大特点,不仅在于它可以忠实地执行投资人预先制订的规则与策略,而且它也有自身的价值取向,能够根据交易市场中的异常动向,根据交易规则,用最快的速度,自觉地回避交易风险。换个说法,如果做空是当天最佳的计算结果,它就一定执行,坚定到完全不掺杂任何感情色彩,真正的大智若愚。
其次,在市场上,买与卖,多与空,一定是成对出现的。在程序看来,做空。与做多,本来就是一个意思。程序一般就是这么严谨,严谨到了能让任何人,均无机可乘。这当然就包括行政权力的介入。
一般来说,程序所定义的“介入”,是指我们人类的行为,作为“外物”的一种“认知的惰性”,它属于“对于无知的无知”;这与“愚蠢”几乎是同一个量级上的定义;对此,大家可以在“市场行为经济学”、“人机交互设计”、“社会传播学理论”之中,找到非常确切的各种实例。
一个成功的、并且经过市场检验的交易程序能走多远,速度能有多快,它对这种“外部介入”,就能采取多么精确的负反馈—否则,如同我们人类似的,奉行“官大表准”、“逆向选择”、“劣币驱逐良币”,它就赚不到钱,最终被市场弃用。
再次,程序化之所以能与市场高度拟合,是出于“不知道”的假定,而不是相反。
这就如同我们知道有些交易程序非常赚钱,但是设计它的人,也解释不了它为什么能够赚钱;同时,也没人知道它现在赚钱,未来能不能赚钱。
事实上,程序并不知道,在哪个方向上肯定赚钱,这才是程序化交易的最为本质性的内容—如果有一天它真“知道”了,那么普天下的钱,恐怕也不够它赚的;交易市场的末日,亦不外如此。
十八届三中全会既然提倡“改革”与“创新”,提倡进行市场化改革,就相当于變相承认了“不知道假定”—如果我们坚信政府部门“什么都能知道”,我们还要市场做什么呢?今后我们还需要改革与创新吗?
其四,在证券市场,今天你赚钱了,是因为今天有人亏钱了,否则,钱这个东西。“天上不生,地上不长”,你赚的钱,到底从何而来?这应当算“善意”,还是“恶意”呢?
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都需要相信市场、相信程序,市场经济从来也不是什么纯洁的“圣杯”,在每一个游手好闲的帕里斯的身后,都站着一个很宅的赫克托耳,只有真刀真枪打一仗,我们才能知道谁是真正的勇士,谁是没用的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