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现代价值力
2015-10-21刘驷凡
刘驷凡
摘 要: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时代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产物,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方式的集中代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时代的到来,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力也随之有所改变。
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许多以实用为主的手工艺品已经逐渐工业制品所取代,失去了其实用价值;许多民间手工艺品的实用价值已经不再存在了,其价值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上和艺术价值上;许多手工艺品已经逐渐和工厂生产结合了起来,走向了产业化,产业价值日渐显露;在机械的轰鸣声中,纸扎还有其它的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走向了消亡。
关键词:民间传统手工艺;现代社会;现代价值力
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是农耕时代的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产物,是传统的中国民众为生活的艺术创造,是在生活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艺术。儿童戴在头上驱寒保暖的虎头帽、贴在门上驱邪纳福的门神年画、用于祭奠先人的纸人纸马、栩栩如生的面塑、精妙绝伦的皮影戏……它不仅几乎涵盖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的全部内容,还涉及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死后的“另一个世界”,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与文化方式的集中代表。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时代的到来,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土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力也随之有所改变。
一、逐渐消失的实用价值
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都是中国民众为满足生活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其最基础的价值必然是实用价值,然后才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而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许多以实用为主的手工艺品已经逐渐被制作更加简便、价格更加低廉、功能更加优越的工业制品所取代,失去了其实用价值。
中国延绵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不仅树立了“以农为本”的思想,也形成了 “男耕女织”的社会传统。“德,言,容,工”是传统礼教要求妇女必须具备的四种德行,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女子从小就要学习描花刺绣、纺纱织布、裁衣缝纫等女红活计,以便长大后缝制帽子、衣服、鞋垫、鞋子等衣物。以虎为图案做成的衣物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孩童头上戴着虎头帽,脖上围着全虎围嘴,手上套着虎暖袖,肚上系着虎面肚兜,脚下穿着虎头鞋,很好的起到了防寒保暖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工业化取代了手工活,女红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传统的虎头帽、长袍马褂、棉袄、布鞋也在更为廉价和实用的棒球帽、西装、羽绒服、皮鞋的冲击下淡出人们的生活,不再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日用服饰。
二、发扬光大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
我国的民间手工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卓越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很快,就好像机器上的齿轮一样,不停地飞快转动着,人们渴望能够表达自我,满足精神需求。许多流传下来的民间手工艺,变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给了人们一片自由翱翔的精神天空。
现在许多民间手工艺品的实用价值已经不再存在了,其价值力主要体现在文化价值上。给孩子穿戴的虎头帽、虎头鞋等,是虎文化的一种延伸。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礼典》中说:“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今人卒得恶遇,烧虎皮饮之,系其爪亦能避邪。”虎不仅能吞食鬼魅、威慑敌害,还能庇佑人身、赐福示瑞。虎具备的这些特性,极大地迎合了人们借物祈福的美好愿望,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崇尚的对象。以前婴儿的成活率很低,人们寄希望于一种强大的力量的庇佑,所以我国大江南北普遍流行着这样的风俗,只要生的是男孩就免不了穿虎头鞋、戴虎头帽、着虎衣、抱虎枕。虽然现在这些物品已经不再被当做实用品,但人们依然出于庇护婴孩的心愿而购买它们,它们也因为其文化价值而得以继续传承下去。
当然,许多民间手工艺品,比如泥塑、剪纸、皮影、年画等等,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满足物质需要而创造出来的,而是为了满足精神需要。逢年过节亦或新婚喜庆,人们常常会贴红纸剪的“囍”字,美丽鲜艳的剪纸贴在雪白的墙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门上、灯笼上等,渲染出了一派甜蜜喜庆的节日气氛。除了“囍”字外,还有“福”字、“鹿鹤同春”、“年年有余”等许多有着丰富吉祥寓意的剪纸图案,满足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这些民间手工艺品,都飽含着中国劳动人民最淳朴的的审美需求和消灾纳福的吉祥愿望,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逐渐显露的产业价值
以前,民间手工艺品更多的是一种个人的艺术创造,手工艺人分散在个体作坊中,独自完成从选材,到制作加工,再到销售的整个流通过程。而现在许多手工艺品已经逐渐和工厂生产结合了起来,走向了产业化,以前那种“单打独斗”的局面基本不复存在了。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红花镇是“中国结之乡”,90年代末期开始发展产业化,形成了规模,全中国80%以上的中国结产于红花镇。轩然工艺品厂是当地最大的中国结生产厂,据工厂人员介绍中国结是发放到各村的村民手中进行编织,然后再统一收购。工厂只负责把编织好的中国结再进行各种工艺加工,把简单的中国结与鞭炮串、辣椒串、“福”字、“喜”字、桃木挂件等装饰物结合起来,制作成精美的福结、喜结、桃木结等精美的工艺品,然后再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据了解,这种中国结产业增加了当地人民的收入,提供了就业岗位,极大地促进了在当地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当地的支柱产业。
四、机器轰鸣声中的湮灭
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受到了机械化生产的极大冲击,纸扎可以说是其中的典型例子。纸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野蛮的人殉习俗,后来演变到用陶器等做成陪葬品,再后来就是纸质的陪葬品了。纸扎受到机械的冲击太大,其材料很便宜,主要是挣人工费,机械做比人扎快的多,机械一天能做出两千元钱的货,人二百元钱的货都扎不出来。虽然机械做的不如手工的好看,但便宜,其实同类的纸扎最多比机械的高三分之一,这也是为了竞争。有些人为了好看愿意要手扎的,但是更多的人已经没有了这种讲究,认为反正都是丧葬用品,一把火就烧了,有这些东西就行。就这样,在机械的轰鸣声中,纸扎还有其它的一些传统手工艺,逐渐走向了消亡。
【参考文献】
[1]朱怡芳.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与政策研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2]邱春林.中国手工艺文化变迁[M].上海:中西书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