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殖民时代的斯里兰卡跨界民族问题

2015-10-21杨余越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杨余越

【摘要】跨界民族问题曾对印度和斯里兰卡两国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印斯殖民时代结束之后显得尤为突出,甚至直接导致了危害国际秩序的“猛虎”恐怖组织产生。这一组织虽然在2009年被消灭,但依然残存下来了许多问题,对印斯两国关系的发展和国际秩序的稳定带来了一些挑战。

【关键词】后殖民时代;跨界民族;泰米尔人

中图分类号:K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30-02

一、问题由来

泰米尔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起源于印度北部,当今主要跨斯里兰卡、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斐济、毛里求斯、南非等国家而居。

印度的泰米尔人最早称为达罗毗荼人,主要分布在南印度地区,这一地区在古代统称为达罗毗荼地区。他们在生活团结友爱,各种种姓可以相互接触,总人数达到8000万,占印度人口的7.4%①,现主要居住在南部泰米尔纳德邦。

在斯里兰卡,泰米尔人是第二大民族,人口约340多万,占总人口的18%②,信奉印度教,由于历史原因,他们主要分为两部分:斯里兰卡泰米尔人和印度泰米尔人,这两部分泰米尔人都起源于南印度,前者是随着历史发展不断迁移到斯里兰卡来的,后者是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迁移到斯里兰卡来的种植园劳工。居住在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与当地主体民族僧伽罗人之间一直都有很深的矛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宗教原因

公元前3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斯里兰卡,当时的僧伽罗统治者从一开始就试图把佛教打造成僧伽罗民族的宗教③。为了维护自己对斯里兰卡的占有,历代的僧伽罗统治者都极力宣扬佛教观念。所以,屡次侵略他们的南印度异教徒泰米尔人就被认定为是他们的敌人。再加上殖民时期因殖民者打压佛教,提升印度教的政策,使得僧伽罗人对泰米尔人更加仇视。由此,两民族宗教的对立就此延续下来,成为他们相互争斗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殖民原因

斯里兰卡在历史上屡遭殖民者侵略,其中就包括南印度泰米尔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等。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殖民当局在斯里兰卡实行的是分而治之的民族政策,重用泰米尔人,歧视人口最多的僧伽罗人。这无疑就造成了两民族境遇上的巨大落差,引起的僧伽罗人对泰米尔人的仇恨,再加上由于斯里兰卡劳动力短缺,英国殖民当局决定从南印度引进大量的泰米尔劳工,让僧伽罗人直接面对历史上对他们造成最大伤害的敌人,这就直接导致了僧伽罗人民族情绪的高涨,两民族不和的种子就此播下。

二、独立后持续不断的印斯争论

(一)愈演愈烈的僧泰冲突

斯里兰卡独立前夕,僧、泰两个民族的上层人士在国务会议的议席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最终产生了全部由僧伽罗人组成的内阁。这种政治局面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而英国殖民者在撤出斯里兰卡时又完全不顾可能造成的危险结果,将权利移交给了僧伽罗人的政党。因此,斯里兰卡独立之后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1948年2月斯里兰卡从英国独立之后,锡兰泰米尔大会党内部就曾发生了严重分歧。1956年大选时,走向僧伽罗民族主义的自由党领袖班达拉奈克为了争取僧伽罗人选票,提出了“只要僧伽罗”的口号,竞选获胜后,斯里兰卡便开始推行“只要僧伽罗法案”的政策④,由此泰米尔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为了避免矛盾进一步恶化,以当选总理的班达拉奈克与契尔文纳亚(泰米尔领导人)进行了谈判,达成了《班达拉奈克——契尔文纳亚甘姆协议》。

令人无奈的是,这项协议引起的僧伽罗人的强烈不满,并于1958年爆发了斯里兰卡独立以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种族骚乱,僧泰双方发生了流血冲突,直到政府在8月份通过《泰米尔语(特别条款)法案》之后问题才得到缓解。

总结殖民时代刚结束后斯里兰卡民族冲突的矛盾点,它们主要集中在选举、教育、移民、就业等方面。但是关于80万印度泰米尔人劳工的国籍问题,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

(二)无可避免的印斯争论

由于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与南印度泰米尔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早在殖民时代,印斯之间就产生过大规模的争论。

在20世纪20年代,印度与斯里兰卡就曾针对英殖民者带来的泰米尔种植园劳工的国籍问题进行过讨论,从1940年开始,斯里兰卡的民族运动领导人们也不止一次的与印度讨论这个问题,但尼赫鲁并不同意将斯里兰卡的印度泰米尔人遣返回印度。尼赫鲁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英国统治时期还有许多泰米尔人被招募到英国的其他殖民地,如果他接受了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那么其他国家也必然会效仿斯里兰卡遣返泰米尔人。

在斯里兰卡和印度分别从印度独立之后,斯里兰卡的印度泰米尔人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两个政府的一个难题。印斯两国政府曾在1949、1952、1954年进行了三次总理会谈,于1954年签署了《尼赫鲁——科特拉瓦拉协定》,规定“在斯里兰卡无国籍的印度泰米尔人可以得到为期十年的单独登记选举权,以便学会僧伽罗语”。1964年时,两国政府就97.5万无国籍印度泰米尔人的安置问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会谈。斯里兰卡认为,根据印度宪法,这些印度泰米尔人实際上就是印度公民。这次会谈达成的《西丽马沃——夏斯特里协定》规定:“在此后的十五年中,印度接受52.5万人,斯里兰卡接受30万人,还有15万人的问题留待以后解决”⑤。时隔10年之后,两国政府在1974年决定未做决定的15万人两国各接受一半。

由于两国政府和社会间的各种复杂原因,斯里兰卡和印度对于泰米尔劳工的安置工作进行的十分缓慢,斯里兰卡在此后接受的劳工数也远远高于印度。

三、累积而成的严重后果

(一)恐怖主义活动

殖民时代结束以后,在新成立的斯里兰卡政府部门中,僧伽罗人占到了统治地位,由此也在政策中走向了民族极端主义的方向,大部分规定都不利于泰米尔人。此时印度和斯里兰卡关于劳工安置问题又进展缓慢,感觉到在社会和国家中受到歧视的泰米尔人终于无法忍受,决定走向反抗的道路。

在20世纪70年代初,斯里兰卡泰米尔人曾成立了名为“泰米尔联合解放阵线”的组织。1976年该组织又分裂出一个更为极端的,想建立独立国家的组织——“泰米尔伊拉姆猛虎解放组织”,创建人为布拉巴兰卡,他的宗旨是在斯里兰卡泰米尔人聚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泰米尔人国家,而非仅仅要求政府取消歧视性政策。

“猛虎”组织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其中的一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印度的支持。印度在对待斯里兰卡民族问题上,明显表露出前后不一的矛盾态度。在1987年斯里兰卡几乎要灭掉猛虎组织之时,印度的公众舆论就谴责了这一“种族灭绝行动”,并向斯里兰卡泰米爾人提供了大量援助。后因担心印度国内泰米尔人出现独立思潮,印度不得不在斯里兰卡和“猛虎”组织中间充当调解人,并在1987年7月29日签署了《印斯和平协议》,这一协议就事实性的把“猛虎”组织的国外活动舞台从印度转移了出去。

进入21世纪以后,斯国政府对“猛虎”组织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中间虽遭挪威调停,但收效甚微。2006年之后,斯里兰卡政府军采取了新的作战策略,进攻开始变得顺利,2007年已将该组织赶出东部省,2009年攻入“猛虎”总部——基利诺奇镇,并于5月18日击毙了首领布拉巴兰卡,由此斯里兰卡内战宣告结束。

(二)新的难民问题

历经26年的内战给斯里兰卡带来了毁灭性的的打击,7万多人死亡,180万人颠沛流离,国家经济进入停滞甚至倒退阶段。打败猛虎之后,据斯里兰卡官方数据显示,“2009年初以来,先后大约有30万名泰米尔人逃离原猛虎控制区,沦为国际难民”,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在2009年5月13日敦促斯里兰卡“如果不采取紧急行动,这次人道主义危机将变成一场大灾难”⑥。

但是如何安置这些新的难民问题却始终是一个困扰,两国政府处于一种两难境地:难民中间混有不少“猛虎”的残余成员,若让他们回到家园无疑是放虎归山;若不让他们回家,政府将大大增加开支,长久下去必将负担不起。面对这么一项浩大的工程,斯里兰卡和印度政府需要长期合作,并在必要时争取其他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援助,有计划的妥善处理。

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虽然已经成为了时代主题,但殖民时代给斯里兰卡带来的伤痛却依然存在,斯里兰卡未来依旧困境重重。保持和平环境的斯里兰卡将会持续有效的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业,中国近年来在斯里兰卡的投资项目就十分引人注目。在全球恐怖主义猖獗的今天,南亚的稳定与和平不仅对亚洲至关重要,对全球的意义也非比寻常。相信在不远的未来,泰米尔人会成为一种“粘合剂”,有效地推动地区和平和印斯友好关系,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

注释:

①刘艺.从跨境民族的视角看斯里兰卡的泰米尔人问题[J].南亚研究,2007(2).

②王兰.列国志·斯里兰卡[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2.

③④⑤王兰.斯里兰卡的民族宗教与文化[M].昆仑出版社,2005.

⑥刘军.后“猛虎”时代的斯里兰卡[J].国际论坛,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