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概念的当代适用性
2015-10-21徐安
徐安
【摘要】“节制”是柏拉图正式提出的。尽管节制美德产生于古代希腊,看似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上都远离我们,但是对我们同样具有价值,也许还是我们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美德。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讨论节制,提倡节制美,重视节制的教育,显得尤为必要。这对人们拥有美好的灵魂和幸福的人生,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柏拉图;节制;欲望;节制美
中图分类号:B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26-01
节制的观点,发于苏格拉底,正式提出还是归于柏拉图的功劳,之后,节制思想长期延续下来,后世更加节制的观点发扬光大,比如亚里士多德,而在中世纪,节制更是基督教七大美德之一;在近代资本主义的伦理思想体系中,节制仍然是重要的美德。德国伦理学家包尔生说“它是全部道德德性的基本条件,是全部人类价值的基本前提,甚至是人类本性的基本特征”。
既然节制是节情节欲的,那么接下来,就从情欲、肉欲、食欲、权势欲、物欲等角度讨论对欲望的节制是什么样的状态,以及对我们美好生活的启示。
一、对不同欲望的节制的具体描述
对爱情的节制即柏拉图式爱情,既节情、也节欲。
“浸淫于肉体美所产生的快感,那就叫做爱情”。这就是情欲,这是精神层面的沉湎,不同于迷恋性事的肉欲。《会饮篇》中柏拉图对爱情的看法非常独到,柏拉图式爱情并不能作为精神恋爱的代名词,也不能被简单地归结为同性之爱,其真正要义在于节制,是一种对节制的理性的崇尚。虽然柏拉图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但是节制在他看来是获得真正爱情的关键。节制是灵魂中的另一匹马,它非常谨慎,使爱情不至于陷入情欲的低俗,在爱情的迷狂下,节制使爱情高尚而给人带来的善和快乐。
对感官欲望的节制:“食欲若是压倒了理性和其他欲念,就叫做饕餮,犯这毛病的人被叫做饕餮汉。若是饮欲望挟暴烈的威力使得一个人贪酒,那也是一种称号,用不着说。”这类皆是以食为主的口腹之欲、感官之欲。我认为中国的很多精辟的高深思想可以很到位的描述何为节制的感官: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节制会使身体达到阴阳调和的健康状态。
对权势观念的节制,这也是个人正义与国家正义的集中体现,个人(理想国中只能界限分明的人,现实生活中可以对应的是处于各自职能角色的执政者和掌权者)只做适合他本性的事,各司其职;国家通过制定合理的制度政策使其相互监督制衡。这也就是柏拉图所说的正义状态。
对物欲的节制方面:物欲就是人性贪婪的欲望。它涉及到的概念可以说是最广的,与其密不可分的观念有:物质发展观、包括消费观在内的生活观、道德观和价值观。一切节制的措施,除了能从物质、精神多方面来综合优化人的现实生活质量之外,亦能尽力推迟地球资源枯竭期的到來、尽力争取时间加快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以适应人类生存、延续和自由全面发展需求的意义。
二、当代社会节制思想不可或缺的必要性
思想领域内“节制”否定论者所持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西方国家盛极一时的以经济主义主导的传统发展观和以消费主义主导的生活观。而坏的思想带来人的坏的言行,我们需要正视甚至还原事情的真相。
也许,因为客观的限制,会有人质疑并忽视节制的必要性,这种不作为的想法是错误的。不可否认,一切“节制”、“环保”措施,除了能从物质、精神多方面来综合优化人的现实生活质量之外,亦有尽力推迟地球资源枯竭期的到来、尽力争取时间加快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以适应人类生存、延续和自由全面发展需求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节制、并要坚持节制,努力创建一个以科学的发展观和生活观为主导的节约型社会。
三、重视社会层面的节制思想的教育
个人的节制力是相对的,人类实践证明,当节制力不能被人们自觉地运用时,还需有国家法律、政策等社会层面的配合。比如:政策制度上体现节制,调节人过度支配情欲行为,完善环境立法。通过很多有效的途径,在全社会树立节制观念,形成全人类运用理智节制的趋势。个人的理智可能是有限的,不正确的,但是人类的理智是无限的,在趋势上符合自然之道。人类的理智规范个人的理智,个人的理智在人类理智之下得以调节和引导。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虽然人类行为上距离自然保护还有差距,但是无论是哪种派别,人类已经达成理智上的共识:保护自然,避免人为破坏自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形成全人类自觉节制。在众多可以实施的途径中,教育是最为重要的。因为教育与个人节制、社会节制息息相关。加强关于节制的教育。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教育也需要政府和各媒介的通力配合。只要能够满足自己健康生存的物质需要,就不应该去贪求过多的物质财富,保持合理的物质欲望是人应追求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因素。“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数量很少,他们极少接受大自然的馈赠,而是教育训练的结果,当受到需求和欲望的攻击时,他们能够控制自己,并信守中道”。“没有受到(关于)节制的教育,人们充满欲望的本能就不会自我遏制。”
社会通过教育个人,使得节制的思想得到宣扬,有助于从个人及社会形成节制概念。每个人拥有节制德行,顺应循道而行、节制欲望思想,抵制消费者物质欲望的膨胀,避免浪费资源,达到天人和谐。建立在人的正常而自然的生理需要的基础之上,对物质的享受的知足并且加以合理的节制。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渐渐接近大同境界的幸福人生。
在美学层面上,提倡美育可以弥补信仰危机和思想危机,重塑人们的精神,尤其是节制美的深入,可以更加科学地校正这个重塑的过程,完善人的精神面貌。
参考文献:
[1]傅佩荣.一本书读懂西方哲学史[J].中华书局,2010(10).
[2]谢洪恩,高善春.论节制及其意义[J].天府新论,2005(4).
[3]樊丽萍.“柏拉图式的爱情”:一种被后人曲解的爱情观[J].河北学刊,2004(5).
[4]王红.人、自然、节制[J].新西部,20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