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学生工作的启发

2015-10-21肖君

华人时刊·中旬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弗洛伊德潜意识人格

肖君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对学生工作的启发。人格理论共包括三个部分: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三者紧密联系,对认识过往经验及潜意识对个体的意识和行为的重要影响有特殊意义。在学生工作中,通过了解学生的人生经历,挖掘潜意识的作用,对理解学生、解决问题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人格理论;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7-214-0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其代表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精神病理学》等,其提出的著名心理学理论包括人格理论、性心理发展理论、心理防卫机制理论、精神层次理论等。虽学界对弗洛伊德的观点存在争议,但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学的影响。自由联想、释梦、移情等心理治疗方法均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密不可分。

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有益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本人试图探讨弗洛伊德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对学生工作的启发。

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简介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和人格发展理论。

意识层次理论,也称冰山理论,主要是指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水面以上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是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意识即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它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前意识虽不能即刻回想起来,但经过努力可以进入意识领域的主观经验。无意识(潜意识)不能轻易被察觉到,它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本我(Id)——位于无意识中的本能、冲动与欲望构成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介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是人格的心理面。自我的作用是一方面能使个体意识到其认识能力;另一方面使个体为了适应现实而对本我加以约束和压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Superego)——是人格的社会面,是“道德化的自我”由“良心”和“自我理想”组成,超我的力量是指导自我、限制本我,遵循“理想原则”。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基于他的性心理发展学说,共包括五个阶段,即:1.口唇期(0到18个月)。此阶段唇,舌是动情区。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依赖和攻击性;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2.肛门区(18月到3岁)。此阶段的性感区是肛门,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两种性格:肛门排放性性格和肛门便秘性性格;此阶段的欲望若得不到满足,成年后易表现出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3.性器区(3岁到6岁)其性感區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4.潜伏期(6到12岁)。该阶段的儿童的玩伴多为同性,儿童之间呈现出男女分离的趣事;5.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自此以后,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趋近成熟。

二、弗洛伊德个人理论对学生工作的启示

第一,“纵向”了解学生经历。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认为潜意识是最不易察觉到但是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意识,而潜意识来自个体早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学生工作者在面对学生的异常心理和行为时,应有意识地“纵向”了解学生。目前的学生工作方法还无法完全摆脱传统的“三板斧”的指导,在面对学生的问题时容易“就事论事”,只看到学生当下的问题,而不知道这问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问题的解决无法达致治标治本的效果,而是流于表面。所谓“纵向”了解学生,即通过询问学生本人、家长、朋友,或通过阅读学生过往文字作品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重要事件,判断重要事件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探索重要事件对当下问题的影响,摸索其与当下问题的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既解决当下的问题,又预防该问题及其他衍生问题的发生。

第二,“横向”解剖学生思想。在了解学生生活经历的基础上,学生工作者在面对学生的观点、想法或行为时,不应仅仅停留在话语或是行为的表面,认为学生是“有意为之”。在谈话过程中,学生工作者经常能够判断出学生不理智和不现实的想法。直接指出错误的认知并告知要改变很难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感到反感,影响谈话效果。通过询问、澄清等方式,工作者与学生一起寻找和感知过往经验所带来的潜意识对思维和行为的影响,帮助学生理解那些自认为“理所应当”事实上不理智的想法和行为,并探讨这些想法和行为是对认知世界的影响,进而探索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不恰当的因素。此过程在于先帮助学生承认并接受“错误认知”的事实,再进行改变,达致引导学生成长的目的。

第三,帮助学生积累正确的解决问题的经验。童年时的经历可遗传至今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而现阶段的经验也将是学生人生中的一部分,将对日后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及时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当下的经历能成为日后的指导,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涂勤建.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核心变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叶荣国.青年人格发展与大学生的人格教育[D].安徽师范大学,2005.

[3]宋立平.论以人为本的发展型学生工作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弗洛伊德潜意识人格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梦境是链接潜意识的捷径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潜意识研究的现实意义
漫画之页
《梦的解析》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