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三环节”教学模式
2015-10-21李忠卫
李忠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彻底转变教学理念,尊重学生学习成长规律,下气力改革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科学引导学生在质疑中进行学习、实践、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几年来,我校围绕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三环节教学模式,即“课前预习、课堂实施、限时作业”。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们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三环节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三环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就是打破传统教师主宰课堂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愉快地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模式主要由如下三个环节构成:
1. 课前预习。依据学生学习认知规律,预习是学生接受新知识,进而升堂入室的重要前提,目的在于解决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为学习新知扫清道路。课前预习案设计主要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预习内容等。预习目标又包括三维学习目标:认识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等内容。预习内容通常以问题的的形式呈现。
或许有人会说,信息技术课还需要预习吗?《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作为一门独立的高中必修课课程,信息技术课既与普通文化课程有相似的特点,又不同于普通文化课程,它“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技能应用能力训练为主。”这说明,信息技术课程与文化课程一样,预习也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环节。
2. 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行设计,通过教师的有效指导,学通过参与、探究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达到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学案设计应注意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通过合作、讨论交流推动学习向纵深进行。针对学习过程产生的疑点、难点,教师适当点拨,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共同研究、交流,从而解决问题。
教学案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工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教学过程又包括:引入课题、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未解决的问题)、探究活动、小组合作讨论、随堂练习、反思拓展、课堂小结等环节。
3. 限时训练。限时训练即课堂达标训练,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应用和能力提升的一个环节,时间不宜过长,十分钟内为宜,主要包括基础巩固和能力提升等内容。基础巩固可以是本节课主要掌握的技能训练,主要面向全体学生,能力提升主要是针对技能型、创新型学生,由他们自主选择。
二、“三环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
1. 巧妙运用课前预习案。通过预习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目的是什么。预习目标不是可有可無的,在设计时应注意引导学生重视预习目标的理解和深意。制定时应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和解读,避免随意降低或拔高学习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单元,从宏观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把握,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对单元目标和分课时目标适当取舍,从而确定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最好用“掌握、理解、归纳”等明确动词,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实现的。
案例一:《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 》课前预习案
预习目标:①理解报刊的一般制作流程;②了解电子报刊的版面设计要点及报刊版面的结构样式;③根据任务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表达意图。
预习重点:利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并以报刊形式表达意图。
预习内容:观摩电子作品《中学梦之旅》,思考下列问题:①该作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②作品的素材选择有什么特点,与主题是否吻合?③作品的表现形式、排版布局有什么特点?风格与主题是否一致?④作品的技术实现方式有什么特点?
通过课前预习案能更好地使学生全局把握课程内容,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去学习,所能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2. 愉快、融洽的课堂教学案。课堂是释疑解惑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导学是课堂教学案的主体和灵魂。以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师生在愉快、融洽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课前预习案涉及的主要问题,可通过反馈这一环节解决:学生已会的,能理解看懂的,能够独立完成的,可以从略;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合作讨论解决,而其余重难点就是课堂解决的问题了。
案例二:《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课堂教学案
教学目标:①能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工具加工信息,表达意图;②理解并掌握电子报刊的参考评价要素;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设计能力、审美能力,使他们能独立制作出彰显自己个性特点的新颖作品。
教学重难点:根据任务要求,熟练利用文字处理工具制作电子报刊,并选择恰当的效果形式表现主题内容。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环境:多媒体平台、网络教室、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①预习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②精讲点拨:(未解决的问题);③反思拓展:④课堂小结。整个教学结构是这样的:(见左图)
3. 层次分明的限时训练案。限时训练案设计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补充、延伸的一些训练,也可以是课中案例内容的变式。精选训练练习,可以进一步巩固教学效果,确保教学实效性。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设置一些较高层次的训练,任学生自主选择。
案例三:《报刊类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限时训练案
基础巩固:(1)根据教材案例,设计一个你认为有意义的电子报刊(如班报、升旗活动)。(2)对艺术字、文本框、图片的插入进行实践练习。
能力提升:(1)如何制作手抄报?(2)如何在电子报刊中加入音乐?
三、结语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三环节教学模式以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限时训练案的形式出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探究与合作能力,有效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学习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信息技术“三环节”教学模式,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而日臻完善,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