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与反思:普通高中道德教育实践的诉求
2015-10-21喻庆明尤良俊
喻庆明 尤良俊
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一元性、单级文化格局已然被打破,多元文化的社会局面成为现实。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時代,中学生接受的媒体信息量很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冲突和困惑。特别是一部分高中学生选择了特色专业,在此专业背景下不可避免会面临一些心理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学生接受的媒体信息量极大,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心理冲突和困惑。特别是在涉及道德选择时,容易迷惘,陷入道德认知误区。因此,研究中学生道德教育,规范中学生道德行为,从而使中学生健康成长,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是当下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之一。
目前,特色学校高中开展有播音与主持、新闻摄影、动漫、球类、编导、射击、中华武术等特色专业,多元发展为学校的特色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生在接受到各种文化洗礼的同时,学生原有的道德观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也就是说不能同化新的且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尤其是脱离学生实际、空洞的道德说教,多数学生较反感,达不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正视文化差异,让学生真正做到从他律向自律转变,将外在控制变为内在需要,从而成为一个道德自觉的人,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关注。构建和谐共生的特色发展之路,践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的教育理念,是谋求学校特色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现阶段普通高中学生道德教育实践诠释
(一)道德的内涵
道德作为一种隐性社会行为准则,左右着人们的行为,净化了社会空气,使得整个社会按照良性轨道有序运转。简单地说,道德就是指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法则,用荣辱善恶等观念,从意识形态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几个方面。
(二)道德教育的概述
广义的德育就是指有意识地实现社会思想道德的个体内化,或者说有目的地促进个体思想品德社会化。[1]狭义的德育就是指道德教育,即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或德性的教育。
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其内容包括提高道德觉悟和认识,树立道德信念和品质以及养成道德习惯。[2]
我们认为,现阶段普通高中学生道德教育应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条件下,建构适合不同类别学生发展的道德教育模式,提高学生道德素质,提升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帮助学生走出道德心理冲突与困惑。
三、现阶段普通高中学生道德教育实践状况调查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安徽省的一所普通示范高中特色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总数428份,回收359份,问卷回收率83.9%,回收率大于70%,符合问卷回收率理想状态,可以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其中,有效问卷283份,问卷有效率为78.8%。其中,男生78人,女生205人。高一年级男生24人,女生57人;高二年级男生16人,女生52人;高三年级男生38人,女生96人。
(二)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通过在CNKI上查询文献,从中筛选出符合研究需要的资料,为研究的结论提供依据。
2. 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分为封闭式提问和开放式提问两种。其中,封闭式提问用以限制提问内容,方便得出研究结论。开放式提问可以弥补封闭式提问不足,获得更多研究结果。研究结果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1. 问卷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
(1)项目分析。对《中学生道德实践调查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有效答题人数为283人,缺失人数为69人。根据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9),按照总分的高低顺序排列,找出高低分组总人数的27%的分数。本研究中,高于33分为高分组,低于27分为低分组。以t-test检验高低分二组在题项上的差异,检验结果见表2。
从独立样本t检验表2中可以看出,Sig(双侧)值均小于0.05,也就是说a1-a16的t值均达显著,表明本研究中15个封闭题项均具有鉴别度,所有题项均能鉴别出不同受试学生的反应程度。
(2)LISREL检验。将a1-a16所有题项进行LISRE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表3: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根据学者Kaiser(1974)的观点,如果KMO的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LISREL检验。此处KMO的值为0.725,适合进行LISREL检验。此外,Bartlett的球形检验Sig的值为0.000,小于0.05,表示适合进行LISREL检验。
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 旋转在6 次迭代后收敛。
由旋转成份矩阵表4可以看出,第一次LISREL检验中,第一个因素中包含a4、a8、a10、a11、a14;第二个因素中包含a5、a6、a7;第三个因素中包含a15、a16;第四个因素包含a1、a3、a12;第五个因素包含a2、a9、a13。第三个因素包含的题项太少,将之删除为宜,同时作第二次LISREL检验。
第二次LISREL检验:第一个因素中包含a4、a10、a11、a13、a14;第二个因素中包含a5、a6、a7;第三个因素中包含a1、a3、a8;第四个因素包含a9、a12;第五个因素包含a2。同样第五个因素包含题项太少,将之删除,作第三次LISREL检验。
从表5碎石图上可以看出,第四个因素之后坡度转为平坦,因而以选出一到四个因素为适宜。此外,由最后一次LISREL检验可以看出,四个成份的初始特征值都大于1,可以作Cronbach's alpha检验。
(3)Cronbach's alpha检验。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从第三次LISREL检验之后的旋转矩阵表6可以看出,第一个因素中包含a4、a8、a10、a11、a14;第二个因素中包含a5、a6、a7;第三个因素中包含a1、a3、a12;第四个因素包含a9、a13。
表6:旋转成份矩阵a
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a. 旋转在6次迭代后收敛。
从表7可以看出,问卷可靠性系数为0.675,接近于0.7,提高了量表系数。0.7左右是可接受的最小信度值。[3]
2. 结果分析。
(1)高中特色班级学生能够做到遵纪守法、富有同情心。本研究调查问卷共包括7个因子,分别是明礼、正义、爱国、诚信、公德、守法、尚善。其中,尚善、公德、明礼因子得分较高。尚善所属题项为“a8学校募捐时,你会捐款吗?”,回答“总会”的学生为230人,占80.4%。公德所属题项为“a10在校园内你会随地吐痰吗?”回答“不会”的学生为214人,占74.8%。另有超过半数的人在公德所属题项a11和明礼所属题项a14上得分较高。即“a11在校园内你会乱扔垃圾吗?”回答“不会”的学生为160人,占55.9%。以及“a14食堂打饭时你会自觉排队吗?”回答“总会”的学生为166人,占58%。说明该校大多数学生比较富有同情心,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2)诚信因子喜忧参半。诚信因子所属题项“a13考试你会作弊吗?”,回答“不会”的学生占50.3%,另有47.2%选择了“偶然会”,说明在考试时,仍然有学生心存侥幸之心理,期望通过作弊获得高分,需要引起教育者高度关注,需要在今后德育工作中加强诚信教育。此外,另一诚信因子所属题项“a9你会对谁撒谎最高?”回答“父母”的占到了最高45.8%,而对“朋友”比例最低为8.7%。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父母撒谎较多,对朋友存在哥们“义气”,需要教育者加以正面引导,鼓励学生向父母敞开心扉,才能对突发事件防患于未然。
(3)正直和爱国因子参差不齐。正直因子所属题项“a4老师询问某位同学的错误时”,选择“尽量回避”的学生占到58.3%,另有25.6%的学生选择了“据实相告”。这一点与卢家楣的研究相一致。[4]此外,与其研究不一致的因子是爱国因子,所属题项“a5每當升国旗、奏国歌时,你会产生一种神圣感吗?”回答“偶然会”的学生居然占到45.2%,另有23.6%的学生回答“总会”。以及“a6中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今天你们仍然会感到自豪吗?”回答“偶然会”的学生占34.7%,另有27.3%的学生回答“总会”。说明高中特色班级学生的爱国教育亟待加强。
(4)尚善因子堪忧。尚善因子所属题项“a7看见有人乞讨,你会施舍吗?”回答“偶尔会”的学生竟然超过半数占55.2%,回答“不会”的学生占10.8%。说明大众媒体和身边发生的事情已经令学生的感情渐趋冷漠。长此以往,学生的人格会受到影响,对学生将来的成长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危险。
3. 教育反思。(1)加强管理理论学习,培养制度创生意识。公德所属题项的两个因子的负面“乱扔垃圾”和“不会自觉排队”的数字分别达到了44.1%和42%。所占比例接近半数,说明制度教育亟待加强。所谓制度,是指“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照一定程度办事的规程”。按照组织理论的观点,此处的“成员”是指某个特定组织的中的成员。由于“组织是一种复杂、追求自己目标的社会单元”,是人们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联合而成的集体或结成的同盟,[5]而制度创生,就是为解决追求组织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一种更有效的制度替代原有制度的过程。只有意识到了制度创生的存在,才会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寻新的制度形式,同时用管理理论进行指导,就会建构出新的制度。人如果不意识到他现在的状况和他过去的,他就不可能塑造未来的形式。正如莱布尼茨常说的:后退才能跳得高。[6]
当下,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若仅靠过去一些因经验沉淀而得的管理知识已不敷应用。现在管理者即便不能全脱产对管理科学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也必须有意识地“在干中学”,自觉地补修急需的教育管理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善于不断总结提炼,把经验上升为概念和理念,把个别的、具体的方法上升为方法论,以增强管理方面的知性和理性。
(2)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打消其心存侥幸之心理,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超过半数的学生诚信意识还是较强的,说明大部分学生的主流是好的,能够做到诚信考试。但是,也有少数学生在考试时,心存侥幸,有作弊动机。这一比例达到了47.2%,接近半数,这是一个危险信号,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关注,做好诚信道德教育工作。刘阳等人在分析了哈桑(H. Harshorne)和(M. May)等人的观点,指出其存在的误区是,他们的推论是根据诚信与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诚信行为的发生及其动机不构成因果关系,进而认为诚实道德是可教的。
此外,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会面临不同的人生课题,诚信教育要根据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在高中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既要维护知识的尊严,杜绝作弊,又要勇于检举,提出抗议,使这些不良行为无处遁形。[8]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德育工作中把工作做细、做实,从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公平竞争。
(3)爱国主义教育亟待加强。虽说在日常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一直常抓不懈,但是往往事情容易流于形式,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国,就不能停留在徒有虚名的说教上,要把爱国教育贯彻在身边的小事行动上,积沙成塔,点滴之水可以汇成江流。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内容包括从爱故乡、爱亲人到爱集体、爱人民再到爱民族、爱传统直至爱国家、爱制度的教育。[9]因此,爱国主义教育不能脱离具体的生活,不能呆板和理论填塞,必须结合生活教育的方法。[10]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要重视家庭的作用,形成“行为习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爱国主义家庭教育模式;另一方面,也应重视社会的作用,将中华传统文化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之中;此外,开发红色旅游,提升爱国主义精神。[11]德育工作需要常改常新,让道德教育发挥积极的正能量,共同为学生未来的发展保驾护航。 (下转 41页)(上接 54页)
(4)正视道德回报,激发学生潜在的正能量。功利主义指以事物给人们带来的功利大小为标准来衡量事物价值的思想意识,并且有付出就有回报。但是道德的本质是让人向善,去做“无损于己却有利于人的好事”。但是现实社会中,“好人没有好报,善有恶报”,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假象:道德是无用的。[12]因此,有必要正视道德回报。同时通过社会媒体揭露“行恶者的不道德行为,让败德者名誉扫地,为行善者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13]建立一种合理的道德回报机制,增强道德的实效性,强化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践履。通过身边真实的案例教学,营造宽松和谐的学校、家庭和社区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正能量。践行身边的好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做好事、学好人的习惯,养成崇高的品德。
注释:
[1]汪凤炎.德化的生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45.
[2]徐悅.论青少年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1,144(5):150.
[3]吴明隆.SPSS统计应用实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47.
[4]卢家楣.我国青少年道德情感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2010,371(12):87.
[5]朱国云.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222.
[6]恩斯特·卡西尔.人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247.
[7]刘阳,李静波.论诚信教育[J].全球教育展望,2004(8):17.
[8]杨成林.诚信教育与教育的诚信[J].思想·理论·教育,2003(04):46.
[9]郑志发,黎辉.爱国主义教育结构探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37.
[10]王伟.我国爱国主义教育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11]斛文凯.新形式下的中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3届硕士论文.
[12]孙忠利.道德回报探析[J].东岳论丛,2011(1).
[13]周韵娴.激发“正能量”:道德回报若干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