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教学团队建设“三策略”

2015-10-21张晓冰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三策略成员专业

张晓冰

教学团队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学术团体,以精神为动力,以信任为纽带,以承诺为约束。团队管理者要将成员个人成长融入团队发展,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名师接力棒的传递。

教学团队建设应当在团队教学主张的研究和推广、教学改革的示范和引领、教师成长的促进和推动等方面有所建树,切实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校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笔者在多年的团队建设过程中,且行且思。

一、建队三点考虑

1. 主张趋同。思想是行为的动力源泉,团队建设的起点要从此开始,否则,团队建得再豪华,也开不动、行不远。在建设团队时,第一要考虑队员的专业思想是否坚定。队员要有理想、有目标,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有要求、有想法,这是教师是否主动专业发展的关键,决定着专业发展能走多远。第二要确定队员本人加入是否自愿。“拉郎配”式的建队,只会让彼此渐行渐远,团队名存实亡,这是团队组建的基础,是团队是否步调一致的关键,这决定着团队能走多远。第三要认同和接受团队的教学主张或教学思想。每个团队主持人都会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或教学思想,这是团队的魂灵,虽不可触及,但你要能感受她在远方的召唤和指引,虽无法依靠,但她总是你最需要帮助时的心理支撑。倘若你不相信她的存在,团队将会失去统领,这是团队发展方向的关键,决定着孩子们能跳多高。

2. 能力结构。成员的能力水平决定了团队的起点水平和可达成高度,因此,在选择团队成员时,一般都将成员的现有能力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考虑。但除现有能力显性表征之外,还应考虑三点:一是成员的意志品质比专业水平更重要。已有成绩代表现实水平,意志品质代表着未来的长期性,两者兼优是团队优势发展的关键,而缺少后者的支撑,容易出现孤芳自赏、固步自封。二是成员的可塑性比现实高度更重要。可塑性是发展性,而固化的思维,即便水平再高,都意味着落后;可塑性是未来的可能性,相比较确定的结果,人们往往选择期待,期待着创新,期待着精彩。三是队员的异质性和同质性同样重要。团队的异质性构成,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形成团队较宽的知识群和能力群,这可使团队能力更为全面;异质性团队更易团结协作,团队成员各有所长,相互依靠,互相配合,各尽其能。但异质性团队的缺点就在于创新性不够、发展力不足,因为队员在个人优势范围不能得到其他队员的促进和帮助,只能孤军奋战,容易专业疲劳,因而可能失去前进动力,并因此裹足不前。而同质性团队中的竞争、比试、争论或研讨,无疑可以让原有专业优势实现再发展、再提高。倘若把团队异质性看成是团队能力的宽度的话,那么,团队同质性指标就是团队能力的高度。

3. 团队公约。一个团队必须要有自己的规矩或公约,大家共同遵守。我不喜欢用制度,是因为制度让人感觉带有强制性,而教学团队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学术团体,以精神为动力,以信任为纽带,以承诺为约束。公约是每个成员的共同的心理认定,无论是责任还是义务,无论是道德的还是专业的,无论是份内的还是份外的,只要是基于共同承诺,就去共同分担。

二、抓好三个计划

1. 团队工作计划。这是团队发展的总设计,它明确团队发展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让每个成员都有方向;它明确团队建设的实施路径,让每个成员都能拾阶而上;它明确团队发展的具体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空间。如团队教学主张的表达,引发团队成员的思考,在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寻找研究方向,可以是修正的,也可以是拓展的。如通过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展示来的具像教学主张,可以是课堂教学方式变革的、策略优化的、手段整合的等。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实现对学校教学改革的示范和引领。如团队建设的整体计划对每位教师都有目标要求和任务分配,以团队为整体,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每位成员的专业发展,实现团队和个人的专业发展目标。

2. 课题研究计划。课题研究是团队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团队发展的载体。团队教学主张的研究和发展主张以课题的形式展开,因此,课题研究就是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所以,认真组织好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工作,是团队组织者的重要任务。课题研究不仅是团队主持人教学主张的实践过程,它更是一个教学思想催生和孕育的过程;课题研究不仅是一群人在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更是一个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加速过程。实践表明,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一般会提高发现问题能力、学习研究能力、协作配合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 专业成长计划。每个学校都会要求教师制定三年专业成长计划。对团队成员的专业成长计划,团队主持人要加强计划制定指导,将团队工作计划,无缝纳入个人专业成长计划,协调团队目标和个人专业目标,努力实现目标的双向服务,指导成员在团队研究的基础上生长出个性化主题,甚至是教学主张。团队管理者不仅要注意团队工作的实施和完成情况,而且要注意成员的个人专业成长计划的完成,只有将个人成长融入团队发展,才能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调动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真正让成员得到团队的滋养,完成名师接力棒的传递。

三、搭建三个平台

1. 学习平台。学习是自我修炼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专业成长的源动力。团队主持人要为团队搭建三种学习平台,实现四种学习。三种学习平台:一是个人自我学习平台,团队根据研究需要和教师专业成长需要,开出学习目录,提出学习要求,提供物质和经费保障,如购置图书、知网卡、读书卡等,布置学习后的文摘、读书交流或教学论文等任务。二是小组学习平台,定期组织团队成员的学习交流和实践交流,实现成员之间的互帮互学,既是对学习的一种督促,也是对学习的一种深化,这样有效地增加了学习的深度和宽度。如精华导读和最强感受分享的读书会,提高读书学习的效率;如针对教学实践问题的主题沙龙,是辩明方向的头脑风暴,是解决问题的智慧淬炼。如针对问题和研究需求的专家讲座,如久旱得甘霖,不仅提高团队成员的理论素养、弥补不足,而且为实际问题和困难的解决指点迷津;还有团队会课、课例研讨等。三是校外学习平台,要利用团队和学校的社会资源,创造机会让团队走出去,在更宽阔的领域中得到学习滋养。四种学习:就是利用三个平台,实现向自己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

2. 实践平台。中学教师的任务和价值主要在课堂,因此,中学教育科研的主阵地也应该在课堂,离开课堂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将失去生命力,教师的专业成长将如断源之水,团队建设将失去价值。团队教学研究思想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在教学反思中去弥合和修正教学思想的瑕疵,要在教学实践中去展示,去引领,而教师也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艺等方面得以提升,同时,也为教育科研积累更多鲜活的实践资料。一是开放课堂,即团队成员的课堂随时开放,不仅对团队内教师,对其他教师也一样开放。常态化的实践研究是教师的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也是团队研究主阵地。二是磨课研讨,即定期举行会课活动,小组成员轮流上研究课,提供课堂教学的研究样本,团队共同研究。不同于一般听评课的地方在于会课活动与课题研究分工的内容和时间相结合,每一节课都有主题,听评课者重点围绕主题进行课堂观察,针对上课者的教学主张和实际效果进行评议和讨论,而不是泛泛地点评课堂。这将把“向自己学习——反思”、“向别人学习——借鉴”、“向团队学习——(思想)融入”三位一体地集成于平台之中。

3. 展示平臺。一是教研展示。利用学校和其他公开教研活动的机会,开设教学研究课、示范课,举办团队展示活动,这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获取对团队研究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调整团队发展方向和内容。这是一个享受成果,收获自信的环节,也是一个新起步、新促进的策略。二是竞赛争先。竞赛不仅是一次自我打造,它是一次“集体选美”,让你在美丽中去审视自己、丰富自己,因此它具有学习价值。竞赛不仅是一种展示,它是一种认定和评价,是将团队教学思想和操作范式在更广阔领域的定位,因此它具有指导意义;竞赛不仅是一次推动,它更是一次“集体发功”,团队集体智慧的迸发可能意味着教学思想和实践的创新和突破。三是援教辐射。外出讲教学,既是实践活动,也是展示活动,可以收获经历,也可以收获信心;可以传播教学思想,更可以扩大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的类型很多,目标也各不相同。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浅谈得失,希望对教学团队建设有所裨益。

猜你喜欢

三策略成员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两只挂钟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我家的新成员
课题组成员
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