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学校教育中关注中小学生的情绪调节

2015-10-21申寅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5年2期
关键词:调节阶段情绪

申寅子

中小学生均处在青少年发展阶段,很多心理学家都研究过他们的心理发展情况,其中最突出的当属学生们的情绪问题。

大多数中小学生在这个阶段都处于叛逆期,这更需要用一定的方法来对情绪进行调节。那么,对学校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应该尽可能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自然情况和心理状况,尤其是孩子们在学校生活中的情绪表现,因为只有好的情绪,才能保证有好的学习状态,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本文从中小学生的情绪表现及情绪调节的必要性谈起,对如何调节和培养学生情绪提出了几条建议。

一、中小学生情绪调节的必要性

情绪是青少年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在思考生活的同时,也在感受着身边的一切事物,而对于这些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们来说,他们的情绪极易表现在脸上和平时的一举一动当中,教师主要是通过直观的方式来获取学生传达出来的信息。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情绪,不但可以让他们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培养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还可以让学生们在各科学习中表现得积极主动,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

中小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教师更应该注重他们情绪的调节,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小学生的情绪表现

中小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发展成熟,高兴、悲伤、失望等情绪通常表现在脸上,而随着学生们对各种心理需求的变化,他们的情绪也随之变得多起来,因为能满足心理需求的事物,往往他们会有强烈的反应。比如,中小学阶段学生们对于知识的需求和渴望,他们会因为对知识的渴求而读书、看报,以及参加课外活动等等。

1. 小学生的情绪正处于萌芽阶段。对于7~12岁的少年儿童来说,在心理情绪方面是一个懵懂的阶段,也是不断丰富的积累阶段。在他们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情绪是随着生活经历和社会、家庭及学校三方面教育的不断补充、积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如果在这个阶段教师不关注学生的情绪,很容易让小学生产生心理阴影甚至不良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教师平等对待的问题上,小学生很容易表现出自卑、内向、不善言语等。

2. 中学生的情绪存在不稳定性。到了中学时期,影响青少年情绪的因素会更多。比如,随着知识的不断丰富和学习带来他们的压力,学习成绩的好坏、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家庭的因素、早恋等问题,都会让学生产生不同的情绪。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情绪会出现不稳定性。小学生一般在经历了消极情绪后,很快就会多云转晴,忘记不愉快,而对于中学生,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所以他们考虑的事情就会变多,很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比如,遇到一些问题后,成绩逐渐下降等,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就需要更加关注该学生了。

三、调节不良情绪,保证良好学习状态

情绪的种类很多,他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比如,学生一直面临着学习的压力,考完试时的轻松,会让他们有放松、开心的情绪;而如果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可能就会让他们的情绪发生变化,从积极变为消极。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每个阶段的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情绪问题,像与同学发生矛盾、学习成绩倒退、对教师有意见、早恋等。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出现消极的情绪,就要马上采取措施,不能影响到学生正常的身心发展,这点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1.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保证自身的良好情绪。一天的时间里,中小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是最长的,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及品格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情绪,不能将自己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那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让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变化,从此,学生就会对这个老师所教授的科目出现抵触心理。

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老师因为学生读课文读错了字而对学生大打出手,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这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大忌,更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作为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带动学生,让他们在一个健康向上的学校坏境中学习和发展。

2.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下转 11页)(上接 30页)学生的不良情绪。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引导,而使其长时期处于消极情绪的状态下,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节,才能保证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培养学生的情操。

对于学生的消极情绪,教师可以采用赏识教育的方法。周弘老师就是通过赏识的方法培养女儿的,他的女儿是一个残疾孩子,对于这样一个孩子来说,消极的情绪会比正常的孩子多很多,周弘老师通过对女儿长期的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成为了优秀的博士生。那么回到學校教育来说,教师也可以使用赏识的方式,对学生消极的情绪进行调节,让学生变得充满自信心。

四、 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积极情绪

在学校教育中,对于中小学生情绪的培养,教师是重要的中间角色,也是学生的引导者。

中小学生不像大学生那样,有较好的自制能力。因此,在中小学阶段,就应该关注学生情绪的培养,像面对挫折的能力、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等。

1.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了解自己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在教师的帮助下,让孩子们学会认识自我,这是调节情绪的基础。

2.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让学生们了解别人的心理感受,能在适当的时间作出适当的情绪反应。

3. 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处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这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慢慢培养他们学习、交流等一系列能力。

4. 教师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和学生身上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应多在班级开展关于心理方面的活动,勤于和学生沟通,关心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退步,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的学校生活,才能让学生用积极的情绪面对失败和挫折。

对于中小学生的情绪调节问题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只有良好的心理情绪,才能健康地学习、生活。作为教师,也应该对学生的情绪调节问题提出一定的办法,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猜你喜欢

调节阶段情绪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一种用于自控调节行程的螺杆调节结构设计
假期之后,你想成为谁?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不同的阶段 不同的方法
情绪认同
高三未了,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