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家庭
2015-10-21刘建英
刘建英
教育在学校,品德靠家长!没有道德情操高尚的父母,就不可能造就思想品德高尚的孩子。“问题孩子”大多是由家庭造成;“根”在成年人身上,在与之朝夕相处的父辈和祖辈们身上。要改变孩子那就先要改变家长。因此,青少年教育问题,是每个家庭必须正视的问题。
孩子们都是在家庭中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学会生活、学会自立;在家庭中获得身体的发育,心理的发展,个性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社会生活基本技能的掌握。游戏、学习、劳动是人的社会活动三种主要形式。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人生最初的游戏和学习场所,而且引导他们从游戏过渡到学习,再从学习过渡到劳动。這种引导就是家庭教育。
一、作为父母,应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楷模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孩子潜移默化、标榜和示范的作用。为此,父母性格一定要活达开朗、要有不断进取、能吃苦耐劳、紧韧不拔的精神和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有要规律,决不要用自己不良嗜好来影响孩子现在和将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要为孩子营造良好、和睦、尊老爱幼的家庭氛围。自己对工作和家庭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尽职尽责。这些均会在孩子脑海里深深烙印,并影响其终生。不能将孩子作为留守儿童让自己的上一辈老人代替监管,父母亲要维持好家庭,给孩子一个健全的家庭教育。
二、用自己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孩子不是天生下来就有良好习惯的,是父母的潜移默化、生活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而形成。我们要让孩子从小的时候做任何事都有目标和计划、并给孩子树立自己的理想;还要给他们一个个小小的目标,并让一个个的得到实现。从上小学就给其制订好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作息时间,让其生活有规律,让其知道什么时候完成作业,什么时候看电视、玩耍;在学习习惯方面要求更严格,要求孩子一定要按质按量完成,包括书面、口头作业,如检查不合格,就应重做,不论有多晚。完成好课内作业后,还要其看一些课外书籍。假日,除做适量作业后,家长每个假日都应陪孩子去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比如:爬山、打球、溜冰等。有时还会陪他去图书馆看书,通过长期的努力,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会基本形成。通过多种活动加强与孩子的思想沟通和他们的发展方向。
三、用自己高尚品德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现代家庭多是独生子女,有的父母只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习惯,一旦要求不能满足,很多孩子就有可能走上歧途。家长不要过分宠爱和纵容孩子,对于不正确的言行思想不能放任自流,要严加管教、不能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这是绝对错误的。
当然随着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学习环境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社会上好的、不好的东西均会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作为父母应十分注意孩子的各种变化,经常与学校老师联系、沟通,因势引导。一旦发现有不良现象,要用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来影响孩子。不能用打骂方式强迫孩子接受父母的意见,这样是会弄巧成拙的;也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导致性格的偏差。某个小学有一个孩子跟同学在自选商场偷热狗被抓住并告诉了学校,家长得知后火冒三丈,但这个家长让自己冷静下来,到老师那里了解事情的经过。一放学,马上接回孩子,给他讲这件事的严重性、讲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是不能去干这样的事,要靠自己去创造社会财富;要改变自己和大家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是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其实现在的独生子女心理比较脆弱,经不住失败、挫折,有时连家长的批评都会受不了。为此,我认为孩子要有适当的鼓励,但一定不能生活“表扬”之中,疼孩子要疼在心里,要引导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总结原因,吸取教训,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一)父母不能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是绝对不可取的。应培养独立能力,包括学习和生活,不应有依赖心理;学习上,如遇到难题,要让孩子独立思考;生活上,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其能体验劳动,享受到劳动乐趣,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知道生存的艰辛。
(二)在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同时,家长要理智、自然的态度和孩子作有效沟通,让其有喜有处报、有苦有处诉、有压有处泄;也才能不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并不断调整自己教育方案。
总之,作为合格的父母,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要做品德高尚的人;不断陶冶自己的情操,做有品位的人。只要多下功夫,小孩子才会在你的潜影默化中健康成长,将来才会成为有素质、有品位、有思想、有内涵、高素质;为社会和大家有贡献的人。
(作者单位:西昌市第一初级中学 四川省凉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