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

2015-10-21彭萧丽

延边医学 2015年26期
关键词:气管切开呼吸道感染脑外伤

彭萧丽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病人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2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精心护理的观察组,每组6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肺感染,发生率为10.61%;在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肺感染,发生率为3.03%;观察组患者的肺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48%,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30%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脑外伤后气管切开的病人精心护理方案,降低了术后病人出现呼吸道感染,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为脑外伤后气管切开的病人的护理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脑外伤;气管切开;呼吸道感染;护理;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治疗和抢救呼吸道梗堵患者的重要手段,在神经外科,重症脑外伤患者存在意识不清、昏迷的情况,都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不通畅,使血氧较低,此时患者多行气管切开术治疗,因而在气切术后,对患者进行更加优质的护理就显的极为重要[1]。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们对我科行气管切开术的脑外伤患者给予保持呼吸道湿化、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方案,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源于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科行气管切开术的脑外伤患者,共132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给予精心护理的观察组,每组66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在22~65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39.2±3.3)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在23~67岁之间,患者平均年龄(40.1±3.6)岁;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进行统计学分析后,无明显差异,可以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输液、套管清洁、吸痰等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下精心护理方案。

1.2.1 病房环境的要求 将病人妥善安置于单人病房,限制家属陪伴以及探视;病房里的温度在23度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之间,病房地面每天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病房内每天需要开窗通风一个小时,定点使用紫外线对病房的空气进行消毒。

1.2.2患者体位 在气切术后取平卧位,尽量少的变动体位,1d后可将床头抬高15-30度,轴线翻身,翻身时注意颈部扭曲刺激套管,诱发呼吸不畅。

1.2.3翻身拍背 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定时对患者翻身拍背,2h一次。

1.2.4 湿化气道 使用雾化器将60ml的5%的NaHCO3 联合40ml的0.9%NaCl注射液对患者的气道进行雾化,每4h1次。

1.2.5正确的吸痰 在为患者吸痰时,要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护士需要戴无菌手套拿吸痰管,每根管只能用一次,在给患者吸痰之前要检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给患者吸氧,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准确,吸完痰后注意观察痰液的色泽、气味、性状,定期痰标本送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主管医师汇报。

1.2.6口腔护理 每天为患者行2次口腔护理,使用合适的口腔清洁液,对患者存在口腔黏膜破溃时注意手法的轻柔、仔细。

1.2.7外套管的护理 每天都要观察患者的气管套管的松紧度是否合适并及时进行调整,以能容纳一个手指的松紧度为合适,将双层的湿纱布覆盖于在外套管口表面,以湿纱布没有水滴为合适。

1.2.8 拔管护理 早期的将插管拔出,可有效地降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当患者意识清醒、病情稳定、能自行排痰、堵塞试验患者未出现呼吸困难的表现即可将插管拔出。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用SPSS 1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涉及到的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比较分析,以p<0.05为标准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肺感染并发症的比较,在对照组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肺感染,发生率为10.61%;在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肺感染,发生率为3.03%;观察组患者的肺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48%,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30%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存在意识不清、昏迷的临床表现。部分患者由于处于意识重度障碍的状态,其咳嗽反射以及吞咽反射降低甚至消失,患者气道内的分泌物、痰液不能从体内咳出。另外,大多数患者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舌后坠,发生呼吸道堵塞的概率极大,如果气道分泌物刺激喉头的话,可引起喉痉挛,后果十分严重[2]。此時需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案,缓解缺氧、呼吸困难的状态,可见对一定时间内不能清醒的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十分必要。然而,有研究报道,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在肺里的坠积,成为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加上气管切开术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行损伤[3],因此,在气切术后患者极易发生肺感染,而肺感染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并且可能导致病人死亡[4]。由此可见,对气切的患者行有效、正确的护理对促进气管切开的脑外伤患者的尽快康复十分重要[5]。

我们通过限制患者家属探视、对病房进行消毒并保持病房内环境清洁等措施,使病房内细菌量大大降低,从而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机会;通过给予患者翻身、拍背,严格无菌的吸痰,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使患者气道内粘稠的痰液湿化,定时给患者翻身拍背,使痰液从气道的顺利的排出,并定时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痰液在肺里的坠积,从而预防感染的发生;通过每天为患者口腔护理,了解口腔内的情况,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细菌在口腔内的繁殖,发生新的感染;通过对外套管的护理,双层的湿纱布覆盖于在外套管口表面,经常给予更换,预防外源性的异物、外界的细菌通过气道切口进入呼吸道,降低经气道切口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率。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肺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8.48%,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0.30%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精心护理能够降低患者肺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

综上所述,通过给予脑外伤后气管切开的病人精心护理方案,降低了术后病人出现呼吸道感染,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为脑外伤后气管切开的病人的护理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赵士静,董立亭,张秀云等.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9-11.

[2] 全银凤,郭艳,李彩钱等.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3,24(2):309-310.

[3] 杨晓芬.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护理[J].医学信息,2015,(2):128-128.

[4] 解楠.持续氧雾化湿化法对脑外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27):260-261,262.

[5] 沈雅舰,胡银燕,刘俏俊等.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1):89-90.

猜你喜欢

气管切开呼吸道感染脑外伤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脑外伤病人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洛阳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分析
气道护理在脑外科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效果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气管切开致皮下气肿的抢救配合
重症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胃管置入法的比较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