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怎么更好的满足群众文化的根本需求
2015-10-21李薇
李薇
一.群众文化现状
当下,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以及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群众文化生活水平越来越成为民生幸福水平的重要指标。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文化惠民政策推动下群众精神文化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仍潜在着诸多实质性的问题,比如城乡文化发展不均衡、群众文化需求不能完全得到保障、群众文化单一、群众文化自觉意识较低等问题,农村文化发展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短板。我们应当立足文化视角,以农村群众文化发展现状为依据,对发展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的路径作以探索研究。因此,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农村实际,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是我们必须第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目前文化差距的具体的几个表现
就城乡而言,现在城市人特别是大城市的居民文化生活比较丰富,他们有较多的文化设施可以使用,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演出可以欣赏,有各种喜闻乐见和自身参与的精神文化生活。而农村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相对比较贫乏。就农村而言,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边远地区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存在很大差距。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已建成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层文化设施比较齐全,群众文化生活较为丰富。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农村,文化设施十分落后,群众的文化生活难以得到保障,除了有电视可以看外,一些农民至今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就城市而言,不同群体、不同阶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差距很大。高收入阶层、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在物质生活比较富有的同时,有条件享受到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低收入群体、弱势群体、经济困难家庭文化生活则比较贫乏,特别是占城市人口相当数量的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几乎没有什么文化生活可言。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的统计,我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文化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例为12.08%,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都在14%以上,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而云南、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则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仅占4.93%。
三.如何更好发展群众文化
1、均衡城乡文化发展
近年来,由于教育部、财政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加大对教育文化的投入,教育文化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历史的、社会的、经济上诸多因素,也导致了城乡文化重大分歧,使农村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文化落后等现状。造成了如今城乡文化水平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1)首先,我们应该做到的是,在文化差异的行势下,在保证文化平衡发展的同时,尤其是要加强对文化较弱地区的文化建设。如乡村文化,配置的投资,解决教学设备对乡村教学的投入差异,应当均衡对待。(2)同时政府应当重视乡村教育核心内容,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因家庭贫苦而不公平对待,更要培养乡村文化自信、自強、自立人文态度,努力缩小城乡文化的差距,使得乡村文化不断加强。(3)最后政府应当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当作农村文化建设重点来抓,多方着手齐步并进,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文化队伍、着力培养群众文化工作者、民间艺人、专业文化工作者、综合执法管理人员等多支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科学文化的素质,加强农村文化活动的拓展,使农村文化深层次开展,从而加强农村文化效率均衡城乡文化发展。
2、加强基层文化建设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建设服务人民群众,满足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要求也更加迫切。如专业文艺团体下基层慰问演出,各级文化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职工群众在家门口享受电影大餐……一个时期以来,群众性文化活动在兵团各垦区火热展开。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兵团基层文化阵地,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是兵团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在加强引导上下工夫,推动文化创作繁荣发展,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在完善服务体系上下工夫,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职工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在优化结构、提升素质上下工夫,建设文化人才队伍,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为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我们首先要向职工群众普及文化知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他们对主流文化的热情。其次,以“文化下乡”“农家书屋”等为载体,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素质;通过科普、法律知识的传播,提高职工群众的法律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使其掌握一技之长,发展致富奔小康。第三,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发展民间传统艺术、特色文化,提升文化建设的内涵。
3、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体制的改革,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质的飞跃。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然而,群众的文化生活依然存在文化单一,没有创新等诸多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立足群众文化,深刻发展群众文化的多样性,努力创新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1)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社会文化体系。除此之外,国家要提供足够的支持,加大对文化基础设备的投资,尤其更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资。(3)加强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深入了解,形成以民族文化作为主干,吸收有利的市场格局。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鲜明文化。
四.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首先它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他的内容广泛、表现极为丰富多彩,已经在诸多情形下充实和丰富了群众们的生活,提高了群众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改变了其对艺术的审美和理解的态度。群众文化也是和谐社会发展中的艺术的支撑,除此之外,它对改善和提高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建设一个更加和谐更加任人性化的社会起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文化建设的现实问题和矛盾,突出表现在文化生产力和公共文化服务同基层百姓特别是农村地区群众、城市经济困难人群、进城农民工的需求不相适应,形成城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剪刀差”。毫无疑问,出现这一情况,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下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反映。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人们文化权益的保障和文化生活的丰富,不可能是绝对的,只能是相对的。但我们必须正视并努力创造条件去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众之间、贫富状况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在文化生活上的过大差距,尽可能保证文化财富在分配对象、分配内容和分配方式上的公平正义。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任重而道远。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基层文化阵地,丰富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生活,为实现兵团文化发展繁荣贡献力量。因此,满足群众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我们应当加强对群众文化的建设,呼吁社会群众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在学习群众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增强对文化意识的深刻了解,政府还应当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以及内容,用多元化的文化活动吸引群众们的眼球,促使大家一起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体系下丰富多彩的健康文明的群众文化。
(作者单位:南昌市西湖区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