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元素
2015-10-21刘国军
刘国军
摘 要:在八年级美术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元素,有利于提高学生“洁净忠州、品位小城、幸福橘乡”地方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文章以《美术课程标准》作为指导,提出在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地方文化素养的具体措施,并进一步指出美术地方文化元素教育对传承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美术教学;地方文化元素
在农村任教美术多年,但不是美术专业毕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并指出美术课具有引导学生参与地方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价值。这一新的课改精神对美术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范围的统筹下,美术课具有了地方文化课的特性,和其他学科一样,美术课也承担起了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责任,并且发挥了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此相应的是,美术教学的人文色彩进一步增强,教学内容进一步扩展,美术地方文化的涵养将成为更高的教学目标。在这种背景下,美术教学将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地方美术素养的培养,教学目标也由侧重于技能技巧培养转变为训练与涵养并重——如何增强美术教学中的文化意蕴已经成为一项实践性课题。
一、挖掘教材中内隐的美术文化因素,提高学生地方文化素养
美术教学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蕴涵了丰富的地方文化精华:有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粹,如陶艺、织染等;有现代的文化艺术缩影,如造型艺术、工艺设计(忠文化圆雕和浮雕、忠县长江大桥雕塑、汉阙石雕、乌杨阙石雕)等;有民间文化的特写,如剪纸、折纸、剪贴等,传统美术、现代美术(方凤富的国画:葡萄、马识途的书法艺术)、民间美术(如侍女图工笔画)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领域的文化又有交叉和联系,同一领域同一类别中的不同课目所内隐的文化信息又有所不同,这一切,都为美术地方文化元素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开拓思路,就能左右逢源。如湘美版初中教材《远古的呼唤》一课就蕴含了丰富的原始文化信息,七年级教材的《标志设计》就内隐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精粹(第29届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
新的课程标准把美术课程分成四个学习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每个领域都有与美术地方文化元素的结合点,在教学中老师应根据不同领域的特点有机渗透,才能使美术地方文化元素教育如润物的细雨,浸入学生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美术地方文化元素教育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与其他教学因素一道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显性的教学目标与无形的文化浸润融为一体,才是真正完美的课堂教学。
二、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地方美术文化,提高学生的地方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是人类最早的一种艺术文化门类,从美术作品上可以看到人类悠久的艺术文化历史。现在的美术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制作,其实制作过程本身也融入了对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如制作过程中的技术意识、线条的美感、色彩的美感、装饰的美感等等。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环境不同,受到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因而构成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如原始陶器与现代陶器在制作方法、题材内容、形式美感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上都是截然不同的。现代社会,人们的信息交流越来越快,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既承传了千百年的文化底蕴,又接纳了现代文化的冲击,世界的多元文化也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感受文化,更要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体验文化。
三、在隐性课程中加强美术学科的影响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
美术课只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部分,学生美术文化素养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美术教学的加强,另一方面更需要其他教学因素的参与配合。
隐性课程有别于有组织的课堂教学,它是指学校中存在的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又不易控制的教育因素的总和,包括学校的环境绿化、建筑格局、宣传园地、文化活动、教师的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这些因素聚合起来,构成一个几乎无所不在的校园隐性课程体系,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积累、价值观念、情感倾向等產生影响。在这个体系中,蕴涵了丰富的美术文化的教育资源,美术学科只有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加强学科的影响力,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文化素养。第一,美术学科要积极参与、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第二,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有鲜明的学科意识。学生往往对美术教师有特殊的期待,在学生眼中,美术教师是美的创造者、体现者、传递者,教师的教态、服饰、教学环境及范作的准备,等等,客观上都会反映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师不仅是学生进入美的世界的向导,也是学生的审美对象。
第三,美术课程的文化定位,也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师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技巧之外,还要有深厚的美术文化修养,这些只有通过长期不懈的学习和钻研才能够获得。
此外,我们还应该有效利用忠州地方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如带学生欣赏忠州古文化, 浓缩了三峡库区5000年文明史的忠县,傍于长江水道北岸,古称忠州,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十分丰厚。其地面文物声名远播,拥有汉阙这一中国最古老的地面建筑文物5座(全国仅31座),被誉为“中国汉阙之乡”;地下文物星罗棋布,最具代表性的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井沟中坝遗址”,被称为中国活的“二十四史”。 参观城市的景观艺术和环境艺术,如(忠文化圆雕、巴文化浮雕)、(花果同树 柑橘城)、(江上明 珠石宝寨)、(天然氧吧 天池山)、(人文宝库 白公祠)、(江中孤岛 皇华城),参加各种与美术相关的社会活动,亲近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如:翠屏山、陆贽公墓、三台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热爱自己的家乡。
历史的长河,大浪淘沙,留下的是沉甸甸的文化;时代的画卷,色彩斑斓,记载的亦是多彩的地方文化元素。美术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拥有一双掌握技能技巧的手,一双会看形式美的眼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一颗能够领会文化内涵的心灵。这样,学生才会以开阔的视野,认识到世界多元文化的存在,才会以珍视的态度,正确看待人类文化的遗产。
参考文献:
[1]《忠州古文化 香飘几千年》.来源:忠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