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之我见

2015-10-21李俊岗

速读·中旬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环节数学设计

李俊岗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课堂教学,已由单纯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不仅关注教师是否教的“有效”,而且还关注学生是否学的“有效”,只有师生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才能达到各环节“有效”的目的。

一、课前准备,树立“有效”理念

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做到心中有学生,把设计“教师如何教”转變为设计“学生如何学”,对于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反问自己:我设计的这个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效?我设计的这个问题,能否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我这样引入新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组习题,以什么方式让学生参与,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课上的每一分钟都有效的目的。

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找他们个别谈心,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鼓励,善意的批评、提醒能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甚至感激,这会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为实施有效教学做好准备。

二、激发兴趣,奠定“有效”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法则。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可以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发现数学奥秘。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积极情感和愿望。

2.鼓励与宽容,呵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激励,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功时,可以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哪怕是在学习上表现出的一点点兴趣,教师也要珍惜与呵护。要多表扬,少批评,尤其对那些学习有困难而自卑感较强的学生,要努力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老师真诚的鼓励,会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有效”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身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既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生命活动过程。经常听到老师抱怨“这道题都讲了学生还不会”。这是很正常的,一道题老师讲的再明白,如果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和动手,并没有转化成他自己的知识。只有经过有效参与、积极思考,才能更好的内化知识。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老师要创造一切机会,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与探索中。

1.巧设环节,为学生积极参与创设条件

在课堂环节设置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如小组擂台赛、你来当裁判、数学小门诊、我来闯关等等,这些小环节都可以激励学生有效的参与。同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兵教兵,让学生在帮助其他同学的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进行交流与探索。

2.合理设问,使学生在参与中提高能力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让学生知道你问的什么,才好回答。其次,问题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的重点、疑点设计,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达到解决疑点、掌握重点的目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思维的锻炼。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只有这样设置问题,才能促使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只有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总之,新课标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课堂,合作交流的课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作为教师,应该尽量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有效、高效的目的。

猜你喜欢

环节数学设计
BUBA台灯设计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有种设计叫而专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