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案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5-10-21张亚仙
张亚仙
一、教案导学的关键是教案的编写
教案导学的优势在于高质量的教案。教案是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用来进行自主学习的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达标训练、思维拓展等环节。教师在编写教案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结合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参资料,确定教学目标;要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和易错混漏的知识点;要了解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认知水平,提高教案的针对性。在设计教案时,我一般将一课时的内容写成一个教案,这样有利于控制本课时学习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
教师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主体化原则。教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适当的时候也可让学生参与教案的编写,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第二,问题化原则。教案中设计的问题来源于课本,适当的设疑有助于学生主动地探究,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例如《化学1》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中关于卤素性质的引入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开自来水龙头,有时会闻到一股刺激性的气味,你想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从氯气的用途了解氯气的相关的性质。
第三,方法化原则。学法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逐步由“学会”变为“会学”,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问题、新情况等。
第四,层次化原则。教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设疑必须把握适当的难度,太难太易的都不足取。教案中设计的问题不能跨度太大,出现跳跃,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上的障碍,而应铺设跳板,降低学习难度,理顺思路。
第五,系统化原则。对于一个知识点或一个章节、一个专题的教案应建立一个知识的感知体系,在教案中要有知识的感知、剖析、深化和拓展,以及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对于教材中探究性的内容,教师在教案中可以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一个能够不受限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提出质疑,同时为学生介绍一些适当的研究方法,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知识,以及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一个教案能清楚完整地反映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也有利于更加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在教案上教师分层提供不同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就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果学生把每份教案认真地整理起来,就是一份复习指导材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在复习阶段进行查漏补缺。教案使许多知识都落到了纸上,并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做小结的地方,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例如原电池原理中正负极的判断,电子的流向等内容,有些学生感觉比较简单,疏于记忆、整理,到学习电解的内容时就容易出现混淆。
一个好的教案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教师必须潜心研究,分类突破,来挖掘教案的潜力。备课组可以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两人一组设计出教案,比较并加以修改、充实。教师不能把教案当成变相练习,否则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加重学生负担,与素质教育相违背。
二、教案导学的落实在课堂
高质量的教案和高质量的课堂导学是相辅相成的,高质量的教案为课堂导学提供材料依据,教案中包含的知识、学法指导、能力培养要靠课堂导学去实现。教师可将预先编写好的教案在课前下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并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做好记录,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组织学生就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适时地参与指导学生的讨论,避免讨论流于形式。在学生自学和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就学生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练习。教师的精讲精练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课堂上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对此,教师不可拘泥于教案而置之不理,要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其问题灵活处理。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后对教案进行消化、整理、补充、归纳,同时对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及时讲评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且根据练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课堂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运用新颖充实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教案就能体现一定的优越性,例如结构模型、工艺流程等一些难以表述清楚地知识就可跃然纸上,一目了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授之以渔。教师要在发展能力上下功夫,因为发展能力是启发式教学的归宿之一。教师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合理地运用设疑法、寻思法、研讨发、故谬法、暗示法、点拨法、对比法、类比法,给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動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积极地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获取知识,运用知识。
教师要有较高的课堂驾驭能力,要善于处理好放与收、问与答、个体与全体、学生与教材等几方面的关系,既要使学生畅所欲言,又不能浪费时间,做到活而不乱,难易适中,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最终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教案导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为学生创设了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使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有可靠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