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学生从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

2015-10-21胡云信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名著红楼梦世界

【摘 要】引领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永远是语文教师天经地义的正统。阅读经典名著就是要把握作家脉搏的跃动,与高贵的灵魂共舞;走进作品人物的情感世界,随跃动的情思起舞;感悟名著中的国学精髓,为自己插上放飞心灵的文化翅膀;体验名著中的语言魅力,在语言的森林里自由呼吸。

【关 键 词】 经典名著 ;阅读 ;汲取;智慧

【作者简介】 胡云信,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发表教学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4部,主持课题研究9项。多年致力于《红楼梦》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31-0065-04

一部经典名著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应试教育依然强势的当下,在阅读氛围日渐式微的今天,引领学生在经典名著里遨游永远是语文教师天经地义的责任与义务。毋庸讳言,今天的人们被零落之雨、缠绵之云式的阅读塞满内心,只有典雅厚重的名著阅读才能支撑起内心的强大,才能在博大精深的世界里汲取人生的智慧。

忘不了30年的教学历程。1985年,笔者走上讲台,开始了教学的第一个循环。一段经历刻骨铭心。那是1987年,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正在热播,笔者想给学生开一场《红楼梦》欣赏讲座,谁知200余人的阶梯教室挤进了300多人,前后窗户外还站了很多人。从此以后,我与《红楼梦》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学生和同仁一道读红楼、品红楼、写红楼,其趣无穷。已经毕业20多年的学生,尽管我没有教过他的,但都津津乐道于笔者的《红楼梦》欣赏课。

10年前,苏教版教材《红楼梦选读教学》正式施行,这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名著提供了新的平台,《红楼梦》的欣赏也成了绝大多数学生喜爱的课程。语文组同仁,从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到组建读书沙龙,开展课题研究,从课前演讲、专题交流,到读写共生,片段赏读,经典阅读成了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盛宴。

如果我们有志于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必须拥有自己的“试验田”。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选择一本书,把它读懂读透。邓彤老师把这称为“一本书主义”。没有一定的精耕细作,也就不可能读懂读透一本书,我们很可能就停留在一个较低的层次,成为只有广度而无深度的“平面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只把眼光盯在几本教材上,可能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选定一种名著,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此为原点,穿点连线,融通内外,就能创造美的世界。近年,我校语文组同仁们开设的“创造生活的艺术家——苏东坡”、“侠骨柔情塑丹心——武侠小说赏析”、“六朝的风流与旷达——走进金陵文脉”、“历史的天空——三国水浒人物赏析”等研究课题,都能自成一体,生根开花结果。

江苏高考十余年坚持对名著阅读的考查,但这种考查已经变了味,成了肢解名著、死记硬背的应试工具。但凡有良知的语文人,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底线,还名著阅读应有的本色。这种本色就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大脑去阅读名著,学会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经典名著的世界里深度呼吸,放飞心灵,才能走进更加广阔而多彩的世界。

一、与高贵的灵魂共舞——倾听作家脉搏的跃动

伟大的作家都有伟大的灵魂,他们以自己悲悯的情怀和特有的方式表达着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看法,他们的情感超越世俗,超越时代,凌越生命。而要真正读懂一部作品,就要千方百计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一如《红楼梦》,曹雪芹是那个时代的觉醒者。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曹雪芹不一样的情怀和《红楼梦》不一样的世界?这是语文老师引领的第一步。

笔者引导学生对《红楼梦》的阅读,从讨论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开始。为什么说《红楼梦》“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为什么说“《红楼梦》之前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是《资治通鉴》《三国演义》的历史?它以后的历史是于破败中寻求新的生机的历史”?这是个大问题,对于经典名著,不妨先从大处着眼,把厚书读薄,整体把握作品精髓,从宏观上走进作家的精神世界。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们会不断有新的发现。王国维说《红楼梦》是一部哲学著作。这种哲思智慧无不体现在两个世界的描写上,体现在人物性格的成长上。

台湾学者余英时第一次提出了两个世界学说。他说:“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创造了两个鲜明而对比的世界。这两个世界,我想分别叫它们作‘乌托邦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两个世界,落实到《红楼梦》这部书中便是大观园的世界和大观园以外的世界。作者曾用各种不同的象征告诉我们这两个世界的分别何在。譬如说,‘清与‘浊,‘情与‘淫,‘假与‘真以及风月宝鉴的反面与正面。”

余先生认为,这两个世界是贯穿全书的一条最主要的线索。把握到这条线索,我们就等于抓住了作者在创作意图方面的中心意义。由于曹雪芹在小说中所创造的人物和环境处处对比,又非常鲜明,所以从来的读者也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意识到两个世界的存在。

我在开设《红楼梦选读》选修课时,学生们也能明显地感到这个特点,即《红楼梦》無处不在的对比,无处不在的两个世界的影子,这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探究空间。学生们在研究中发现,这两个世界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以女性为中心的大观园,这是被统治的世界;一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这是统治者的世界。前者是理想的世界,后者是现实的世界。大观园以贾宝玉、林黛玉和一群处在被压迫地位的丫鬟为主,包括年轻的小姐们在内,是一个自由天真、充满了青春的欢声笑语的女儿国。而与之对立的男性世界,则在权威和礼教的外衣下,处处都是贪婪、腐败和丑恶。这两个世界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反压迫、禁锢与反禁锢的世界。以掌权的贵族妇人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及其执行者王善宝家的之流为一方,以贾宝玉、林黛玉、晴雯、芳官为一方。在大观园女儿国中,以各个人物的主观思想又分明形成两股对峙的势力:宝、黛、晴、芳等人追求个性解放自由,背离封建礼教;薛宝钗、袭人自觉地维护封建礼教。这两种势力的斗争反映了社会上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封建社会的矛盾。曹雪芹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无处不在的对比(也就是两个截然不同世界的描写),昭示读者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对立和自己的忧愤与深思。

二、随跃动的情思起舞——走进人物形象的情感世界

对普通读者而言,名著的价值主要在于它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红楼梦》到底写了多少人物?人们有多种统计,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四百多个,其中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物不下百人。《红楼梦》与其他古典小说的首要区别就在于它对人物典型性格的独特描写。首先在于人物个性的鲜明性、真实性和多重性。是对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特征和“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平面性格写作模式的彻底颠覆。而每个人物都体现出独到的个体生命特征,代表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价值诉求。其次是作者所描写的人物大都基于深切的理解和同情,因此能够将笔触延伸到人物灵魂的深处。与《三国》《水浒》等作品比,不难发现曹雪芹是以悲悯的眼光俯视个体生命的卑微与无奈,尤其是对女性充满了同情和尊重。最后,作者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同时又有所创新。引导学生领悟伟大作品的魅力,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走进小说人物的情感世界,感受不同人物独到的美。正如张爱玲所说,亲近《红楼梦》,最好的方法是爱上其中的一个人。黛玉之灵秀,宝钗之温婉,探春之大气,湘云之飘逸,学生只有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才能充分领略各美其美、争奇斗艳的缤纷炫目。

曾经不止一位学生对笔者说,林黛玉太过较真,不知放手,哪能见到宝玉与宝钗、湘云等女孩子说话就吃醋、流泪?谁能受得了这样的女子?还有学生说,如果黛玉与宝玉结合,两个不懂持家的人,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日子能好到哪里去?这样的解读实际上是不懂林黛玉或曹雪芹,是对黛玉或雪芹的误读。当然,只要深入阅读了整本《红楼梦》的同学,并不同意或改变了那样的观点。林黛玉是个孤女,因为自爱自尊,她才目下无尘;为了坚守自我,她才傲视独立;为了不断试探精神上的唯一知己,她必须事事较真。黛玉追求什么样的生活?不是荣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不是锦衣玉食,而是隐逸渔樵。这是学生经过深入阅读研究得出的结论。

黛玉的性格体现着鲜明的发展性特点。她与宝玉的争吵,她对宝钗的设防,都是在小说的开始。其实在二十九回宝黛二人大吵了一番之后,特别是紧接着宝玉挨打之后,林黛玉的心理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二人再也没有吵过架,林黛玉对宝玉的猜疑和不放心也已解除,所以对宝玉的言行态度也变得体贴柔婉。林黛玉对宝钗的态度在此后也有了180度的大转弯。小说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有细腻的描写。第四十五回宝钗雨夜探问病中的黛玉。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長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这里哪有“小性儿”的影子?只有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人物的情感世界,才真正读懂了这个人,否则就是人云亦云的误读和曲解。

三、借文化的翅膀遨游——感悟名著中的国学精髓

任何名著都不是凭空诞生的,《红楼梦》尤其如此,她是在几千年丰厚的文化土壤上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的。《红楼梦》典型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艺、哲学、宗教等丰富内容。中国古典文艺的各种形式和各种风格在这里都得到了体现,其中《西厢记》《牡丹亭》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它的思想影响更为明显。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释、道等思想也在其中有自觉的反映。作者既试图依靠这些传统的思想来解决人生问题,又展示了这种努力的终归失败,因此从总体结构到人物设置、情节安排、表现手法,乃至诗词歌赋等,无不贯穿着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体验和独特认识。小说还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举凡衣饰、饮食、居所、园林、礼仪、风俗、娱乐、绘画、音乐等等,都得到了细致而生动的表现,构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艺术世界。所以,引领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整合拓展已经积累的或可以收集的学习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红楼梦》中的传统文化。如:大观园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是一个精神家园的探究;宝黛爱情悲剧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信念的颠覆的探究;《红楼梦》中儒佛道思想如何体现的探究;从香菱学诗看中国诗歌特征的探究;《西厢记》《牡丹亭》对宝黛爱情影响的探究;《红楼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对女性不同态度的探究等等。总之,《红楼梦》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过去的原始积累,既要用历史的眼观又要用现代的眼光审视小说中的思想文化艺术和个体生命的不同体验。

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引领学生从名著中探寻美、体验美,是语文教师最富诗意的工作。阅读经典名著《红楼梦》,“我们可以从贾府的衰败中,真切地捕捉到传统社会文化秩序行将解体的征兆;从小说描绘的生活场景中,具体地感受到日常生活的丰富内容以及传统的家族文化对感性生命的抑制;从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中,强烈地体验到爱的珍贵和生命的永恒缺憾;从作者的追忆往事、营建大观园努力中,深刻地领会到一种对青春、对逝去时光的刻骨铭心的留恋之情和沧桑之感;从幽微灵秀、气象万千的红楼境界中,欣悦地承受到中国文学生生不已、光景长新的人文熏陶”。

黛玉葬花的凄美意蕴,宝钗扑蝶的活泼意境,香菱学诗的情趣,惜春绘画的美趣,晴雯撕扇的意趣,妙玉听琴的静趣,无不体现出作者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情趣。仔细品读,趣味无穷。比如,香菱学诗,作者借具有独特身份和处境的香菱之口,把自己论诗、写诗的体会故事化,不仅描写了初学写诗者在不同阶段中的写作真貌,还巧妙传达了作者的诗学主张。不仅让香菱的形象立体丰满起来,寄寓作者对香菱的满腔同情,而且让黛玉的形象也更加丰富细腻,读者从中看到了黛玉的另一面。不仅从侧面映衬了宝钗的性格特征,而且以月为吟咏对象,传递出一番别致的意趣。

四、在语言的森林里呼吸——体验名著中的语言魅力

《红楼梦》是一座字字珠玑的语言艺术宝库,几千年民族语言的精髓积淀在这里得以汇总升华。学习《红楼梦》,信手撷取一枝一叶,略加咀嚼品味,便能余香满口,齿颊流芳。《红楼梦选读》教学,语言美的赏析可以随文随学贯穿全过程。信手拈来一个词一句话,揣摩推敲,就能收到“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的效果。

《红楼梦》的语言是诗化了的语言。寥寥几个字,一两句话的“描写”,便能充溢着诗情画意,而如身临其境,恍然置身于画中。如写怡红院,“粉墙环护,绿柳周垂”,八个字一小幅“对句”,便境界全出。如写潇湘馆“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而黛玉香消玉殒后,宝玉重寻潇湘馆,则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其中韵味自可细品。如写宝玉路过沁芳桥看黛玉,“只见垂柳全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如写从湖边经过,不是“穿花度柳”,就是“傍花随柳”。这样诗化的句子真是随处可见。曹雪芹是一个超凡独绝的大诗人,他的诗能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按头制帽”,同题异构,各得奇妙。

《红楼梦》的语言是个性化了的语言。语言本来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但不同人物在使用这一工具时,又无不切合自己的身份地位和习惯方式,从而就能反映出各自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凤姐的言语世俗乖巧,泼辣又不污秽;贾政的语言陈腐单调,装腔作势;刘姥姥则俗极土极,满嘴庄稼话。红楼儿女们的语言,一般都含蓄雅致富有韵味,即使是宝玉等人房中的丫头,也清雅活泼,不见火爆粗俗的。然而比较起来,不同人物的语言个性仍然十分鲜明。黛玉的话,往往像刀子一样锋利;宝钗的话,就显得含蓄蕴藉;湘云的话则直率风趣,常大说大笑。这些人时常在一起谈天说地,比较他们说的话,真可听其言便能知其人。如第八回黛玉探宝钗时遇到宝玉,他们三人和薛姨妈、李嬷嬷关于宝玉喝酒的对话;第二十二回中黛玉、宝钗和宝玉关于参禅的谈话,还有大观园中儿女们在一起吟诗集会,品茗游园时的率性谈话,无不体现极其细腻的人物内心和极其鲜明的人物性格。

《红楼梦》的语言还是最生活化了的语言。《红楼梦》是我国古代用白话写小说取得最高成就的标志,原因之一就是传递出浓郁的生活气息,如第二十七回,王熙凤进大观园没带贴身丫头,这会子却想起一件事来,要找人使唤,见一干丫头在滴翠亭玩耍,便站在山坡上招手儿,红玉大方得体的表现让凤姐欣赏。这里有段描写:

晴雯一见红玉,便说道:“你只是疯罢!院子里花儿也不浇,雀儿也不喂,茶炉子也不爖,就在外头逛。”红玉道:“昨兒二爷说了,今儿不用浇花,过一日浇一回罢。我喂雀儿的时候,姐姐还在睡觉呢。”碧痕道:“茶炉子呢?”红玉道:“今儿不该我爖的班儿,有茶没茶别问我。”琦霰道:“你听听他的嘴!你们别说了,让他逛去罢。”红玉道:“你们再问问我逛了没有。二奶奶使唤我说话取东西的。”说着将荷包举给他们看,方没言语了。

像这样的场面描写,读罢会仿佛觉得事情就发生在眼前吧。晴雯的率性、红玉的兴奋和底气十足、其他女孩的埋怨和无奈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综上,语文教育就是要教给学生人生的智慧,诚如“语文养成教育”倡导者赵克明老师所言,语文学习“小而言之是掌握一种终身使用的工具,能顺利应对中考、高考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而言之,是为一生打下精神的底子,使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大而言之,是传承民族的文明,固守民族的根本,让民族的血液永远流淌,并使自己成为未来文化的创造者”。如果我们能引领学生从名著中汲取人生智慧,这实在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参考文献:

[1] 邸瑞平.《红楼漫拾》[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

[2] 余英时.《红楼梦的两个世界》[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3] 胡云信.美是亲近所得 感悟生命之真 寻寻觅觅探红楼[J].中学语文教学,2010.

[4] 赵克明.语文养成教育实施细节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5.

(编辑:杨 民)

猜你喜欢

名著红楼梦世界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