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三角理论:周树人班的核心理念
2015-10-21周金平
周金平
“周树人班”是我与学生给班级取的名字,一般人都认为是鲁迅班,其实它有三个含义:第一,周树人是我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原名,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永远引领和激励着我们前行;第二,树“人”,是我们班育人的根本理念,育好人是培养人才的根本前提;第三,班主任本姓周,只有学生和班主任团结一心,才能更好地建设班集体。
这个班名将伟大的人物鲁迅和我这个平凡的小人物结合了起来,同时还隐含了班级树人的根本理念,可谓一举三得。
人才三角理论是整个周树人班的核心,它起源于我自己做学生的时候,发展于我做教师的前十年,真正成形于周树人班建立后。我所提出的人才三角理论,包含两块内容:一是人字三角,二是人才三角。
一、人字三角
人字三角,启迪于“人”字本身,一撇一捺构成了三个顶点,象征着做人必备的三个大要素。这样,我在2007年进行一次题为《我的人才理论》演讲的时候,便将人字三个顶点分别代表的含义确定了下来。原稿摘录如下:人字,一撇一捺,简简单单,站直了,便是一个人;站不直,什么也不是,只能趴(八)下了。人字,刚好有三个顶端,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人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撇的左下顶端代表着身体素质;一捺的右下顶端代表着知识技能;而这一撇和一捺共同支撑起来的上顶端代表着思想品德。这三个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其中有好的思想品德为必须的要素。从那次演讲后,我再给学生上课也基本上以这篇演讲稿作为底本了,但也根据当时的实际引用新人物新事件作为例子来补充和加深。
后来几年,新闻媒体接连报道了很多学生心理健康不佳而酿成惨剧的事件,社会各界包括教育部门都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刚好又有《演讲与口才·学生读本》向我约稿,我写了一篇题为《优等生,请优化你的心理》的演讲稿发表了出来,其中我写道:以前我们评价学生优秀与否,关注他是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看来,这个观点也要“与时俱进”了,应该再加上一个心理健康,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心”全面发展,才算是真正的优秀。
这样就进一步完成了我的“人字三角”,人字的左下端代表著“身心素质”,人字的右下端代表着“知识技能”,人字的上端代表着“思想品德”。再后来,我阅读理论文章,发现人的素质内涵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品德素质、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就进一步印证了我的观点,也进一步坚定了我的想法。
二、人才三角
至于人才三角,又是启迪于人字三角。将人字三角右下端代表着的“知识技能”提高就可以说是才了,但光拥有多知高技只能暂时称作“才”,还不能算作真正的“人才”,因为有许多高智商、高技能的人却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相反,他们沦为社会的渣滓,这种人肯定不能算作人才的。所以我们平时说的“成才”,应该是指成为“人才”。
再来说才字。其实,从词义上讲,它是指有才能、有才干,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就可以称作才,但不能说是人才。才和人才应算作两个概念,因为才只需要好的知识或技能就可以,而人才则应有一个前提,他首先必须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则应指的是成为人才,而不仅仅是才。
从理论构图来看,人字、才字和人才,组成一个三角形。人和才,既可以分开,又可以组合。分开的只能是人,或只能是才;组合的才是让人人敬佩的人才。人和才均可以看作是人才的基础,所以他们的位置在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只有人和才都提高了,才可以称为人才,所以他的位置毫无疑问自然是在顶角了。这样就大致解释了“才”与“人才”的关系,以及“人”与“人才”的关系,也就形成了我的“人才三角”。
在周树人班建立后,受到教育界同仁引用一些教育理论(如“学习金字塔”理论)来装扮教室的启示,我也想进行班级布置,希望班级文化能对班级教育教学起到一定的潜移默化作用。于是,我反复思索怎样将班级核心做人观、人才观更形象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那几天,“人才理论”“人字三角”“人才观”等词语不断在我脑海里闪现。最后,我的思维落定在“人才三角理论”上。因为它最能概括全面,既包含有“人”字,又包含有“人才”,而且我们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固的,似乎象征着“人”的三个要素必不可缺,“人才”必须建立在“人”和“才”的基础之上。至于为什么用“人才三角理论”而不用“人才三角观”来命名我的这一套理念,那是因为“观”字只是观点、看法的意思,而“理论”有更深层的内涵。虽然像我这样一个平凡的小老师,还够不上谈什么理论的资格,但可以推动我们去挖掘、去丰富、去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