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内外转移的思考

2015-10-21吕勇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城市化

吕勇

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是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化新农村中的一个十分突出而重要的问题。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内部转移,二是外部转移。在当前形式下,采取什么样的有效策略,转移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显得越来越十分重要。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点粗浅的想法,以飨读者:

一、应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内部转移主要分为农业内部转移和农村内部转移两部分。所谓的农业内部转移就是第一产业的内部转移,是指从事种植业的剩余劳动力向畜牧业、渔业、林业等方面进行转移;所谓的农村内部转移是指农村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向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进行转移。

(一)要建设现代农业,就必须加强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业内部转移。我国要建设现代化农业,就必须改造好传统农业。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主要是依靠小规模的传统农户经济发展。从改造好传统农业这个意义上讲,建设现代化农业不能依靠小规模的农户经济,必须走内涵式规模经营的道路。在我国当前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应当引导农民通过增加物质和技术的投入,降低劳动投入的比重,生产附加值高的农产品,从而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收入的目的,走出一条内涵式规模经营与集约化规模经营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建设新路。走好内涵式规模经营与集约化规模经营相结合的现代农业建设新路,有利于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创造必要条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弃耕、粗耕、乱作等现象比较严重,丰富的湖泊、森林和草原等资源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我国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的潜力很大,既可以加速建设现代农业的步伐,又可以较多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应当把加强我国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作为我国农村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与此同时,要在农业产业内部开发性地转移农业劳动力,包括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在我国建设现代化农业过程中,应当加快发展林业以及劳动密集型的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的步伐。充分发挥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优越性,组织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军的流动方向由单一的城市逐步转向农业产业内部。从而,既能起到减轻城市就业压力的作用,又能满足农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要坚持实现农业产业化,努力发展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农村内部转移。我国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改善农民生活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以当地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对农业主导产业实行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和多元化的优化组合,把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密切地连接起来,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其实质就是要把农业从原来的第一产业领域逐步扩大涵盖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领域,通过某个农产品,把一、二、三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我国粗放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使我国农业的增长方式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此可见,我国实现农业产业化,能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是农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和创新,也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途径。

要努力发展农村第二产业。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是工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和层次都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就使得农村内部消化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为此,我们应当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促进农村第二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家庭企业,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创办乡镇龙头企业,大力培养农村星火带头人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按照乡镇企业发展的一般程序,通过走家庭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的路子,创造更多的农村就业机会。其次,要继续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国家要在产业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上让乡镇企业享受与城市工业同等的待遇,给进城的乡镇企业以一定的政策扶持,积极支持乡镇企业落户城镇或连片开发。同时,要通过理顺产权关系以及采取租赁、承包、拍卖、兼并和联营等形式,实现乡镇企业的体制转换、结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家还应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乡镇企业改变现有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尽可能让乡镇企业的发展不断地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使乡镇企业继续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大力促进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指发展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行业。目前,我国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很薄弱,因此我国农村第三产业应当成为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之一。我国不仅要继续促进农村传统的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还要注重促进农村的科技服务、信息咨询、金融保险和旅游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有条件的地区,尤其要注重发展农村的观光旅游业,以“农家院”和体验农村的生产、生活为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的农村观光旅游业,在为城镇居民提供与其所熟悉的生产和生活截然不同的休闲和度假场所的同时,开拓一條扩大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良好途径。因此,发展农村观光旅游业应成为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内部转移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要坚定不移地走好城市化道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外部转移是指由农村向城市化的转移。我国城市化的滞后,严重地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外部转移的步伐。因此,加快我国城市化的步伐是促使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外部转移的主要途径。

(一)要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要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就必须动态地把握好城市与乡村的关系,把我国的城市和乡村一起纳入城市化的范畴,把两者的统筹发展作为我国城市化的一条主线,只有这样才能推进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偏差相对严重的背景下,当务之急是要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大体制创新的力度,破除旧体制下失衡、矛盾的城乡关系,建立新型的、符合城乡统筹发展观的城乡关系。具体来说,当前工作重点应从体制创新出发,加强实施四个一体化建设:即城乡空间一体化建设、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建设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

猜你喜欢

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城市化
浅谈《乡镇企业法》废止的理由
乡镇企业成为全省工业『半壁江山』
1995年-2015年营业税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相关关系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
分析我国乡镇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提高第三产业占比缘何欲速不达?
轨道交通推动城市化工作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雕塑的城市化